唐朝建立者是李淵。時間從618年由李淵建國開始,至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共曆289年,20位皇帝。唐朝是我國曆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開創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國力極盛。唐朝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麵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我國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後期爆發的“安史之亂”,導致大唐盛世由盛轉衰。
唐朝聲譽遠及海外,與南亞、西亞和歐洲國家均有往來,文化藝術極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618年5月,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大唐”,這就是唐高祖。定都長安。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
由於太子李建成貪酒好色,無所作為,唐高祖李淵對其時常加以訓斥,並無意中流露出想要改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的意圖。太子李建成知道父親有如此想法後,整日惶惶不安,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於是,他聯絡了三弟李元吉,陰謀策劃要除掉李世民。
626年7月2日,在手下謀臣的極力慫恿下,李世民迫不得已策劃了“玄武門之變”,一舉殺死了李建成與李元吉。一場骨肉相殘的鬥爭,令他們的父親唐高祖痛心疾首,他迅速麵對現實,立李世民為太子。為了防止冤仇相報,永無絕止,高祖被迫忍痛下詔,誅殺建成及元吉諸子,斬斷複仇的根源,以換取朝國的安定。
李淵退位,尊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這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李世民登上皇帝寶座後,麵臨著十分嚴峻的問題。由於隋朝的暴政和多年的戰爭,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生產遭到很大破壞。經曆過隋末農民大起義的李世民,深深知道百姓的力量,於是,他大力著手恢複社會秩序和經濟生產。
李世民善於安撫人心,在“玄武門之變”中,他不得已殺了李建成兄弟。當他登上帝位後,就追封李建成為息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並下詔以王子之禮將他倆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僅允許兩宮舊部前去吊唁,而且他還親自參加了葬禮。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同時,唐太宗留心吏治,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從諫如流,重用魏徵等諍臣;並采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複興,完善科舉製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麵。此外,唐太宗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促進了民族關係的融合,穩固了邊疆。唐太宗則被四方諸國尊為“天可汗”。
在唐太宗執政的627年至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治世局麵,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唐太宗晚年,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鬥,結果太宗廢掉他們兩人,最後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這就是唐高宗。
唐高宗關心百姓疾苦,邊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另外,他在位期間,唐朝的領土最大。
武則天時期,政局比較穩定,人才也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同時,恢複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她以溫和的民族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文化事業也有了長足發展。史界稱武則天當政時期為“貞觀遺風”。
712年,李隆基即皇帝位,這就是唐玄宗,又稱唐明皇。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時期之後,我國曆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麵,是唐朝的全盛時期,首都長安城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
唐玄宗開創了盛世之後,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唐玄宗改元天寶後,誌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他納楊玉環為貴妃之後,更加沉溺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