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18年之久,使得朝政日漸敗壞,開始出現了宦官幹政的局麵。
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製由府兵製改為募兵製,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麵。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
安祿山掌握重兵,在755年11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很快就攻陷了首都長安,史稱“安史之亂”。
唐玄宗嚇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唐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的元氣大傷,唐朝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製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並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自此以後,唐朝外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是皇帝的擁立都由宦官來決定。
859年爆發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的基礎被打破,政權名存實亡。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又新興起一批節度使,於是新舊割據勢力相互間展開了劇烈的兼並戰爭。其中黃河流域勢力最大的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汴宋節度使朱全忠和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三人。
889年,朱全忠奉表逼唐昭宗遷都洛陽,強令朝廷百官隨駕東行,動身後派人盡毀長安宮室、百司及民間廬舍。
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接著又把崔樞等被貶的朝官30餘人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這次事件史稱“白馬驛之禍”。政治上的阻力已全部掃除,朱全忠遂於907年逼唐哀帝禪位於己,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都於開封。唐朝滅亡。
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朝的皇帝並無血緣關係。
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麵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我國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時期東至朝鮮半島,西達中亞鹹海以西的西亞一帶,南到越南順化一帶,北包貝加爾湖至北冰洋以下一帶,總麵積達1251萬平方千米,還有很多可不算。
唐朝周圍守邊的少數民族很多,為有效管理突厥、回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於、北庭六大都護府。
在軍事上,軍力強大是唐代的一個鮮明的特點。當時唐朝在亞洲軍事製度,經濟和科技的優勢都是取得戰績的基礎。唐朝是秦漢以來第一個不築長城的統一王朝。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又有新的進步。曲轅犁就出現在唐朝。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耕地麵積和糧食產量都有提高。官倉存糧接近一億石。人口也大幅度增長,比如天寶年間,全國人口已經達8000萬之多。
唐朝前期主要手工業有紡織業、陶瓷業和礦冶業。唐後期,南方手工業大幅進步,特別是絲織業、造船業、造紙業和製茶業。
唐朝的科技和文化興旺發達。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他們的詩成為了我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
在繪畫方麵,唐朝吳道子、閻立本、張萱和周昉等,都堪稱一代大師,影響深遠。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顏真卿、柳公權、張旭和懷素等,各自形成了風格獨特的書體,很多作品成為後世臨摹的範本。
大唐王朝,曾以其恢弘氣度和開放胸懷書寫了我國曆史最為強盛的一頁,令無數後人追懷仰慕不已。大唐近300年的曆史,有著無數的故事,承載著大唐帝國的滄桑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