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載,霍去病“為人少言不泄”,但之於行,“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斬輔首虜十一萬餘級”。由此可見,霍去病,言訥行敏者也。
《曾子?修身》曰:“行欲先人,言欲後人。”說話,要經過深思熟慮,才不會流於胡言亂語招惹是非;做事,要說做便做,不拖泥帶水,以養成雷厲風行之性。
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做人若常喜歡津津樂道,傳遞小道消息,喜歡談論東家長西家短,樂於神侃吹牛,都不是一種好現象,這種現象若不及早糾正革除,總有一天,會自食苦果。
行敏,有利於言訥;言訥,可以促進行敏。任何隻把事情掛在口頭上而不落實到行動上的個體者,終將會一事無成。
古有兩名盜寇,身背金銀珠寶,一水攔住逃路,兩盜欲泅而渡之。泅渡前,老大對老二說:水流且急,遊到水中,若是覺得力不從心,就丟掉一點背上的金銀珠寶,繼續向對岸遊,再若感到體力不支,就繼續再丟,保住自己的性命是最重要的!聽完老大的話,老二點點頭,表示明白。此時,身後的追者將至,老大老二兩名盜寇縱身入水,向對岸泅渡,沒多久,老二就覺得頗為吃力,於是就扔掉了一半背上背著的金銀珠寶。到了水中央,老二仍感體力難支,因此,又把另一半也扔掉了!
老二精疲力竭地上了岸,回頭一看,老大還在離岸很遠的水中掙紮,眼看就要沉下去了!此時,老二大喊,讓老大解掉背上的包袱,扔掉金銀珠寶!老大聽到老二的喊叫,也想解開背著的包袱,扔掉金銀珠寶,可是,他已經沒有解開包袱的力氣,最終落了個葬身水底的下場。在嘴頭上,老大比老二說得有勁,而在行動上,卻不如老二敏捷,因此,老二敏行而保住了性命,老大隻在敏言,終於殞身。這雖然是一則盜寇的反麵故事,但也能說明,善於言而不善於行,結果往往是天壤之別的。
少說話,不等於不說話。做人就應該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要麼不說,要麼說了,就要守諾,就得讓自己所說的話變成現實。
言訥而行敏,少說話多做事,將自己慢慢培養成一個謹言慎語、在言語上頗有修養的人。這是支柱型員工所必需的。
職業是現代人自尊與被尊重的重要源泉。支柱型員工通過獲得尊重來擴大自身在企業中的影響力。
用精神贏得尊重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闡述了人類生存五大需要層次理論,其中第四層就是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事實上,足夠的影響力和獲得足夠的尊重成為許多人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動力。
職業不僅是生存的必須和付給薪水的機構,還是自尊與被尊重的重要源泉。它不一定要做轟轟烈烈的大業,在日常崗位上就可以實現。假如每一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體會到一種職業感,那麼,職業精神就獲得了無窮的內在資源。在組織中,任何職級的人都需要自尊,並希望受人尊敬。
職業精神,先從支柱型員工開始落實尤為必要。職業精神是保證組織效率、塑造企業文化、加強凝聚力的必要條件。威信和領導魅力來自於支柱型員工的職業精神。可以想象,一個每天去打高爾夫球而沒有職業感、管理和業務知識匱乏、不注重個人修養的員工,如何具備號召力?如何能夠管理好企業,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並完成職業賦予他的使命?如何要求員工具備職業精神?支柱型員工是職業精神的領袖人物,他的思想、理念和行為無時無刻不在感染和影響著每位員工。
作為支柱型員工,贏得尊重是個人發展和樹立自信的必要條件。老板們總是喜歡、信賴和栽培那些對工作充滿熱忱、兢兢業業、忠誠的員工,這樣的員工才有機會嶄露頭角,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人們也總是對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充滿信念、樂觀向上的人寄予厚望,並抱以信任。如果你的工作使老板感受到了你的價值,而且當你表現出來的價值又超出公司老板預期的時候,你就能夠提高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如果你就是這個人,你將贏得下屬、同事以及老板的認同和尊重。正如尼采曾經說過的:上帝死了,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尊重,隻能靠自己。
千百年來,教師擔當著傳播知識、創新知識、追求真理、傳揚真理的神聖職責,是學識淵博、品格高尚的代名詞,直至在近現代被人們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具備高尚的師德、嫻熟的教育教學技巧和無私奉獻等職業精神使他們備受尊敬。而反之,一個沒有盡到傳道、授業、解惑之責,甚至成為負麵影響因素的老師將受到輿論的譴責,失去對他們來說最寶貴的財富——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同時也將辜負領導的重托,最終葬送自己的前程。
不僅是教師,運動員、球員也同樣如此。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眼中的偶像級運動員和球員是什麼樣的畫像。他們起碼是尊重自己的職業,努力做好的人。也許,他們可能並不是最優秀的,甚至非常普通,但他們絕對不是一個品德惡劣、遊手好閑、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人。品德良好、幹勁十足的競技手,刻苦訓練、追求進取、奮鬥不息的戰士,像拳王阿裏,中國女排等等,他們獲得的讚賞和尊敬不因時間和退役而改變,這就是職業精神的力量。
可以說,受到尊重是現代社會人們的精神支柱之一,是人類維護人格的起碼要求。人與人之間的共同語言,隻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才能產生“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效應。肯?勞埃德在《做員工願意賣命的老板》一書中提到,做一個這樣的老板:從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充分尊重和信任您的每一位員工;讓員工做他們最想做的,得到最想要的;在適當的時候靈活一些,但永遠在第一時間解決員工的問題。那麼,你的員工一定會感到溫暖如春,並心甘情願地為你付出。
尊重員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隻有員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們才會真正感到被重視,被激勵,做事情才會真正發自內心,才願意和上司打成一片,站到上司的立場,主動與上司溝通想法探討工作,完成上司交辦的任務,甘心情願為工作團隊的榮譽付出。
所以,支柱型員工要獲得尊重,隻有通過塑造自身的職業精神,就能夠獲得來自多方麵的尊重,也會給自己的職場生涯留下更寬闊的發展餘地。支柱型員工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贏得我們需要的尊重。
以仁德取得尊重
當別人有困難時,你要盡力地幫助他。這樣當你有事相求時,他就會竭力幫你。中國有句俗語“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處世為人,之所以提倡“虛”,就是要求謹慎持守道德。舍己為人,虧己利人,薄己厚人,損己益人,把持著這四項基本觀念,人們就會心悅誠服。
老子說:“盡力照顧別人,我自己也就更加充實;盡力給予別人,我自己反而更加豐富。”這就需要至誠,以最完美的德來輔佐這個最崇高的誠,使它感人至深。他人有恩德於我,雖是一碗飯的施舍,也不能忘記;我有恩德於他人,雖是救命之恩也不能企望報答,也不能向他人提及,也不希望回報。這也就是古代聖人所說的“施恩德於人不望回報,受到他人施的恩惠千萬不能忘記”的道理。
使人服從的關鍵是:憑道理不憑道術,憑仁德不憑武力。依仗武力借助仁義而稱霸天下的人,就必須有很強大的國力;依仗道德施行仁義而稱王天下的人,不一定要有強大的國力。商湯王隻憑借方圓七十裏的土地,周文王隻憑借方圓百裏的土地。依恃武力而降服人們,人們不是出於內心的真正歸服,而是力量不夠,迫不得已;憑借道德使人們歸服,人們會出自內心的歡喜而心悅誠服,就同孔門七十二大弟子拜服孔子一樣。《詩經》中說:“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沒有不心悅誠服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以道德服人的人,就是修養自己的道德,使人們都服從我罷了。修養自己而使內心達聖的人,以聖德光耀天下,使人們都仰慕他、尊敬他就是了。唯有孟子所說的服人道理,除了“以德”之外,還要有“行仁”來緊緊跟著。也就是說,僅僅立自己的德還是不夠的,還要行仁於天下,還要有愛人、利人、濟人、救人、立人、達人這樣的道德。
所以孔子說:“以富貴而天下,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以我的富而能富他人的人,想貧也不可得到了;以我的貴而能貴他人的人,想賤也不可得到了;以我的達而能達他人的人,想窮也不可得到了。”如果我們之間平常不相往來,隻當有求於他時,才“臨時抱佛腳”而親近他,那是絕對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