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日本帝國主義的加緊侵略(1 / 3)

第三章 日本帝國主義的加緊侵略國民黨反動集團的賣國殃民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

第一節 九一八的發生與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加緊侵略蔣介石反動集團的賣國媚敵的不抵抗主義中共與中國人民的反日鬥爭

一、九一八的炮擊

九一八前夜國內的經濟狀況

在國民黨新軍閥的封建買辦反動統治下,中國迅速地走向殖民地化。1929年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總危機波及中國以後,這種殖民地化的過程更加加速。外貨傾銷,白銀外溢,對外貿易陷於停滯,外資源源侵入。1930年,單是五金工業部門外資就增加到90%,紡紗工業增加到80%以上,又因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本的掠奪,民族工商業大量倒閉,國民經濟瀕於破產。

在國民黨反動政府進行連年不絕的軍閥混戰與反共內戰下,苛捐雜稅,層出不窮,抓兵征糧急如星火。農村經濟完全陷於破敗不堪的狀況,各地農民,於兵殃之外,又遭連年幹旱、洪水、蟲殃、冰雹、瘟疫等慘重的災荒。地主階級又加緊剝削農民,兼並土地,農田往往被奪,廣大的農民陷於流離、饑餓與死亡的慘景。1929年,全國饑民在5700萬人以上,占全國人口1/8強。1930年,陝甘兩省因饑寒而死的農民,竟達幾百萬人之多,嗷嗷待哺的饑民亦在550萬人以上。1931年夏,各地霪雨為災,長江、淮河、黃河、漢水均暴漲,因堤防失修而洪水泛濫的區域達17個省,災民在1億人口以上。當長江大水危及漢口時,人民欲提堤防基金修堤,不料此為數達數百萬元之巨款竟被國民黨反動官府移作販賣鴉片之用,導淮(河)基金亦已充作內戰經費。而南京反動政府借賑濟為名所發行的數千萬元賑災公債,及各地之數百萬元義賑捐款,用於災民身上的卻不及萬一,大部分為吸血的“黨(國民黨)國要人”所中飽。

總之,九一八事變的前夜,中國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九一八的炮擊與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

中國東鄰的日本帝國主義,多年來虎視眈眈,想找一個機會,攻占滿蒙,然後滅亡全中國,獨占東亞,進攻蘇聯,稱霸全世界,這是它的“大陸政策”的既定步驟。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襲擊日本後,它為了挽救國內的經濟恐慌,緩和國內革命爆發,乃積極策劃向外侵略,正好中國的國民黨反動政府集中力量專門進行反共內戰與軍閥混戰,對外屈膝投降,日本帝國主義乃乘機侵入中國東北三省。

1931年4月,日寇製造了挑撥中國與朝鮮兩大民族關係的萬寶山事件。8月間,又借口日本軍官中村大尉入漢蒙調查地理“失蹤”,誣為興安嶺的中國屯墾軍所殺,乃在沈陽征集在東北的日軍準備戰爭。接著自己炸毀南滿橋梁,又誣賴為中國軍隊破壞。遂於1931年9月18日夜,乘中國東北軍事當局無備,以重炮轟擊沈陽城垣,攻占北大營。國民黨蔣介石卻早已給東北全軍下達“遇有日軍尋釁,務須慎重,避免衝突”的不抵抗命令。所以到19日晨,日軍在中國好幾十萬軍隊一槍不發的退讓不抵抗之下占領了沈陽北大營及沈陽城。全國最大的沈陽兵工廠製炮廠及二百架飛機,一概落入日寇手中,接著日軍又分兵進占安東、營口、長春等地。20日東占吉林,南迫錦州,海軍占領秦皇島。不上五天,日寇就差不多全部占領了遼寧、吉林兩省的千裏錦繡河山。這時國民黨又命令東北駐軍道:“日軍此舉,不過是尋常挑釁性質,為免除事件擴大,絕對不抵抗”。蔣介石並無恥地說:“這時必須上下一致……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聯公理之判決”。蔣介石所依賴的國聯原來是在英、法等帝國主義操縱之下的,他們一麵向中國人民敷衍,一麵反鼓勵縱容日寇由東北進一步去進攻蘇聯。所以日寇毫無顧忌地仍繼續進攻,不久占領了黑龍江的齊齊哈爾,扶植溥儀,籌組偽滿洲國傀儡政府。11月中,日軍又向錦州方向推進,國民黨政府竟訓令施肇基向國聯提議,在錦州設中立區,由英、美、法、意軍隊駐紮。這就是說,它已經承認錦州以東的東三省不再屬於中國了。但日寇卻不理睬,12月又分兵三路進占了錦州,蔣介石乃令張學良幾十萬部隊不抵抗完全退入關內。總共三個多月,遼、吉、黑三省兩百萬裏肥沃領土及數十名城、三千餘萬同胞、四千餘公裏鐵路及無盡的寶藏,就在國民黨不抵抗依賴國聯的政策下斷送淨盡。這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從此,東北同胞便被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踐踏了14年。日寇即得到了一個鞏固的侵略根據地,所以以後便敢於向全中國、向太平洋進行瘋狂的進攻。

中共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運動以及蘇聯的積極態度

與國民黨蔣介石無恥地出賣東北相反,中國人民,卻表現了空前偉大的勇敢的抵抗,以回答日寇的侵占東北。9月22日,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紅軍首先提出抗日的號召:“組織群眾,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組織東北遊擊隊,直接予日本帝國主義以打擊。”全國人民怒吼起來,紛紛要求反抗侵略,在中共領導與推動下的工人和青年學生則最為堅決和勇敢。首先起來的是上海十萬大中小學學生的大罷課,接著,9月24日,有上海3.5萬名碼頭工人大罷工,抗議日寇侵略東北。26日,上海有十餘人反日大集會。10月初上海更有80萬工人組織抗日救國聯合會派代表入京要求發槍抗日。廣州、香港等日廠中的中國工人紛紛自動辭工,寧可忍饑挨餓,也不在日本工廠做工,對日寇表示抗議。

全國各地,從上海到北平、天津、杭州、太原、長沙、西安、開封、廣州、福州、武漢、南昌、青島等處,各界人民莫不憤恨國民黨反動派的不抵抗,紛紛自動起來抵製日貨,對日絕交。9月28日,京滬學生群集南京國民黨政府門前,抗議國民黨對日妥協和不抵抗。當晚,上海7000餘名學生被國民黨強迫由專車押回上海。但11月,更大規模的平津學生第二次大請願,經艱苦鬥爭,又到了南京。蔣介石被迫出見學生,在機關槍、步槍的層層警戒下,故意欺騙學生說:“現在政府正積極準備抵抗日本,如果三年以後,失地不能恢複,當殺蔣某人之頭以謝天下。”實際上蔣介石正是要更多地殺革命人民的頭,失掉更多的國土,來保衛他的頭,來保衛四大家族的血腥統治,學生當然不聽他的欺騙,要求立即出兵抗日,於是蔣介石用屠殺回答了學生的正義要求。12月17日,當3萬名學生聯合向國民黨中央黨部請願時,軍警吹著衝鋒號,刺刀也衝過來了,前排的學生紛紛倒在血泊裏!僅報館門前,就陳屍30餘具,傷100餘人。學生愛國的熱血染紅了珍珠橋,染紅了珍珠橋下的流水!事後,國民黨並出文告,誣學生為“越軌行動”,軍警慘殺學生是“自衛手段”與“正當處置”。次日,又派軍警包圍各地學生住宿處,押解學生上火車,強迫學生回校。國民黨反動派不抗日,更不許人民抗日,誰抗日,刀鋒就向著誰。

東北人民也決不甘心從此做亡國奴而奮起抵抗。在中共東北地方黨的領導下,首先是遼西一帶民眾的奮起抗戰,先後攻入營口,奪回盤山,占領打虎山車站,消滅敵寇古賀騎兵聯隊,一度收複錦州,攻入綏中轉戰遼西。跟著馬占山部下的士兵也在北滿嫩江橋擊潰了日寇精銳的多門師團,延長了日寇迅速侵占東三省的計劃。此外尚有李杜等所部士兵組織義勇軍抗日。國民黨政府對東北抗日軍隊與義勇軍不僅不予任何接濟,而且扣留人民的捐款,使東北初期抗日部隊陷入“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困境,許多地主階級的抗日武裝,像馬占山、李杜等部,都因不能堅持而紛紛失敗了,隻有中共領導的抗日義勇軍堅持了14年的世所罕有的艱苦奮鬥。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終於配合蘇聯紅軍收複了東北。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在國際上,隻有蘇聯仗義執言,痛斥日本的侵略行為,許多東北義勇軍被日寇打敗後,也由蘇聯援救,退入蘇聯境內,所以隻有蘇聯是真正援助中國人民的。

二、“一·二八”淞滬抗戰

“一·二八”淞滬抗戰的爆發

東三省淪陷以後,日寇得寸進尺,繼續發動了對上海的新進攻。它以為一次閃擊便可占領上海,以作為進攻中國內地的中心基地,達到短期內滅亡全中國的目的。至少它可以借此來鞏固他在東北的既得勝利,壓迫國民黨政府承認東北既成事實,取締全國抗日運動,並轉移國際視線從東北問題到上海問題上,於是有了“一·二八”事變的發生。

1932年1月18日,有日本和尚五人,在上海虹口被人打傷,日寇便以此為借口,唆使日本浪人特務焚毀中國三友實業社工廠,殺死中國巡捕並搗毀商店。24日,又自焚日本公使重光公館,誣賴是中國人所為。27日,日領事向上海國民黨市政府提出最後通牒,提出道歉、懲凶、賠款及解散抗日團體四項要求,答複一一照辦,並立即封閉抗日會,同時蔣介石又下令要駐上海的抗日情緒較高的第十九路軍從淞滬撤退。然而日本海軍陸戰隊,卻按照自己預定的計劃,於28日晚,大舉進攻上海北站、江灣、吳淞等地。未曾來得及撤退的第十九路軍,在上海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動下,被迫迎擊日寇,激烈的淞滬抗戰就爆發了。

在中共的推動號召下上海軍民的英勇抗戰

淞滬抗戰爆發後,全國人民為之振奮,中國共產黨發動了上海十萬日廠工人大罷工,堅持一個半月之久。並號召了許多工人、青年學生投奔前線,組織義勇軍與第十九路軍並肩作戰,或擔任運輸、交通、偵察、救護等工作。同時恢複了抗日救國會的組織。募集資金、物品,支援前方作戰將士,出版《反日民眾》等報,宣傳抗日政策。故在戰爭開始時日寇本想四天占領上海,但英勇的第十九路軍,在上海全體人民英勇的援助下,卻把日寇打了個落花流水,奪回天通庵、北站等地,兩天內殺敵千餘。工人、青年、士兵表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像汽車夫胡阿毛被六個日軍抓住,強迫他為他們載運了一滿車的炮彈與機槍,他卻開足馬力,連自己一同沉入黃浦江中,表現了工人階級的自我犧牲精神與高度的愛國熱情。複旦大學等校學生組織學生義勇軍,在前線與第十九路軍並肩作戰,單複旦大學學生死傷就有二百多名。上海軍民就這樣孤軍抗戰了一個多月,使日寇四換主帥,死傷萬餘,繼續增兵到十萬,軍艦六十餘艘,飛機百餘架。當時國民黨政府卻派第五軍來製止第十九路軍抗日,第五軍兵士激於愛國熱忱,便反抗亂命,參加作戰。後又有反動派向敵人告密,敵人便乘第十九路軍兵力不足,在瀏河偷襲登陸,才迫使第十九路軍退出上海。在第十九路軍全線撤退許久後,蘇州河中段還有共產黨員孫小寶、傅維玉領導的一批工人義勇軍鼓動一連第十九路士兵堅守陣地,直到第十九路軍的反動軍官開槍把傅、孫兩同誌打死後,才撤退下來。

蔣汪對淞滬抗戰的破壞與賣國的《淞滬停戰協定》的簽訂

國民黨反動集團,對上海“一·二八”抗戰,不僅不予支持,而且是積極破壞,迫使第十九路軍在彈盡糧絕、死傷過重、日寇不斷增兵等情況下,不得不退出上海。國民黨反動集團蔣介石、汪精衛同謀,在上海抗戰時期高唱“一麵抵抗,一麵交涉”的高調,不僅對第十九路軍一點也不接濟,還阻止第五軍士兵自動參加抗戰,密令海軍供給糧食菜蔬給日方,以“維持雙方友誼”;扣留全國各地捐款;甚至為海軍部次長的李世甲竟與日軍司令野村同坐汽車參觀各處戰壕……同時繼續依賴英、美等帝國主義國家“調停”,英、美、法、德、意五國,竟想把上海變為國際帝國主義共管的“中立區”。雖國民黨賣國政府表示完全同意,但因日寇反對而未成協議。後來,蔣、汪便在5月5日,與日寇簽訂了賣國的《淞滬停戰協定》,規定中國在上海不得駐兵,並允許取締抗日,把第十九路軍調開上海,開到福建去“剿共”。

中國共產黨對日宣戰

淞滬抗戰證明了中國人民有力量打倒敵人,國民黨反動派的這一賣國協定,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與痛恨;中國共產黨則正式對日宣布民族防禦戰爭,並發布總動員令,號召全國人民,武裝向日本作戰。這個號召得到了全國廣大人民的擁護,而蔣介石反動政府的回答卻是“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才能禦侮”。

蔣介石反動集團為什麼要積極破壞抗戰呢?這是他們四大家族的封建大地主、買辦大資產階級的階級地位決定的。他們懼怕革命人民甚於懼怕日本。蔣介石說過:“中國亡於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苟延殘喘;若亡於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就是說,若亡於帝國主義,他還能當帝國主義卵翼下的兒皇帝,四大家族的統治還不致完全垮台。所以,他們口頭上的“攘外”、“禦侮”都是假的!他們要集中一切力量,用“安內”、“統一”來“剿滅”抗日的中共與人民。

三、日寇進攻熱河與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崛起

日寇進攻熱河與賣國的《塘沽協定》

九一八、“一·二八”之後,中國社會階級關係已顯出很大的新變化。不但工人、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更加積極地起來反對蔣介石的統治,而且自由資產階級和蔣介石集團的矛盾也更加肯定與表麵化起來,國民黨內各派係,也因帝國主義開始的新矛盾和態度不同,影響他們對日亦持不同態度,而與蔣介石發生新的分裂,蔣介石是更加孤立了。要求變更“剿共”政策,一致抗日的輿論,在各階層擴展開來。

但是蔣介石卻繼續著窮凶極惡的反共內戰,請了許多德國反動派軍官,直接幫他指揮進攻蘇區。更提出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興高采烈地向內殺進去,日寇也就從外打進來。1933年1月3日,日寇便侵占了我們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接著向熱河推進。國民黨熱河省主席湯玉麟驚慌失措,急扣軍用汽車240輛,先裝載私產及鴉片運往天津租界,後來自己也拋棄省城承德,向北平逃命。日寇以188人,兵不血刃地占領了承德,未及一星期,就占領了熱河全省。於是日軍氣焰洶洶,想一鼓而下華北。5月初,日寇即大舉進攻長城各口,這時駐長城線的軍士與長城內外義勇軍,奮起自動抗戰。而喜峰口的二十九軍兵士更為英勇,以大刀將敵人逐出喜峰口,全國人民大為振奮,紛紛募捐支持。

當時國民黨在平津一帶本來集中有三十多個師,超過敵人兵力十倍,如果能夠全部出擊,不但可收回熱河失地,且可消滅長城附近的敵軍。但國民黨反動派決心賣國,蔣介石親赴河北,製止抵抗,對請求抗日的部隊下令說:“有言抗日者,殺無赦。”結果,長城孤立抗日的各部隊失敗,日寇則直迫平、津。國民黨所依賴的國聯,本來在1931年12月已正式成立了以李頓為首的“國聯調查團”,1932年初到中國,費時八九個月,草出了一個洋洋二十萬言的報告書,內容是一句話:用國際共管滿洲的計劃來代替日本的獨占!國民黨反動政府,在蔣、汪同謀下,這時也無法依賴國聯了,就又直接派熊斌、黃郛在5月31日,和日寇簽訂賣國的《塘沽協定》。內容規定:(1)中國軍隊退出灤東一帶,再不許前進;(2)灤東為非戰區,不許駐兵。由中國警察維持治安;(3)日軍撤退至長城線,並派飛機和用其他方法監視中國軍隊是否執行上項協定。這在事實上已是承認了日寇占領東三省、熱河,並承認冀東為非武裝區,即歸敵人所有,使華北放置在日軍監視控製之下了。所以後來日寇就又製造了一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並使華北“特殊化”起來。這個亡國條約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中共代表人民乃於6月1日,發布了《為反對國民黨出賣平津華北宣言》,號召人民起來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