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蔣介石的反革命“圍剿”(3 / 3)

蔣介石於1933年10月開始了空前未有的第五次大“圍剿”,調集了100萬大軍,200架飛機,對蘇區實行總攻,采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作戰方針,構築碉堡封鎖線,從四麵向蘇區內地壓縮,特別對中央蘇區采重點用兵,以50萬兵力分四路前進,北路顧祝同,西路何鍵,南路陳濟棠,東路蔣鼎文。當時中央蘇區共有兵力10萬人,戰爭於10月底開始,這是最殘酷的一次鬥爭,戰爭開始時期互有勝敗。

正當蔣介石進行瘋狂的第五次“圍剿”時,在1933年11月,福建的第十九路軍,在中共勝利的影響和中共抗日主張的推動下,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在李濟深、陳銘樞、蔡廷鍇、徐謙、翁照垣等領導下,反對蔣介石的賣國內戰,主張與紅軍合作抗日。蔣介石的反共陣營內部發生分裂,這給蔣介石的“圍剿”很大的打擊。蔣介石一方麵對蘇區的進攻不放鬆,同時集中大量的海陸空軍,進攻福建“人民政府”。第十九路軍終於1934年1月被擊潰了。1934年7月中共中央乃派遣方誌敏、尋淮洲兩位同誌為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經閩入浙向北進發,不幸於1935年1月被蔣介石派兵包圍擊滅了,方誌敏突圍未成也被俘了。蔣介石大肆宣傳“勝利”,在南昌把方誌敏同誌裝在鎧甲車上遊行,方誌敏同誌沉痛地當眾演說,說明紅軍抗日救國政策,並揭穿國民黨之賣國的投降帝國主義的可恥行為,使幾萬群眾乃至外國記者、國民黨警察皆為之感動,國民黨反動派的報紙也不能不承認方誌敏同誌的堅決。方誌敏同誌在獄中雖受盡毒刑渾身都被打爛,卻仍設法寫出革命經驗給黨,以教訓以後同誌,最後終於在南昌從容就義——被蔣介石殺害了。

1934年秋,戰鬥仍在繼續進行,但是一部分“左”傾同誌不實行毛澤東同誌的戰略思想,在第二次蘇維埃大會之後,他們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以為自己力量充足,輕視敵人力量,和敵人展開了拚消耗的陣地戰,主張“拒敵人於國門之外”,把敵人消滅在敵人區域;主張“先發製人”,向敵人進攻;提出“不打破碗碗罐罐”、“不喪失一寸土地”等口號,實行堡壘戰和陣地戰;主張“兩個拳頭打人”,把兵力分成六路去抵抗敵人的進攻,把兵力分散去打硬仗。首先打黎川以北硝石,敵人陣地鞏固,不得手;又打另一鞏固陣地又不得手,結果造成了軍事上的被動不利形勢。當時處於在反動統治集團媚日內戰政策下,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有加無已,北國河山變色,寇深禍急,全國人民要求抗日,乃決定突圍北上,一方麵粉碎賽克特、蔣介石的“圍剿”計劃,另一方麵則可直接出兵抗日,實現九一八以來所再三倡議的民族革命戰爭之主張。

二萬五千裏長征與遵義會議的召開

紅軍突圍北上抗日,舉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毛澤東同誌在長征中寫了一首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首詩集中描寫出了紅軍長征的過程和英雄氣概。

1934年9月底10月初,中央蘇區除留項英、陳毅等一部分負責同誌堅持遊擊戰爭外(這是後來新四軍的基礎),主力紅軍(一、三、五軍團)開始西征,突破敵人三層封鎖線,一夜之間,全軍突圍,敵人措手不及。從江西福建到廣東轉湖南,下廣西,轉貴州,到遵義,1935年1月,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召開遵義會議,清算了一部分領導同誌的、與毛澤東同誌正確戰略思想相反的、使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單純防禦路線的錯誤思想,確立了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毛澤東同誌的領導在全黨的確立,是在中國革命史上最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最大保證。遵義會議上,並決定繼續北上抗日。在遵義附近集結主力擊潰許多國民黨的“追剿”部隊,進行了半個月的休整補充後,複向雲南突進,繞道川康邊境進入四川,與原由鄂豫皖撤至四川的紅四軍會合於懋功。繼又召開毛而蓋會議,討論關於北上抗日問題,毛澤東同誌和張國燾發生爭論,張國燾主張下西康或去新疆,這是逃跑主義,而毛澤東同誌則主張堅決到陝北走上抗日最前線,迎接革命高潮,為民族解放而鬥爭,結果毛澤東同誌的正確路線取得勝利。紅軍繼續北上,經過甘、陝境內的殘酷戰鬥之後,於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蘇區,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罕有的紅軍主力北上抗日的二萬五千裏長征。

這一次勝利的長征,是經曆了人類想象以外的艱難困苦的。後麵有蔣軍追擊,前麵有蔣軍及反動的地方軍閥截路,天空有蔣機轟炸,蔣介石是想要在長征途中把紅軍消滅的。但紅軍擊潰了國民黨匪軍410個團、無數的土匪和民團,占領過54個城市。一路上浩浩蕩蕩,所向無敵,國民黨軍的追阻都被擊潰。

紅軍除與蔣軍武裝鬥爭外,還要與險惡山川、糧食的困難及疾病現象等作鬥爭。衝過烏江天險,巧計奪取金沙江,奔渡大渡河,搶奪瀘定橋,爬過天氣嚴寒空氣稀薄的雪山,走完荒漠無際的大草地,突破天險的臘子口,有時不得不吃草根和皮帶。但紅軍戰勝了這一切困難,跋涉11省,費時1年,終於到達了抗日的前進陣地——陝甘寧蘇區。

這一偉大勝利,證明中國人民的力量,在中共領導下,是不可戰勝的,它是中國民族最高自信心的表現。中國革命經過熾烈的反“圍剿”鬥爭與長征的鍛煉,不但鍛煉出一支堅強的工農紅軍及其幹部,還鍛煉出一個更堅強更有能力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人民領袖毛澤東同誌,從此一直正確地領導著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在克服每一嚴重困難的開頭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中共領導,長征的勝利是不能想象的。如果沒有這支革命力量的保存,那麼,後來的抗日戰爭的發動,與今天的全國勝利的局麵,也是不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