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蔣介石的反革命“圍剿”(2 / 3)

1932年1月28日,日寇進攻上海,第十九路軍抗戰,蔣介石想盡一切辦法使對日戰爭趕快結束,簽訂賣國的《淞滬停戰協定》,把第十九路軍從抗日前線調到“剿共”前線。隨即又調集90個師50萬兵力,向蘇區實行全麵“圍剿”。蔣介石自任“圍剿”總司令,陳濟棠副之。鄂豫皖兵力20個師,湘鄂贛、皖贛七八個師,何成濬、王均、劉峙為前敵總指揮。蔣介石坐鎮漢口,用20個師進攻湘鄂蘇區,用七八個師進攻湘鄂皖贛,用三四十個師進攻中央蘇區,來勢洶洶,當時紅軍總數仍不過10萬人。這次“圍剿”由1932年6月16日開始全麵進攻,到1933年2月結束,前後達8個月。結果不僅中央蘇區仍因毛澤東同誌的戰略思想在軍隊中有深刻影響,滅敵兩三萬人,俘敵萬餘人,繳槍4萬支,並俘虜蔣匪軍李明、陳時驥兩師長和好幾個旅長。而且,湘鄂皖贛也粉碎了敵人“圍剿”與中央蘇區連接,增地十萬平方裏,湘鄂蘇區擴展到南昌、九江、長沙、武漢的外圍。並有縣城兩三百個。另開辟浙贛、閩贛、贛粵等新蘇區,紅軍增加到30萬人。

當時張國燾在鄂豫皖蘇區,開始抱輕敵速勝思想,而當敵人兵力大行增加後,他卻慌張起來,帶兵跑到川陝邊境,丟了大別山根據地,犯了逃跑主義的錯誤。

紅軍以毛澤東同誌的戰略思想為指導,接連粉碎了蔣介石四次的“圍剿”。這個戰略思想的主要內容是誘敵深入,後發製人——找機會以優勢兵力,打其一路,一舉而戰之,就是孫子兵法“避其銳氣,擊其墮歸”的戰略思想的發展。

第四次“圍剿”時正是日寇進攻熱河、冀東之際,蔣介石為了“剿共”,便草草地簽訂了《塘沽協定》,出賣了熱河、冀東,極力鎮壓青年與廣大人民的愛國運動。

第二節 第五次“圍剿”與反“圍剿”鬥爭中國紅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抗日遵義會議的召開

蔣介石第五次“圍剿”的準備工作四次“圍剿”失敗之後,蔣介石便集中一切力量準備第五次“圍剿”蘇區。

(1)搜括一切財力,準備“圍剿”:一方麵向美國借款(棉麥)5000萬元,向日本借款2億元,大量發行公債(民國十六年到二十二年共發行11.4億元),大量發行紙幣(法幣),實行各種苛捐雜稅,加緊劫掠人民以充作內戰軍費;另一方麵蔣介石自己也乘機發了大財,與其姻親宋子文、孔祥熙家族,還有親信陳立夫家族,形成壟斷全國經濟命脈的四大家族的寡頭統治。

(2)加強反動的法西斯統治:1929年由二陳(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和徐恩曾組設了CC團,專門從事法西斯特務工作;1932年蔣介石又組織藍衣社(複興社)的法西斯組織,由戴笠、康澤、賀衷寒、陳誠、鄭介民等特務為骨幹,實行法西斯統治,高唱“借法西斯之魂,還國民黨之屍”,說“自由主義已經沒落,大多數國家已傾向統製化之一途”,厲行“一黨專政,領袖獨裁”、“領袖高於一切”、“一切服從領袖”。而蔣介石便成了一個最高獨裁者。如軍事委員會受委員長管,委員長受中央政治委員會管,中央政治委員會的委員長,又是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總之,一切都是蔣介石一人獨裁。蔣介石還規定,各省主席均由軍人兼職,形成了法西斯武人專政。在地方上,則厲行保甲製,強化土豪劣紳的統治。

(3)軍事上首先在廬山設立軍事訓練團,大批訓練軍官。蔣介石親自出馬灌輸法西斯思想,聘請德國法西斯頭子之一賽克特為首的軍事顧問團和大批英、美、法帝國主義軍官為參謀,招募大批新兵,購買大批飛機、汽車、大炮,擴充軍備;設立地方保安隊,以加強全國各地的統治鎮壓人民的起義。

(4)在思想上在全國學校實行軍訓,舉行會考,加強法西斯思想統治,實行愚民教育,提倡“尊孔”、“讀經”,宣傳所謂“新生活運動”,提倡舊道德等,以便加強其法西斯統治。

蔣介石的文化“圍剿”與以魯迅為旗幟的文化反“圍剿”鬥爭

除上述幾方麵外,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還在文化上加緊進行文化“圍剿”,1932年秋,上海反帝同盟被破壞,槍殺到會的人。1933年夏,屠殺了150名反法西斯大會的參加人。同年5月,作家潘梓年、女作家丁玲被捕監禁,槍殺作家應修人。6月刺死“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副會長、學者楊杏佛。1933年11月,上海藝華影片公司被特務搗毀;良友圖書公司、神州國光社、光華書店以及“中國論壇”承印所均先後被破壞。1934年2月上海149種文藝書籍,奉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命令禁止出售,76種刊物被禁止發行。同年11月,更暗殺主張一致抗日的《申報》主持人史量才。對於中國人民文化的旗幟、文化革命巨人魯迅的壓迫和謀害,更是層出不窮,國民黨浙江省黨部甚至要求南京通緝“墮落文人魯迅”。此後,魯迅無時無刻不在特務追索下過活,直到1936年他逝世之時。

國民黨反動派文化“圍剿”的結果是什麼呢?毛澤東同誌指出“作為文化‘圍剿’的結果的東西,是一九三五年‘一二九’青年革命運動的爆發。而作為這兩種‘圍剿’(按:指軍事‘圍剿’與文化‘圍剿’)之共同結果的東西,則是全國人民的覺悟……消極的結果,則是日本帝國主義打進來了。”毛澤東同誌又指出,當時共產黨人在全國文化機關中處於毫無抵抗力的地位,但是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圍剿”還是一敗塗地了。“而共產主義者的魯迅,卻正在這一‘圍剿’中成了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新民主主義論》)。

蔣介石經過這各方麵的準備與配合,乃繼續向蘇區發動大規模的五次“圍剿”。當蔣介石的刀鋒向著抗日的中國紅軍和中國人民瘋狂殘殺時,日本帝國主義也便乘機侵略到華北了。

空前的第五次“圍剿”與反“圍剿”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