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利用了中共個別領導人(如陳獨秀)的機會主義的妥協讓步的弱點(片麵強調“聯合”,不敢鬥爭),也利用了國民黨左派小資產階級缺乏政治決心以抵抗蔣介石謀叛的弱點,就一手集中了國民黨中央的許多權力(中常會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組織部長、軍人部長……),開始嚐試建立其個人獨裁製度。
為了繼續利用共產黨與工農的力量,繼續獲得蘇聯的幫助,以便取得北伐的勝利,竊取北伐勝利的果實,“整理黨務案”後,蔣介石繼續玩弄兩麵派的戲法,吐出了不少“左”的詞句,準備在新的一定場合殺共——這就是這個交易所經紀人、青幫流氓的步驟。
第三節 北伐戰爭
北伐出師與蔣介石竊取北伐軍的總司令職權
廣東統一後,中國革命的發展便走向以革命戰爭的形式來進行推翻全國的反動統治。斯大林同誌在北伐時便指出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的工農是堅決主張北伐的,蘇聯顧問又幫助中國主持北伐的戰略計劃。
在“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掃除封建勢力!”的北伐進軍前,蔣介石為了準備最後背叛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事業,便布置了一個軍事獨裁的規模,利用了他在中山艦事件以後所竊取的黨權、政權,便特任他自己為北伐的總司令。並且,根據蔣介石自己的規定,凡國民政府下之陸、海、空軍,都歸他統轄;政治部、參謀部、軍需部、海軍局、航空局以及兵工廠等機關,都直屬於總司令部;凡是國民政府下各省的民政財政,都受總司令指揮,各省各軍的首長,都歸總司令任免。也即是:由總司令“統一軍令政令”,總司令部即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即總司令部。這樣,蔣介石在“總司令”的名義下,完成了一套完整的軍事獨裁。
但是,革命的影響在各軍之間,不僅仍然是很大的,而且還在發展著。這種影響的程度,正決定了各軍戰鬥力的強弱,如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是威名遠揚的有戰鬥力的“鐵軍”,這個“鐵軍”稱號的主要來源,便是在第四軍裏有一個獨立團,它是戰功最大最多的名將——著名共產黨員葉挺同誌率領下的。這個獨立團實際上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的。幹部和戰士是英勇的共產黨員、共產主義青年團員和革命青年(像林彪、粟裕、周士第諸同誌),每一戰役中犧牲缺額,均由中共負責補充。此外,像第二軍、第六軍,在廣東時本來並不出名,但在後來北伐中所以都有戰績,就是因為在第二軍中有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同誌為首的大批共產黨員,在第六軍中有以政治部主任林伯渠同誌為首的大批共產黨員。轉向革命的第八軍,在後來北伐進行中,表現出很強的戰鬥力,也是這個原因。第一軍在兩次東征的時候,是以周恩來同誌為首的共產黨員作主幹的軍隊,就戰無不勝,威名赫赫;自從中山艦事件,共產黨員被蔣介石迫退之後,該軍成了蔣介石的嫡係部隊,由他的黨徒副軍長王柏齡帶領北上,就此一蹶不振,到處打敗仗,而在南昌和孫傳芳作戰時更敗得狼狽不堪。
北伐是國共合作進行的戰爭,這是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與一部分民族資產階級的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爭。
北伐軍的勝利進軍
1926年(民國十五年)7月,廣東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6月初葉挺部獨立團即被派為北伐先遣隊首先從廣東出發攻入湖南占領攸縣,穩定了湖南戰局,鞏固了北伐軍的前進陣地。7月,北伐軍大批出發,省港罷工工人組織運輸隊3000餘人,又組織宣傳隊、衛生隊隨軍出征。(湘粵之交,如五嶺山脈,崇山峻嶺,道路異常險阻,又兼溽暑炎蒸,罷工工人重擔渡嶺,不怕困苦,給北伐軍以巨大幫助。)
7月12日,中共中央發表第五次對時局宣言,號召各階級革命群眾鞏固革命的聯合戰線,推翻國內軍閥與打倒帝國主義。
北伐軍一入湖南,不但毛澤東同誌早已組織好的工人積極起來參戰,而且毛澤東同誌組織好的幾十個農民協會也組織農民自衛軍,積極參戰。葉挺部首先在株萍鐵路工人的配合下,攻占醴陵,殲敵2000餘人。第七、八兩軍,也在和那以毛澤東為旗幟的偉大湖南農民運動相結合下,很快破敵於永豐、衡山、湘鄉等處,乘勝追擊,遂於7月12日經考證,占領長沙應為7月11日。
——編者注占領長沙。旋由農民擔任向導,繞道而至敵人之背,夾攻敵人,8月21日經考證,占領嶽州應為8月22日。
——編者注占領嶽州,趙恒惕等部狼狽北竄。
8月,葉挺部經無數次肉搏,占領吳佩孚誇為“固若金湯”的平江城,接著向湖北境內的天險陣地汀泗橋進攻。這裏原有第四軍六個團在攻打,連著衝鋒12次,均為敵之機關槍打退。橋下積屍,不可勝計。直到接戰的第三日,調葉挺部抄小道從右翼包圍,猛烈攻擊,敵人大驚失色,全線崩潰。
汀泗橋失守,吳佩孚親守賀勝橋。葉挺部以神速的行軍三天到達賀勝橋,突破敵人陣地進入縱深很遠了,後麵的第四軍其他部隊還沒趕上來,獨立團遂遭到四麵敵人的射擊,傷亡很重。在葉挺同誌的英明指揮下,繼續英勇進攻,有進無退,卒將吳佩孚指揮陣地占領,打垮了好幾萬敵人。
經過汀泗橋、賀勝橋兩激烈戰役,吳佩孚的主力已被打敗,因而完全開拓了北伐勝利的局麵!
葉挺部獨立團繼續擔任直搗武昌城下的先鋒隊。9月5日,第四軍各部開始攻城,惡戰不下,10月10日總攻武昌城,獨立團終於在通湘門附近首先用雲梯爬城,並占領了蛇山,武昌城遂最後被攻克。葉部入城,紀律嚴明,兩湖人民給了獨立團一個光榮的稱號“鐵軍”。共產黨人領導的獨立團的戰鬥力如此無比堅強,實在是打破了北伐以前中國軍隊史的紀錄。
在江西方麵,革命軍第三、第六兩軍,於9月20日進占南昌,旋因孫傳芳部的反攻又複退出。蔣介石的親信嫡係精兵——第一軍的教導師,這時由王柏齡(師長)、繆斌(黨代表)率領,作為總預備隊,到江西遇上了孫傳芳的第四師,一交手就全軍覆沒!王柏齡與繆斌僅隻身逃脫。這就是蔣介石在北伐戰爭中的“戰功”。後經各軍不斷的努力戰鬥,卒將孫傳芳擊潰與消滅。至11月4日革命軍攻克九江,11月8日北伐軍再入南昌。
福建方麵,蔣家黨何應欽部於10月初在永定上杭一帶與敵接觸。到11月底,利用當時孫傳芳主力還在江西,加上軍閥周蔭人部內部分化,福建省防司令等投降,幾乎沒有打什麼仗就直入福建,並在那裏擴充自己派係的兵力。
在北方,9月15日,馮玉祥由蘇聯返國,在蘇聯顧問與中共黨員(鄧小平、蕭明等)的幫助下,17日在五原宣誓(稱為“五原誓師”)就國民軍聯軍總司令職,誓師入陝,宣布全軍加入國民黨。年底,國民軍奠定陝西全省。
在北伐中,工農參戰的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連篇累牘地登在當時廣州《民國日報》上,如:“農民大舉幫助……冒彈衝鋒,勇敢登山,敵兵大亂”;“農民因猛攻太甚,陣亡者不計其數”;“北鄉、西鄉、涪口、梓江一帶農民亦紛紛殺敵”;“此次敵軍被民眾殺死者不下數百人”……工人方麵,粵漢路、萍株路、漢冶萍工人,都破壞交通,配合作戰,漢陽兵工廠工人則舉行總罷工響應北伐軍進攻,北伐軍攻入後,馬上為北伐軍造槍炮……
北伐的勝利,是無數工、農、革命戰士的鮮血換來的。蔣介石則並無戰功可言,但蔣介石卻學唐朝張士貴把薛仁貴等的功勞寫在自己功勞簿上的故事,把北伐的功勞寫在自己的“功勞簿”上。拿別人用鮮血換來的勝利,作為他向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取得地位的討價還價的資本。
遷都之爭與遷都武漢
全國民眾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高潮與蔣介石嫡係部隊的北伐無能,使得蔣介石原來控製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布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26年(民國十五年)9月間,在吳玉章等同誌主持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在廣州開聯席會議,議決提高黨內民主、反對獨裁、發展工農運動、實行二五減租等反帝反封建的綱領,這些都不合蔣介石的心意。11月間,北伐軍攻克南昌之後,蔣介石因利乘便,就在那裏設下總司令部,接著就遷都地點的問題爭論起來。國民黨中央決定遷都武漢,那時兩湖和武漢的群眾運動有很大發展,北伐的先鋒隊——葉挺的隊伍在武漢擔任衛戍工作,遷都武漢是對革命有利的。但是,這對大資產階級代表的蔣介石卻不利。蔣介石爭著要遷到南昌,以便受他的控製。結果,蔣介石爭論失敗,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在1927年(民國十六年)1月1日正式遷都武漢。
那時,以宋慶齡、鄧演達、何香凝為中心的國民黨左派,堅決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加上在國民黨擔任中央委員的共產黨員,所以革命勢力在國民黨中央還是占優勢。
第四節 群眾的革命高漲和大資產階級代表蔣介石的曆史的大背叛
帝國主義、反動派的“政治南伐”和蔣介石的叛變準備
自從蔣介石進駐南昌之後,他便派了戴季陶到日本去勾結日本帝國主義(1926年冬),為出賣中國革命找尋主子。同時,帝國主義與中國反動派也舉行“政治南伐”:黃郛、張群(這是親日派並精通中國封建統治權術而和北洋軍閥有密切關係的政學係政客)和王正廷(這是和各國帝國主義都有相當姻緣的賣國外交老手)等類人,都兼負有江浙財閥的使命,相繼出入於蔣介石的幕府,進行謀叛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事業。荷蘭銀行的買辦、上海英租界的華董虞洽卿(是蔣介石曾寄食的上海物品交易所理事長,有恩於蔣)銜英美日等國帝國主義和中國金融買辦階級的使命到南昌去談判,答應蔣到上海南京後給蔣介石6000萬元款子,以“反共減共為條件”。帝國主義者除了舉行“政治南伐”,還施用屠殺威脅政策,1926年9月5日,英輪在四川萬縣撞沉木船被楊森扣留,英帝國主義即開巨炮轟擊萬縣街市,死傷百姓、官兵五六千人,是為萬縣慘案。接著就是武漢九江的屠殺以及群眾的偉大反抗鬥爭。
在劉少奇同誌領導下,武漢工人收回租界
武漢工人階級在共產黨和劉少奇同誌指導之下,在北伐軍占領武漢後不上兩月,工會會員已擴大到30萬人,工會組織也擴大到200多個。1927年(民國十六年)1月3日,武漢群眾舉行盛大的慶祝勝利大會,遭英帝國主義水兵屠殺,被刺刀殺死刺傷群眾30餘人。工人階級遂舉行英勇示威,驅逐英帝國主義在租界的巡捕,占領英租界。當晚,武漢群眾在中共領導下召集緊急會議,決議解除英租界巡捕及“義勇隊”之武裝,租界由中國軍隊管理,武漢國民政府執行群眾決議,收回英租界。
6日,九江英兵又槍殺工人,群眾亦占領租界。武漢、九江英人不得不退入軍艦,群眾的偉大行動真使“帝國主義嚇得縮進頭”,這是百年來中國人民反帝鬥爭的一個大成果。有一首歌描寫當時大革命的情況道:
五卅運動掀起了大浪潮,
北伐軍的雄勢到長江!
帝國主義嚇得縮進頭,
軍閥官僚一掃光!
四萬萬同胞快得著解放,
中華民族好風光!
……
但是帝國主義與封建奴隸主、大資產階級對這種情況是痛心疾首的。帝國主義者因此更加積極進行分化國民黨內部的工作。英帝國主義增兵上海,同時上海英帝國主義的報紙開始大大獎勵國民黨內的“溫和派”,並采取恐嚇的筆調。蔣介石即派了戴季陶到日本,這時日本帝國主義也派人到中國進行大活動。帝國主義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逐步合拍,而蔣介石因為已取得了帝國主義者的寵幸,就日益壯大謀叛的膽量。
蔣介石開始向革命開刀和英美炮轟南京
3月11日,蔣介石開始向革命開刀——唆使他的走狗慘殺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陳讚賢(共產黨員)。16日,蔣介石的走狗段錫朋受蔣介石命令解散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南昌國民黨市黨部。19日,以武力解散擁護三大政策的九江國民黨市黨部與總工會,工會多人受傷。反革命分子公然在南昌、九江的街上作反革命的喊叫。3月底,蔣介石的法西斯暴徒匪類,並在安慶、福建開始屠殺的恐怖。3月31日,蔣介石派到重慶的楊引之會同王陵基在重慶群眾大會上實行大屠殺,這就是有名的三三一慘案。
3月24日,有共產黨人(以林伯渠同誌為主要代表)參加領導和參加作戰的第六軍與第二軍(當時這兩軍是受武漢的命令),擊潰了麕集南京的十幾萬直、魯聯軍,收複南京,南京城內反動分子乘機搶劫。當日夜,英、美、日、法、意等國領事,借口僑民及領事館受暴民侵害,下令停泊下關江麵各國軍艦開炮向南京城內轟擊,毀房屋財產甚多,中國軍民死傷2000餘人。(事後,英美等國領事反向中國提出抗議,到1928年蔣介石的外交部長黃郛,竟與各國成立協定,對各國政府代表及僑民表示歉意,並賠償各國損失,且通緝林伯渠同誌,顛倒是非,至於此極。而中國兩千軍民卻被看作是豬狗一般地白白送死!讀史者至此,當作何感想?)
蔣介石利用英美炮擊南京事件發生的機會,插足到南京來。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在上海方麵,當時有中共領導下的工人三次起義的發生。
第一次起義:自北伐軍克服武漢、進攻江西,與孫傳芳軍隊正式開戰後,上海的局勢即呈動搖狀態,群眾反孫傳芳擁護革命的情緒日益高漲,上海資產者也奮發起一種“自治運動”。到1926年(民國十五年)的10月16日,孫傳芳在江西軍事失利,軍閥內部分化,夏超(浙江省長)在浙江宣布獨立。上海共產黨領導機關遂決定舉行起義。
但當時參加起義的武裝工人隊伍隻有100多人,其他沒有武裝的工人隊伍雖較多些,數量也不太大,主觀力量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差。為了與國民黨聯合,卻忘了自己的獨立性,把起義的領導,交給了資產者的代表鈕永建,以致沒有統一的起義計劃。到10月24日早晨5時起義發動時,夏超已在浙江被孫傳芳擊敗,孫傳芳已調兵到上海,結果僅僅隻有少數人與警察發生衝突,起義終於被孫傳芳撲滅,工人領袖陶靜軒、奚佐堯等十餘人被殺,第一次起義失敗了。
第二次起義:到1927年(民國十六年)的2月17日,北伐軍占領杭州;2月18日,一部分北伐軍占領嘉興。中國共產黨為配合北伐軍的進展,遂準備舉行上海第二次起義。
首先上海總工會於18日晚發出總同盟罷工命令。19日,全上海總同盟罷工開始。罷工的第三天(21日),統計在上海總工會號召下參加罷工的工人有36萬人以上!罷工實現後,上海頓時變為革命空氣彌漫的區域,工廠與作坊的汽笛回聲,喚不進一個工人入廠。
2月22日下午6時武裝起義開始,罷工工人開始襲擊軍警,解除軍警武裝。同時,一部分海軍同情起義,開始炮擊高昌廟兵工廠,閘北、南市有些地方發生工人與軍警的巷戰。
孫傳芳用野蠻殘酷的手段來對付起義工人與革命群眾,甚至浦東小販口呼“賣大餅”孫軍聽為“打敗兵”也以刺刀亂刺。起義因準備不充分,北伐軍又臨時因“等待後援”,停止進攻上海,使起義不能收“裏應外合”之效;黨在反動軍隊中與中間階層中工作也做得還不夠,故而仍陷於失敗。
二次起義失敗後,孫傳芳用最殘酷的手段屠殺工人,用大刀砍殺工人領袖,並懸首電杆,暴屍道旁,以殺戮來威嚇工人。
第三次起義:上海無產階級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雖然在以前兩次起義中已受了殘酷的壓迫和白色恐怖的威脅,但仍然以極大的革命勇氣、革命毅力,有係統地準備新的起義。黨吸取了前兩次起義的教訓,在職工會中,在城市貧民及小資產階級群眾中,都做了大量的政治工作。黨在事先組織了各階級民眾之代表會議,這是人民政權的先聲,有很大的政治意義。黨在鐵路工人中也做了很多工作,還在起義前10天,鐵路工人已開始罷工。這使張宗昌運兵幫助孫傳芳,發生很大的困難。黨同樣也花了很大力氣去組織工人糾察隊,武裝了5000人,他們是上海無產階級自己的武力。最後黨又堅決地決定了這一天暴動中的指導權,應當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
3月21日,杭州方麵的北伐軍已到達離上海不過幾十裏路的龍華。該日正午12時,上海總工會發布第二次總同盟罷工命令。在上海總工會號召領導下,參加總罷工的工人竟達80萬人之多,上海工人絕大多數都參加了這次罷工。
接著,在英勇的共產黨員羅亦農、周恩來、趙世炎等同誌的直接率領下,武裝起義開始了,工人開始奪取軍警武裝,並占領各個區域,向駐車站的直魯聯軍進攻。經過兩天(從21日午至22日下午6時)激烈的巷戰,三次起義終於勝利了!直魯聯軍的首領畢庶澄逃入租界。
當起義開始時,上海總工會派代表至龍華,請求在那裏的北伐軍將領白崇禧(這是兩星期後開刀屠殺起義工人的劊子手)派隊前來幫助工人的起義。然而,當時白崇禧已接到蔣介石按兵不動的命令,不肯答應。總工會代表涕泣力請,白崇禧還是不肯出兵。蔣介石的計劃是先讓上海工人和北洋軍閥流血苦戰,然後他就能踏在那因作戰受傷、並且沒有馬上準備提防蔣介石反叛的上海工人的背上,坐享克複上海的果實,又便於進行流血的反革命。
22日下午6時,在上海工人奪取了整個上海數小時之後,準備屠殺起義工人的“英雄”白崇禧,帶領著自己的軍隊,耀武揚威地開進上海來了!
上海工人與共產黨員的三次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榮不朽的一頁。在上海、南京相繼光複聲中,各界騰歡,民氣蓬勃。各地工農群眾迅速組織起來行動以來,有氣壯山河之勢!老牌的大英帝國甚至考慮退出上海及長江各口岸。江南父老無不認為這一次中國可以翻身了。
四一二大血日
蔣介石從江西到浙江,從浙江到達上海後,覺得他已取得南京、上海,中國東南部地盤都成了他的,進行反革命的大叛變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他便一方麵取得了上海的大資產階級和一切集中在上海的大地主的擁護與支持;另一方麵,又和帝國主義作政治交易(經過黃郛、戴季陶、王正廷等人和日本帝國主義往來,經過虞洽卿、宋子文等人和英美帝國主義往來,經過吳稚暉、李石曾、鈕永建等人和法帝國主義者往來);再一方麵,他又取得他的流氓的老上司和老朋友的支持——他的交易所老板虞洽卿之流給他出錢,他的青紅幫老師父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之類給他出打手。
帝國主義、封建勢力、買辦階級、流氓與這個曆史上最大的劊子手布置好了屠殺革命人民的反革命大網之後,“殘忍陰謀”便逐步實行了:
一麵,他利用共產黨人的誠實可欺,繼續使用其“麻痹”的手腕——給上海總工會親贈“共同奮鬥”的匾額,表示對上海革命工人的“敬意”。
一麵,又利用陳獨秀機會主義對於反革命的一再讓步,而步步進逼。第一步便下令禁止上海市民會議開會,要市民會議立刻解散。本來,上海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召開了上海市民大會,選舉組成了上海市民政府——這是人民自己的政權。陳獨秀機會主義者,不是更深入發動群眾,去加強這個政府,而是怕市民政府中沒有資產階級的代表便不能進行工作,忙著去拉攏資產階級的代表去參加,而資產階級的代表卻因為當時上海的實際權力操在上海武裝勞動者的手裏,不願意參加市民政府。所以,在機會主義者領導下,市民政府隻是形式上成立了,還沒有進行實際的工作,就被蔣介石破壞。第二步,便是4月12日曆史上最大的屠殺出演了!4月11日,蔣介石即下令調集上海駐軍,準備大規模屠殺;同時,又拿5萬元給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青紅幫頭子所組織的“中華共進會”,召集一批流氓排成隊伍,穿藍衣,袖纏“工”字符號,於晚12時後即開始襲擊工人糾察隊。慘變即從此開始!當工人糾察隊起而自衛抵抗時,蔣介石、白崇禧即借口“工人內訌”,利用革命方麵沒有防備,把原來與北洋軍閥血戰的工人糾察隊繳械了!這時候,工人們對於這個昨天的同盟者還仍然是太老實了,沒有想到“克己從人人不諒,一皺眉頭起殺機”,全上海工人紛紛奔集閘北開群眾大會,並整隊往司令部請願。司令部早已接到屠殺密令,且事前早有布置,請願群眾正前進至寶山路時,大隊軍隊即迎麵開槍,後因群眾愈集愈多,更用機關槍向徒手群眾掃射!工人們的屍首一個一個地倒滿街路上,堆積如山,適大雨如注,滿街道竟成血河!死傷數目無從統計,據目擊者言,事後屍首係用搬場汽車搬出葬埋,所裝竟有七八車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