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五卅運動掀起了中國大革命高潮五卅運動的序幕——工人反帝鬥爭的展開
1923—1924年,世界資本主義開始相對穩定,各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日益加緊,中國工業發展表現為停滯狀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利益受到損害,中國工人階級的生活更加惡化,農民也因軍閥混戰與租稅加重而破產流離,中國各革命階級的革命要求是日益強烈了。以日、英、美為首的各帝國主義強盜,雖然互有矛盾,但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這時也更加聯合一致,橫行無忌地向中國人民挑戰。於是,工人階級的反帝鬥爭就展開了。
二七的第一周年(1924年),全國鐵路總工會成立。1925年(民國十四年)五一勞動節日又在廣州舉行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大會代表有組織的工人54萬餘人,決定加入赤色職工國際,並產生了中華全國總工會,推選林偉民為執行委員會正委員長,劉少奇為副委員長,鄧中夏為秘書長兼宣傳部長。大會在其決議中指出工人階級應當聯合農民,參加反帝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而且著重指出中國工人應該成為國民革命運動的核心力量和指導者。
1925年2月,上海小沙渡日商內外棉紗廠,由於日本資本家長期凶惡地苛待工人,由於開除一批男工,而以奴隸式的“養成工”去替代,引起了大罷工。接著曹家渡、楊樹浦各紗廠工人也響應罷工,參加罷工工人共計7萬人。這次罷工在英勇的共產黨員和工人領袖鄧中夏同誌和劉華同誌的領導下,得到了相當的勝利。
接著,青島日本紗廠大康、內外棉、隆興、鈴木等廠工人1.8萬人,也在4月裏相繼大罷工,反對日本資本家阻止工人組織工會。這次罷工,由於中共的正確領導、上海各日本紗廠工人與全國鐵路工人的援助而取得完全勝利。
慘殺的開始——福州慘殺和青島慘殺1925年4月8日,福州學生為著反對美帝國主義的對華教育侵略,舉行請願運動。美帝國主義的走狗福建省長薩鎮水便大肆屠殺愛國學生。“福州男女學生數千人,本日向省長情願,露宿公署,薩鎮水命陸戰隊、警察隊並其他軍隊開槍轟擊,槍柄亂打,槍刀亂刺,死七人,重傷數十人,血流遍地,哀聲震天。”(福州學生聯合會電)這便是作為五卅慘案的先聲的福州慘殺。
接著5月28日,日本帝國主義便演出了青島慘殺。青島工人自從罷工勝利後,日本廠方無理地不履行條件,且以種種方法向工人挑釁,並“命令”中國官廳:“工人不安於工作,必須解散工會。”於是奉係軍閥官廳便向工人代表說:“工會應該取消,因為日本人望著害怕。”工人堅決反對,日寇便嗾使其走狗——中國軍閥,調集武裝,於夜3時突然包圍工廠,進行屠殺,工人斃命者8人,重傷者十餘人,被捕者70餘人。
血肉橫飛的五卅慘殺
5月15日,上海日商紗廠資本家開槍殺死堅持抵製帝國主義壓迫的工人領袖顧正紅(共產黨員),並殺傷十餘工人。這一屠殺引起各方強烈的反抗,特別是學生。21日,上海文治大學學生舉行募捐救濟死傷工人,結果遭受巡捕房逮捕,並定30日在會審公堂開審,同時帝國主義又提出威脅中國民族工商業的所謂“四提案”——增加印刷附率、增加碼頭捐、交易所注冊和取締童工法案。為著這兩件事,上海各校學生乃決定於5月30日舉行演講宣傳。
5月30日,各校學生2000餘人,分頭到公共租界,各碼頭散發傳單,講演顧正紅被殺、學生被捕與反對工部局的四提案。英捕乃到處捕捉講演學生,隻南京路老閘捕房一處,拘禁學生即達數百名。3時許,群眾萬餘人聚集於捕房門口,要求釋放被捕學生,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聲振入雲。正在相持之際,英帝國主義竟然下令開槍,向徒手的群眾射殺,頓時血肉橫飛,計當時打死10人,重傷15人,捕去53人。這便是震動全國的五卅慘案。
上海人民反帝情緒高昂——罷工、罷課、罷市
上海南京路大屠殺後,群眾更加激憤,到處舉行集會演講。在中國共產黨員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劉華等同誌領導下,31日現在的說法是6月1日。
——編者注
上海80萬有組織的工人成立了上海總工會(李立三為委員長、劉華為副委員長)。中共並決定將這次運動擴大到各階級去,結成各階級的聯合陣線。6月1日,上海偉大的三罷實現了——20餘萬工人總同盟罷工,五萬餘學生罷課,絕大部分商人罷市,甚至英租界的華捕也舉行罷崗表示反抗。
這時,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已開來大批軍艦,海軍陸戰隊布滿上海,一切呈現戰爭狀態。帝國主義獸軍遇見工人、學生裝束的即打,群眾死傷,日有所聞。上海大學(中共在當時培養幹部的學校)被封閉,瞿秋白等同誌被下令通緝。
6月7日,上海運動的最高領導機關——工商學聯合會成立了。加入這一組織的有:上海總工會、上海學生聯合會、全國學生聯合會、各馬路商界聯合會(代表大資產階級的總商會未參加)。工商學聯合會的成立,表現了在反帝反封建鬥爭中各階級團結一致的精神。
6月11日,20多萬人舉行群眾大會,反帝情緒極其高昂,並提出了17條交涉條件,主要內容:(1)立即撤退在華各種武裝,取消戒嚴令;(2)送回被捕學生,恢複被占、被封各校之現狀;(3)懲凶,賠償,道歉;(4)華人在租界有言論、集會、出版之絕對自由;(5)優待工人,承認工人有組織工會及罷工之自由;(6)撤銷印刷附律、增加碼頭捐、交易所注冊案;(7)製止越界築路;(8)收回會審公堂,取消領事裁判權;(9)巡捕頭應分配華人充任;(10)永遠撤退駐華之英、日海陸軍……這17條的提出,表現了中國人民革命外交的精神。
反動派破壞革命運動
在群眾偉大的反帝浪潮下,帝國主義者感覺五卅時代已不是義和團時代了,群眾的新型的革命運動,已不是一場血腥的屠殺可以簡單地鎮壓下去了。於是他們轉變策略,采取了更陰毒的辦法:他們與買辦資產階級虞洽卿(上海總商會會長)等同謀,設法分裂反帝統一戰線,首先壓迫上海民族資產階級,使之脫離反帝運動,然後再來鎮壓工人階級,各個擊破。
於是對上海民族資產階級一麵以“司法調查”、“關稅會議”等利誘;一麵則以停止借款、通彙、運輸和電力供給威脅上海工商界,同時,又通過戴季陶、梁啟超、胡適等“高等華人”提出“縮小範圍”、“友誼協商”等口號。在這種一打一拉的兩麵政策下,上海民族資產階級開始動搖,買辦資產階級的代表虞洽卿等遂乘機采取了可鄙的行動:修改“十七條”,決定6月26日起單獨停止罷市,克扣各地募交工人的救濟費,壓迫工人複工。奉係軍閥則出麵封閉工商學聯合會、上海總工會,下令逮捕總工會委員長李立三(未被逮捕)、副委員長劉華(後被孫傳芳逮捕英勇就義)。
到9月7日(《辛醜條約》簽字紀念日),上海20萬群眾在紀念“九七”國恥遊行中,又遭受到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屠殺。至此,上海群眾運動乃暫時受到了挫折。
全國各地的反帝運動與省港大罷工
五卅慘案發生後,全國各地都激起了洶湧的反帝怒濤。北平5萬餘學生的示威遊行及20餘萬群眾所舉行的國民大會,都與軍警發生衝突。漢口各界罷工、罷課、罷市也橫遭屠殺。此外青島、天津、開封、杭州各地反帝運動幾無不與軍警衝突,演成流血的慘案。農民也參加了鬥爭(如廣東、河南),全國群眾都在憤怒中摩拳擦掌。
在各地反帝運動中影響最大的,是香港和廣州的反帝運動。6月19日,香港十餘萬工人開始罷工,並提出要求,計分兩部分:(1)擁護上海工商學聯合會之“十七條”;(2)對香港政府要求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選舉、勞動立法、減低房租、居住自由六項。英帝香港政府便立即戒嚴,並向支持工人正義行動的廣東革命政府實行封鎖。廣州、香港的群眾更加憤怒。6月23日,廣州7萬餘工人、學生、市民、軍人舉行援助“上海慘案”的盛大遊行示威,至沙麵附近,英兵開槍掃射,英、法、葡炮艦開炮轟擊,當場打死群眾52人,傷170餘人,這便是轟動一時的“沙基慘案”。沙基大屠殺發生後,廣州、香港的群眾反帝情緒更加沸騰,廣東政府宣布與英經濟絕交,封鎖海口。同時,香港的中國工人,在中國工人階級著名領袖、中共優秀黨員蘇兆征、鄧中夏、陳延年、羅登賢諸同誌領導下,十餘萬人全部返省,使香港一時變為死港、臭港,搖撼了英帝在華南年代久遠的統治基礎。他們返省後,與廣州工人通力合作,是為省港大罷工。
罷工工人在省港罷工委員會領導下,正式成立了工人糾察隊(2000 餘人),厲行抵製英貨、日貨運動,並積極組織各地工農群眾,鞏固了新成立了國民政府的廣東根據地,使後來北伐出師無後顧之憂。
省港大罷工,在廣東國民政府及廣東幾百萬有組織的農民支持之下,堅持一年半之久,這不僅在中國革命史上是光榮的一頁,在世界罷工史上也是罕有的。
五卅運動中,上海、漢口、特別是省港的工人舉行大罷工,一方麵領導了農民、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等的反帝反軍閥的鬥爭,另一方麵也奠定了1925—1927年大革命的基礎。
五卅後的國內形勢——浙奉戰爭、三一八慘案、國民軍退卻五卅後,英、美、日等帝國主義的矛盾又加劇起來,表現為浙奉戰爭的爆發。1925年10月,英、美帝國主義工具孫傳芳(浙江督軍)利用群眾反奉的情緒,組織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向上海(奉係地盤)等地進擊,發動反奉戰爭。吳佩孚亦乘機再起,自稱14省討逆聯軍總司令,攻擊直魯兩省的奉係軍隊,日帝的工具——奉係軍閥很快地就在上海及津浦線上遭到失敗。在奉係軍閥潰退中,張作霖派張學良、郭鬆齡入關助戰。但在革命運動發展的情形下,一部分軍閥受到影響傾向於革命,郭鬆齡便於10月1日經考證,倒戈時間應為11月23日。
——編者注在灤州倒戈,率軍出關,勢如破竹,占領錦州,進逼沈陽,日帝國主義乃親自出馬,以日軍喬裝奉軍,直接進攻郭鬆齡,在日軍與奉軍夾攻下,郭鬆齡於12月失敗被殺。
五卅運動之後,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受了群眾革命影響,也進一步地傾向革命。中共和李大釗同誌在北方采取聯合國民軍,反對直、奉軍閥的策略,在中共與群眾的幫助下,國民軍取得了京津、河北、內蒙、河南等地。雖然國民軍還隻是軍閥中傾向於革命的軍隊,但在國民軍統治的地區裏,革命運動卻得到了發展的機會,平津、平綏線與張家口的工人運動,都在這時在中共領導下蓬勃開展,河南各縣的農民運動亦大有發展。
英、美、日等帝國主義,看到國民軍勢力擴大,北方群眾運動發展,就又重新聯合向革命進攻。1926年(民國十五年)3月,日艦兩艘駛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國民軍亦開炮還擊,13日,日帝向中國提出抗議。16日,以英、美為首的八國公使向我國提出嚴重通牒,因而引起北京人民的憤怒。3月18日,北京各界數千群眾在天安門舉行示威,遊行隊伍至國務院時,段祺瑞下令開槍,打死群眾四五十人,重傷200餘人,這就是三一八慘案,李大釗同誌是這次反日運動親身領導者,他雖頭部重傷,仍鎮靜地指揮群眾退卻。
奉直軍閥聯合向國民軍進攻的戰爭就於1926年3月開始,國民軍被迫退守南口,後又退至內蒙、張家口及西北一帶。從此,北方革命運動暫時處於消沉狀態。
第二節 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與蔣介石對革命的陰謀篡奪
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
第一次東征與討伐楊劉
孫中山北上及其死後,廣東由胡漢民代理大元帥職務,當時軍閥陳炯明盤踞惠州,得英帝國主義與段祺瑞軍事援助,威脅廣州。由中共與國民黨左派創建起來的兩團黃埔革命軍舉行第一次東征,在以共產黨人澎湃為首的東江農民的援助之下,取得了大勝利。
五卅後,1925年的6月初,滇軍總司令楊希閔與劉震寰勾結,企圖推翻革命政府(該兩軍在廣州勒索籌款、販煙開賭,無惡不作)。由於中共與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的堅決主張,東征的黃埔學生軍與粵軍遂回師廣州,討伐楊、劉,交戰一天半,6月12日,滇桂軍全部瓦解,革命政府遂轉危為安。
國民政府成立
平定楊、劉軍閥後,7月1日,廢大元帥府而成立國民政府,以汪精衛為國民政府主席(胡漢民討伐楊、劉不堅決,本應由堅決的廖仲愷當主席,因胡派對廖不滿,故素不做官的汪精衛當了主席,以作緩衝,那時還沒有蔣介石的地位),並以黃埔軍為骨幹,將各軍名目一律改為國民革命軍。國民政府的成立,是廣東革命根據地更鞏固、更有力量的表現。省港大罷工的工人與東江革命的農民成了廣東革命根據地與國民政府的偉大支柱。
第二次東征——平定陳炯明
10月間,國共合作的革命軍隊,又在省港革命的工人與東江革命的農民的協力支援下,舉行了第二次東征。10月14日,東征軍攻破了陳炯明的老巢——惠州,11月將陳部完全擊潰,收複東江,其他北江、南、中路反革命勢力也全部肅清。到1925年12月底,廣東除瓊崖外,已完全為革命軍所統一了。
在這幾次戰役中,共產黨員和共產主義青年團員都表現了英勇無敵的先鋒作用,蘇聯顧問對於戰略計劃則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次勞動大會與廣東農運的發展
在五卅與省港罷工後全國工人運動發展的基礎上,1926年(民國十五年)5月1日、全國第三次勞動大會在廣州開幕。到會代表共500餘人,代表有組織工人124.1萬餘人。大會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選蘇兆征同誌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委會委員長。
在五卅運動後全國農運發展的基礎上,廣東農運在共產黨員彭湃同誌的領導下,也有飛快的發展並於1926年5月在廣州舉行了廣東全省第三次農民協會代表大會。據當時的統計,有60萬農民已經加入農民協會。
二、蔣介石對革命的陰謀篡奪,反革命與革命的鬥爭
蔣介石的起家
蔣介石原是上海的一個小流氓,吃、喝、嫖、賭、吹“五德”俱全。辛亥革命時,投靠上海政治流氓集團的頭子陳其美(為陳立夫之叔,外號楊梅都督)門下。後又投靠法租界巡捕房包探頭子黃金榮門下為門生,並在交易所裏鬼混,充當經紀人。孫中山聯蘇後,他覺得投孫中山對他有利,就因陳其美的關係(陳是國民黨)投靠了孫中山,並到蘇聯去短期考察。回國後,他高喊左傾的詞句,使孫中山覺得他很革命,又因他在日本學過“軍事”,孫中山與廖仲愷就叫他去當黃埔軍校的校長。這個流氓竊取了這個重要的職位,就為一切帝國主義者和一切反動派所特別重視。從此,他就以大資產階級——特別是江浙大資產階級的代表的資格,隱藏在革命陣營內部,裝著革命的麵孔,喊著革命的口號,來篡奪革命,以便最後出賣革命,建立帝國主義卵翼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革命王朝。
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被刺殺案發生(此案據翊勳同誌著的《蔣黨真相》中說,是蔣介石幹的),當時,胡漢民因犯重大嫌疑而被迫出走,粵軍許崇智部下被繳械(那是當時廣東最大的實力派)。蔣介石就一躍成為廣東最大的實力派(他因當黃埔校長,學生軍歸他率領),乘機擔任軍事總監,統轄各軍,儼然成了國民黨的軍事領袖了。
右派的反革命活動——西山會議、戴季陶主義、孫文主義學會
胡漢民原是國民黨右派領袖,胡被迫出走後,林森、鄒魯、謝持、居正、戴季陶、吳稚暉(敬恒)、傅汝霖等右派在北京西山開會,以“護黨”名義,反共反革命,在上海另立“中央”、即所謂“西山會議派”。戴季陶並發表了幾個小冊子,如《中國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等,把孫文主義曲解為儒家的“中庸之道”,以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西山會議派的繆斌(北平失陷於日寇時,當偽新民會宣撫部長)、王柏齡、賀衷寒等人又在廣州成立“孫文主義學會”。蔣介石對“西山會議派”——不是自己親信和同係的、代表別派大資產階級的右派人物,一方麵采取某種疏遠或打擊的態度,以表示他“革命”;另一方麵對“孫文主義學會”則又采取扶植、縱容、拉攏的態度以培植自己的私人勢力。
蔣介石深深知道,他所以能爬上國民黨軍事領袖的地位,主要是竊取了共產黨人的努力的成績,因為沒有周恩來、惲代英、熊雄以至聶榮臻、蕭楚女等共產黨人的政治工作、教育工作,六個月到一年的黃埔軍校就不能夠培養出什麼人才;其次是蘇聯的協助,沒有蘇聯的接濟,就組織不成軍隊;另外還有國民黨左派廖仲愷和鄧演達等的支持與幫助,否則也搞不成一個學校。為了增豐他的羽毛,蔣介石便積極在黃埔軍校中培植他的私人勢力,他除了和那些在軍閥隊伍中找不到門路進身的軍事流氓像何應欽之類互相勾結外,就通過這個反共的封建買辦軍事法西斯團體——“孫文主義學會”,來準備反革命的力量。
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國民黨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毛澤東主持中宣部工作
當國民黨右派等各色反革命分子在帝國主義策動下向革命積極進攻時,國民黨於1926年(民國十五年)1月1日在廣州舉行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到會代表250餘人。在中共與國民黨左派(如宋慶齡、何香凝、鄧演達、柳亞子等是真正的左派,認識到要革命必須聯蘇、聯共、擁護工農利益。汪精衛、宋子文、陳公博等是投機的假左派,蔣介石當時也是假左派)的革命勢力的主持下,通過了革命的決議,接受孫中山先生的遺囑與三大政策,以紀律製裁西山會議派(有的開除,有的警告)。選舉中央執委36人,其中共產黨員有李大釗、林伯渠、吳玉章、惲代英同誌等7人,候補執委24人,其中有共產黨員毛澤東、鄧穎超同誌等7人。毛澤東同誌當選為宣傳部代理部長(部長汪精衛不到任),吳玉章同誌是大會的秘書長,林伯渠同誌為農民部長,譚平山為組織部長。
原來毛澤東同誌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回到上海,仍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1923—1924年)、兼作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工作。1925年,回湖南做農民運動,短時間內成立許多農民協會,為後來北伐進軍順利通過湖南打下了群眾基礎。湖南省長軍閥趙恒惕派兵來捕,毛澤東同誌逃到廣州。他在出席上述國民黨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又當選為候補中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1925—1926年),主編當時國民黨的機關報《政治周報》,樹立起革命的三民主義的旗幟,從思想上、政治上打擊戴季陶等反動的、歪曲的“孫文主義”,成為革命黨人及廣大人民的喉舌。當時毛澤東同誌又組織“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一個與黃埔軍校同樣重要的培養大革命幹部的學校,任該所所長,並親自教課(1925—1927年)。
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左派占了優勢,革命勢力在全國各地蓬勃展開。於是隱藏在革命陣營內部的大資產階級代表蔣介石,便搞了個大陰謀,想把左派的勢力壓下去。
中山艦事件
在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軍統一廣東之後,蔣介石看到廣東統一後,北伐即將舉行,如果不把共產黨人從國民革命軍中趕出去,他就不能控製這個革命,不能把這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到一定時機篡奪為擁帝、擁封建的反革命。
於是,這個“殘忍陰謀”在1926年(民國十五年)3月18日(正是北京三一八慘案的日子)至20日出現了。蔣介石就和他的一批軍事法西斯羽翼——“孫文主義學會”人物共同策劃了一個中山艦事件。
3月18日,蔣介石和他的盟弟歐陽格(時任海軍局長)密謀,以電話傳達一個命令給中山艦艦長李之龍(當時是共產黨員),叫中山艦開到黃埔,說有人陰謀暴動要他去鎮壓。中山艦到了黃埔,蔣介石說他違令開來,意圖不軌,把李之龍扣起來。
20日蔣介石即借口中山艦升火,說是“共產黨陰謀暴動”,即調動武裝,包圍了廣東革命局麵偉大支柱的省港罷工委員會,包圍了東山蘇聯顧問住處,扣捕了黃埔軍校中及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中以周恩來(第一軍的政治部主任)為首的全體共產黨員。強迫共產黨人退出第一軍。(這第一軍的創建和戰績,原來是與共產黨人的努力與流血不可分開的,在東征一度危急時,共產黨員還救過蔣介石的一條性命。過河拆橋——這就是蔣介石的報答!)
中山艦事件是大資產階級代表蔣介石對於中國革命的一次大謀叛。毛澤東同誌在中山艦事件發生時,曾提出過對蔣介石反叛行為必須加以反擊的意見,但機會主義的陳獨秀沒有采納這樣的意見,他要和蔣介石講“統一戰線”,主張忍耐。他的右傾讓步,助長了蔣介石進一步掠奪領導權的野心,接著便有“整理黨務案”的出現。
“整理黨務案”
自3月20日中山艦事件後,蔣介石又進一步篡黨、篡政。5月15日,在蔣介石的槍杆壓力下舉行國民黨中央執委二次全體會議時,蔣介石提出了在國民黨中限製共產黨的所謂“整理黨務案”。規定共產黨人不能擔任國民黨中央各部的部長,大量起用西山會議派分子,尤其是他那一批浙江同鄉,也即當時江浙大資產階級的代表。二中全會上,蔣介石自吹自唱的結果,自任中常會“主席”,以張靜江代理“中政會”主席,做他的傀儡,中央各部人員大加更換:以葉楚傖為秘書長、蔣介石自代譚平山為組織部長(以陳果夫為代理)、顧孟餘代毛澤東為宣傳部長、邵元衝代甘乃光為青年部長,新設一軍人部,管理軍隊中的特別黨部及委派各級黨代表,蔣介石自任部長,又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其中,葉楚傖、邵元衝為西山會議派,連陳果夫、張靜江等都是蔣的浙江同鄉、江浙大資產階級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