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中國無產階級的形成及其特點中國無產階級的形成
隨著帝國主義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的發展,在帝國主義者、官僚資本家、民族資本家的工廠與企業中,團聚了近代產業無產階級,其人數上麵說過有300萬之多。此外,城市手工業雇傭勞動者約有1200萬,還有廣大的雇農,是農村中的無產階級。
在五四運動以前,中國無產階級由於階級力量還沒有充足發展,中國革命運動曾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如孫中山領導之辛亥革命),無產階級不過以追隨者的角色參加。但從五四運動以後,由於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進一步壯大,世界革命運動的影響,參加五四運動的鍛煉,他們的政治覺悟程度日益提高了,逐漸形成為一支強大獨立的政治力量,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而且它是中國最進步的和受痛苦最深的階級,所以從此以後,中國革命的主要領導者,已不是民族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了。
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
中國革命一定要由無產階級來領導,這首先是由於這個階級具備了別的任何階級所不能有的階級特性,劉少奇同誌對這一點有很精辟的分析:由於無產階級是集中在大產業中生產,分工很細,一切動作都受機器的限製與彼此約製,他們是沒有生產手段的出賣勞力的工錢勞動者,依靠工資過活,他們與一切勞動者沒有基本的利害衝突,因此,就養成他們偉大的團結性、互助性、組織性、紀律性、進步性,對於財產的公有要求,及對於一切剝削者的反抗性、戰鬥性、堅韌性等等。這就是無產階級的特性。(《人的階級性》)
中國無產階級除了上述特性外還有哪些特點呢?
第一,中國無產階級身受三重壓迫(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封建勢力),而這些壓迫的嚴重性與殘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見的。帝國主義者把工人當做牛馬,隨便鞭撻、開除,並利用學徒、養成工等半封建的剝削方法,增加它的額外利潤。
中國資本家因無力與洋貨競爭,更拿增加工作時間、減少工人工資來維持它的利潤。所以,中國工人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工資水平是世界上最低的(一個普通工人,每天隻三四毛錢,童工、女工更有隻幾分錢的)。工作時間常在12小時左右,甚或有20小時以上者。工人的生命與生活根本沒有保障,自己的工會很少,工人社會地位很低(所謂“臭工人”),政治上更沒有自由,完全是屬於一種所謂“下等人”。因此,他們在革命鬥爭中,也比任何別的階級來得特別堅決和特別徹底。除掉少數工賊之外,整個階級都是最革命的。
第二,中國無產階級開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階級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成為中國社會裏最有覺悟性的階級。
第三,中國無產階級同廣大農民有一種天然的聯係(由於剛從農業破產出身的成分占大多數),便利於他們同農民結成親密的革命聯盟。
自然,中國無產階級還有其不可避免的弱點,例如人數較少(同農民比較),年齡較輕(同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比較),文化水準較低(同資產階級比較);內部還存在著農民意識、行會觀念、流氓習氣等許多弱點。但由於上述的特點(優點),他們終究成為中國革命的最基本的動力,中國革命如果沒有無產階級的參加與領導就必然不能勝利。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第一次代表大會與毛澤東反“左”右傾機會主義的鬥爭黨的正確組織原則與政治路線的奠定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上麵說過,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參加五四運動的戰鬥,顯示出了工人階級是真正解放人類的階級力量。所以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李大釗、毛澤東等,通過《新青年》、《湘江評論》、《浙江評論》等刊物,自覺地宣傳共產主義思想,介紹蘇聯革命的勝利……這是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思想上的準備。
同時,一部分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直接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首先是毛澤東同誌在湖南深入工人群眾,為工人做事,向他們宣傳。每一工廠,每一行業裏麵,毛澤東同誌發現積極分子、幹部,經過他們,經過行動、鬥爭,漸漸地把所有的產業工人和手工業者都組織起來,開始奠定黨的基礎。同一時期,上海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也幫助工人組織了許多團體。在北方,則有劉少奇同誌等幫助工人設立勞動輔助學校,幫助工人十人團的工作。這是中國共產黨產生在階級基礎上的準備工作。
1920年(民國九年)5月,共產國際派威經斯基經考證,應為維經斯基。
——編者注與楊明齋(華僑,山東人)兩人來華,首先找到了陳獨秀,於是在上海、北京等地發起組織中國共產黨的小組。首先加入組織的有陳獨秀、張國燾、劉少奇、彭述之等人。接著,由李大釗等在北京,毛澤東、何叔衡在湖南,董必武、陳潭秋在湖北,周恩來、李立三、羅邁、李富春、王若飛在法國等地,都建立了黨的小組。後來陳獨秀到廣東,又在廣東建立了黨的小組。社會主義青年團也同時建立起來。
一次大會與毛澤東同誌反“左”右傾機會主義的鬥爭1921年(民國十年)7月1日
經考證,應為1921年(民國十年)7月23日。
——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