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戰爭經過了4個月(1946年7月至10月),人民解放軍雖然退出了105座城市,但卻殲滅敵人有生力量29.85萬餘人,並用繳獲的裝備武裝了自己,又把俘虜來的士兵加以教育改造,補充了自己。這樣,人民解放軍就愈戰愈強,國民黨軍卻愈戰愈弱。同時,敵人占領這些城市後,背上了許多包袱,不得不分兵把守。敵人的全麵攻勢就已開始減弱了。
根據前4個月的經驗,人民解放軍更大量地繼續殲滅敵人。12月,陳毅、粟裕、譚震林等領導的華東解放軍在蘇北地區一舉殲敵3個旅共24000人;翌年1月,轉戰魯南地區,再舉殲敵5個旅共5萬人。敵人遭受如此痛擊後,惱羞成怒,竟集中53個旅共31萬餘人的重兵從南北兩線分頭進攻華東解放區。華東解放區采取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集中兵力打其一路的方針,於2月間在魯中萊蕪地區,全殲敵7個整旅6萬餘人,其中生俘敵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以下49000人,創解放戰爭一次殲敵7個整旅的光輝範例。
晉冀魯豫解放軍先後在豫北(滑縣)、魯南、豫東、皖西北進行殲滅戰。晉西解放軍和晉冀魯豫解放軍太嶽部隊在晉西南戰役中粉碎了敵人西渡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的企圖。晉察冀解放軍向京漢線保定以南出擊。東北解放軍在南北戰線互相呼應,北滿我軍三次進出鬆花江以南地區,南滿我軍打退敵人四次進犯臨江的企圖,粉碎了敵人南攻北守的計劃,結束了敵人在東北的進攻。
這樣,戰爭又經過了4個月(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人民解放軍又殲敵41.49萬餘人,在這4個月內,人民解放軍放棄87座城市。在前後8個月作戰中,人民解放軍共消滅國民黨軍隊71萬人。敵人在這8個月中,隻是占領了解放區城市105座,這就相當於他們每占一座城市,必須付出7000兵力的代價。同時,國民黨軍隊由於戰線延長,兵力分散,陷於被動,加上我地方遊擊隊的積極活動,便迫使敵人不得不分散兵力,來守備後方供應線和占領的城市。這樣就出現了敵人第一線攻擊兵力開始下降,而用於進攻解放區的總兵力不得不日益增加的局麵。蔣介石開始感到後方空虛,力量枯竭,不得不由全麵進攻改為重點進攻了。
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及其被粉碎從1947年3月起,敵人被迫將全麵進攻改為重點進攻。重點進攻的地區是兩個:一為山東解放區,國民黨軍隊所用兵力共60個旅,約45萬人,由顧祝同指揮;一為陝甘寧解放區,國民黨軍隊所用兵力共34個旅,23萬餘人,由胡宗南指揮。除此兩區外,在其他戰場上,敵人均已被迫轉為守勢。
國民黨軍隊向山東的重點進攻,開始於4月,用兵25.5萬人,進攻魯中的新泰、蒙陰地區,企圖聚殲華東解放軍於沂蒙山區。華東解放軍采取以一部正麵阻擊,主力則分向國民黨軍隊陣線之兩端反擊。4月22日至26日,一舉攻克泰安,殲敵2.4萬餘人,乘勝插入敵人後方,於4月29日收複津浦路以西之寧陽,又殲敵一個團。4月19日,解放軍主力向臨沂、蒙陰公路沿線之敵攻擊,國民黨軍隊一觸即退,5月1日殲敵一個半團,此役即告結束。
5月11日,國民黨軍隊又由臨沂、泰安一線分三路北犯,企圖壓迫華東解放軍退至膠東狹窄地區。解放軍發動了“虎口拔牙”的孟良崮戰役,集中兵力,圍攻國民黨軍隊中路之最突出的國民黨王牌軍整編第七十四師,結果從5月13日至16日,全殲該敵於蒙陰東南之孟良崮地區,共斃傷俘敵3.2萬餘人,師長張靈甫被擊斃。至此,進犯之敵即全線潰退。
國民黨軍隊經過40天的重新整理後,又以24萬人,於6月25日向沂蒙山區進攻。此次,解放軍以主力一部正麵阻擊敵人,大部主力分兩路乘敵人間隙,向敵人後方出擊。左路7月6日收複費縣,殲敵一個旅零一個團,9日乘勝收複棗莊、嶧縣,出擊津浦路徐州至滋陽段;右路於7月8日再克泰安,13日克大汶口,並橫掃津浦路西,連克寧陽、肥城、東阿、平陽等城,迫使敵人於7月11日開始由魯中分路西撤。這樣,國民黨軍隊在山東之重點進攻,便被解放軍粉碎了。
國民黨軍隊向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開始於1947年3月,以胡宗南部15個旅向延安進犯。當時由彭德懷、賀龍、習仲勳等領導的西北野戰軍在陝甘寧的部隊隻有2萬多人(國民黨軍隊全部兵力10倍於我),因此,我軍在延安南殺傷國民黨軍隊5000人後,於3月19日主動撤離延安。中共中央書記處的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繼續留在陝北。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朱德和一部分中央委員,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經晉綏解放區到晉察冀解放區的平山縣西柏坡村,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到西柏坡後,中央工作委員會即行結束)。毛澤東不但指揮全國各戰區的解放戰爭,而且直接指揮陝北我軍作戰。周恩來任軍委總參謀長,他以非凡的軍事才能,協助毛澤東領導和指揮戰爭。黨中央和毛澤東決定誘敵深入、與敵周旋,以“蘑菇戰術”把蔣介石在西北的主力拖在陝甘寧邊區,然後乘敵之隙,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徹底粉碎敵人的進攻,支援其他戰場作戰。西北人民解放軍在彭德懷等領導下,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依靠鋼鐵般的意誌和卓越的戰略戰術,依靠地形險要、群眾基礎好、回旋地區大等有利條件,尋機殲敵,殲敵一部立即轉移。當敵人集結兵力來攻時,我軍已無影無蹤,敵人始終摸不到我主力何在。這樣,我軍就牽著國民黨軍隊的鼻子忽南忽北、忽東忽西,使他們到處撲空,疲於奔命,陷於進退維穀的絕境。從3月13日到8月21日,我軍先後在延安、清化砭、瓦窯堡、蟠龍、隴東、榆林、米脂作戰7次,殲敵3.1萬人,粉碎了敵人對陝北的“重點進攻”。西北戰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被人們譽為“威武雄壯的戰爭奇觀”,它迅速扭轉了陝北戰局,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戰場作戰。
除上述兩地區粉碎了敵人重點進攻外,在東北、晉察冀、晉冀魯豫各區,人民解放軍均向防守之敵發動了反攻。
綜上所述,從1946年7月起,經過一年的戰鬥,除個別戰役的戰績應稱做第二年戰績外,人民解放軍共消滅敵人正規軍46個整旅,連同消滅整營整團的部隊,共折合97.5個旅,78萬人;消滅敵人非正規軍34萬人,共計112萬人。從此,便將敵人的戰略進攻粉碎了。
第三節 國民黨統治區政治、經濟危機的加深和人民運動的空前高漲
國民黨統治區的殖民地化國民黨政府既要內戰,就必須取得美國的支持,因此,不惜拍賣一切中國主權。美國既要把中國變為其獨占殖民地,也就積極地支持國民黨打內戰。因此,國民黨發動內戰的過程,也就是把國民黨統治區變為美帝國主義殖民地的過程。全麵內戰爆發後,美國政府更加肆無忌憚地援助蔣介石的反革命戰爭,而蔣介石也更以出賣國家主權作為對其主子美帝國主義的報酬。
1946年11月4日,美蔣簽訂了《中美商約》(所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把美國在中國取得的許多特權都用條約的形式確定下來了。根據條約第二條至第五條的規定,美國人或美國的公司,除了在中國做所謂科學、教育、宗教及慈善事業外,還可以在中國經營商務,開設工廠,從事金融事業和開采礦產。從地區上說,包括著中國的全部領土。這就是說,美帝國主義者可以控製中國的一切經濟命脈。
根據條約第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不論美國對中國的輸出或輸入,直接或間接,中國一概不能禁止;第二款規定,所課關稅及征收方法,應與中國人民同樣待遇。又據第十八條規定,美國貨在中國的內地稅應與中國貨同樣待遇。這就是說,中國不能有自己的關稅自主權,不能保護中國工業的發展,隻能保護美國貨物在中國的傾銷。
根據條約第二十一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凡是開放的港口,美國商船都可以通航,可以沿途卸貨載貨,不管從何港口出發,也不管到何港口,都不得征收過境稅,待遇應與中國船舶一樣。又據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內河航行或沿海貿易的權利,給予任何第三國時,也必須給美國(實際上,國民黨政府早已向美國開放了內河航行權)。這就是說,中國的沿海貿易及內河航行,也都為美帝國主義所操縱。
根據條約第七條的規定,美國人在中國的住宅、貨棧、工廠、商店及其他業務場所,以及一切附屬房地,概不得進入查看或搜查,其中所有之任何書冊、文件及賬簿,亦不得查閱。這就是說,美國人在中國要比中國人有無上的特權。
根據條約第二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由於氣候惡劣,或因其他任何“危難”,美國軍艦可以避入中國任何港口(開放的或不開放的),中國還得予以友好的待遇及協助。這就是說,美國的水上武裝隨時可以侵入中國的港口。
當時蔣介石政府駐美國大使顧維鈞曾公開說,這個條約就是“全中國領土均向美國商人開放”。因此,《中美商約》是蔣介石喪權辱國的大拍賣,是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奴隸條約。中國人民把它叫做“新二十一條”,把11月4日叫做“國恥日”。但是,美國並不以此為滿足。繼《中美商約》之後,它又同蔣介石賣國政府簽訂了許多協定,以作為《中美商約》的補充和更加具體化。美帝國主義因此在中國取得了領土權、領海權、領空權、鐵路交通和內河航行權、海關權、商業權、政權、軍權、財權、外交權,直至任意屠殺、奸淫、侮辱中國人民而不受任何懲罰的特權。中國的主權,從陸上到海上,從天上到地下,從政治到經濟,從物質到文化,已被蔣介石政府出賣得一幹二淨。美帝國主義已成為蔣介石政府的“太上皇”,國民黨統治區實際上已是美國的殖民地和附屬國。
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國民黨統治區的殖民地化並沒有使蔣介石的寶座鞏固下來。相反,由於國民黨統治區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美國貨充斥了中國市場;由於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在《中美商約》的基礎上同美國的壟斷資本結合起來,控製著全國的經濟生活;由於蔣介石政府為了進行內戰長期實行極為反動的財政經濟政策,橫征暴斂、苛捐雜稅、抽丁要糧、濫發紙幣,對人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搜刮和劫奪,結果造成了國民黨統治區通貨膨脹的惡性發展,民族工商業日趨破產,農業凋敝,農村經濟的枯竭,又嚴重地削弱了對災荒的抵抗能力,農民因而還不斷受到天災的侵襲。這樣,就使勞動群眾和公教人員的生活日益惡化,廣大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