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又請求派人進城,尋求孔子後代,找到孔子的五十一代孫孔元措,奏請由他繼承“衍聖公”的封號,將孔林、孔廟的土地交付給他,命令他收集金朝的太常禮樂生。又征召著名的儒生梁陟、王萬慶、趙著等人,讓他們將《九經》譯成口語,講給太子聽。又率領大臣們的子孫,拿著經書講解其中的含義,使他們知道聖人的學說。在燕京設置編修所,在平陽設置經籍所,從此文明教化開始興盛。
當時河南地區剛剛攻下,俘虜很多,蒙軍返回,俘虜逃跑的有十分之七八。皇帝下令:凡是收留和資助逃亡者的,處死全家,同村鄰裏也要連坐。因此,逃亡者沒有人敢收留,大多餓死在路上。耶律楚材平心靜氣地對太宗說:“河南已平,這裏的百姓都是陛下的兒女,還會走到哪裏去呢!何必因為一個俘虜,而使幾十個上百個人牽連受死呢?”太宗醒悟,下詔解禁。金朝滅亡後,隻有秦、鞏等二十多個州很久沒有投降,楚材上奏道:“過去我們的百姓逃避罪罰,有的集中在這些地方,所以拚死抵抗,如果答應不殺他們,將不攻自破。”赦免死罪的詔令一下,這些城池都歸降了。
甲午年,討論將中原百姓登記編戶,大臣忽都虎等人建議以成年男子為征稅對象。耶德楚材說:“不行。成年男子逃走,那麼賦稅就征收不到了,應當以戶為征收對象。”爭論多次,終於確定以戶為征收對象。當時將相大臣獲得的俘虜,往往寄存在地方州郡,楚材利用登記戶口的機會,下令將俘虜全部登記為平民,凡是隱藏私占的處以死刑。
乙未年,朝廷討論將四處征伐沒有歸附的地方,假如派遣回回人征討江南,漢人征討西域,那麼就能有效地控製他們,耶律楚材說:“不行。中原和西域相距遙遠,還沒有到達敵人的邊境,就已經人馬疲乏了,加上水土不服,容易生傳染病,應該各從其便。”皇帝表示接受。
丙申年春天,宗王們大聚會,太宗親自拿起酒杯賜給耶律楚材說:“我之所以推心置腹地任用你,是因為先帝的命令。沒有你,中原地區就沒有今天。我之所以能夠高枕無憂,都是因為你的努力。”西域各國以及宋朝、高麗的使者前來朝見,說的話大多不可信,太宗指著耶律楚材對他們說:“你們國家有這樣的人才嗎?”使者們都老實地說道:“沒有。他簡直是神人啊!”太宗說:“你們隻有這句話不假,我也覺得你們國中一定沒有這樣的人才。”有個叫於元的人奏請發行紙幣,耶律楚材說:“金章宗時開始推行紙幣,與銅錢同時使用,官府以發行紙幣來謀利,不願意回收,稱為‘老鈔’,甚至1萬貫紙幣隻能買一張餅。百姓窮困,國家經費短缺,應該引以為戒。現在印製紙幣,不能超過1萬錠。”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見。
秋七月,忽都虎送來了戶口簿,太宗打算分割州縣賞賜給親王、功臣。耶律楚材說:“分割土地和人民,容易發生衝突和糾紛。不如多賜給他們金帛財物。”太宗說:“已經答應了,怎麼辦呢?”楚材說:“如果朝廷設置官吏,征收上交給諸王功臣的賦稅,到年底分給他們,不讓他們自行征收,這樣就可以了。”太宗同意他的想法,於是確定全國的賦稅,每兩戶出絲一斤,以供國家使用;五戶合出絲一斤,作為諸王和功臣封地的收入。地稅:中等田每畝交二升半,上等田交三升,下等田交二升,水田每畝交五升;商稅征收三十分之一;鹽價,白銀一兩可買40斤。正常的賦稅額確定後,朝廷討論認為太輕,楚材說:“賦稅從輕,仍會產生貪汙的弊端,以後將會有人以增加國家收入為升官的途徑,那樣的話現在的賦稅額就已經夠重的了。”
當時工匠製造物品,隨意浪費官府的物資,十之八九被他們私自占有。耶律楚材請求全部加以考核,建立起固定的製度。當時侍臣脫歡奏請在天下沒有出嫁的女子中挑選美女,詔令已經頒發,耶律楚材攔住不執行,太宗發怒。楚材進諫道:“以前挑選了28個美女,已經足夠用來使喚。現在又要挑選,我擔心騷擾百姓,正想再向陛下彙報。”太宗過了好一會兒才說:“可以取消這件事。”又打算征收民間的母馬,楚材說:“耕種養蠶的地方,不出產馬,現在如果推行收馬之法,以後必定成為百姓的禍害。”太宗又接受了他的意見。
丁酉年,耶律楚材上奏說:“製造器具必須用好的工匠,要保持國家已取得的成就必須任用儒臣。儒臣的事業,不進行幾十年的積累,是難以成功的。”太宗說:“果真是這樣的話,可以讓這些人做官。”楚材說:“請加以考試選拔。”於是命令宣德州宣課使劉中到各郡去主持考試,分為經義、詞賦、論三個科目,被俘為奴的讀書人,也讓他們參加考試,主人隱藏不讓他們應試的處以死刑。共選拔了4300名讀書人,免去奴隸身份的占四分之一。
以前,州郡官吏中有很多人借商人的銀錢來償還欠官府的債務,利息累計為本錢的好幾倍,稱為“羊羔兒利”,甚至妻子兒女都被變賣為奴隸,還是還不清。耶律楚材上奏,下令利息與本錢相等後不許再增加,永遠成為固定的製度,民間所欠的債務,由官府代為償還。直至統一度量衡、頒發符印、建立鈔法、製定統一的貿易法規、設置郵政係統、明確驛站的使用憑證,各種政務大致齊備,百姓稍微能夠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