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病亡。元朝有兩個首都,一是上都,是蒙古憲宗六年(1260)年,當時尚未立國號“元”)營建的,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附近。另一個是大都,是蒙古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營建的,地點就在今天的北京城。泰定帝死後,支持他的人,便在上都立泰定帝的兒子為帝,稱為天順帝。
在大都的一些大臣,則想擁立武宗的兒子為帝。但武宗的長子周王和世(jí)遠在大漠以北,他們怕時間來不及,便推武宗的次子懷王圖帖木兒先就帝位。懷王圖帖木兒表示要謙讓給自己的哥。伯顏站在懷王一邊,他說,懷王是“吾君之子”。因為泰定帝是武宗的堂兄,伯顏用這句話表示他忠於武宗,實際上也就是忠於懷王。他召集自己的手下人,為懷王籌集了大量的糧食、金、帛、車輛、食物、軍事物資等。他還另外招募了五千多人,到江陵(在今湖北省荊州市一帶)迎接懷王。路上,險些被反對他這樣作的人殺害。他們見到懷王的時候,又跪在懷王麵前“勸進”,就是請他當皇帝。還在趕往大都的路上,尚未當皇帝的懷王就任命伯顏當了河南行省左丞相。對於伯顏等人的“勸進”。懷王是“盛情難卻”,便在趕往大都後即皇帝位。
這時,南北兩個皇帝之間進行了殊死搏鬥,支持“天順帝”的上都方麵的兵被扶持懷王的大都方麵的兵打敗。“天順帝”逃走不知所終。
就在圖帖木兒似乎當穩了皇帝的時候,他的哥哥周王和世王朿卻在和林(在今蒙古國杭愛省)宣布即位。圖帖木兒隻好真的“謙讓”了。可是,半年後,和世突然死亡。圖帖木兒真的當上了皇上,史稱文宗。
文宗為示謝,給他加了銀青榮祿大夫的官職,不久又加了太尉。不僅如此,還賜給他黃金150兩,白金(銀)一千兩,楮幣25萬緡。那時是兼職兼薪的,多一個職務就多一份俸祿,所以文宗還下詔大臣不得兼職,但有三個人例外,可以兼三個職,其中就包括伯顏。並在天曆二年拜伯顏為太保,還兼任開府儀同三司和禦史大夫,前兩個部是正一品的官,後一個也是從一品。
至順三年(1332年)文宗死了,7歲的侄兒寧宗即位一個月後也死了,另一個侄兒妥歡帖木兒當了皇帝,史稱順帝。
順帝時代的伯顏,作為九朝元老,勢力可是不得了,國家大權實際上在他一個人的手中,他說怎麼樣就是怎麼樣。他可以隨便改變祖宗的章法。大臣們都趨炎附勢,在他的麵前跑來跑去,而皇帝的麵前卻很冷清。天下百姓隻知有伯顏、不知有皇帝。他可以任意誅殺皇後,皇帝也得怕他三分,並不得不滿足他在經濟上的要求。至元二年(1334年),把一位公主的5000頃土地賜給伯顏。第二年,又賞給他采珍珠的奴隸4萬戶。
伯顏變得日漸殘暴。為了便於加強對漢族百姓的控製,至元三年,他甚至要求將天下所有姓張、王、劉、李、趙五姓的漢人殺光。幸好順帝沒有采納。
當然,伯顏的專權也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滿,特別是經伯顏推薦入朝的脫脫,不斷向順帝反映他有不軌之心。伯顏對順帝的態度那樣蠻橫,順帝也不會沒有感覺。這時伯顏要求派他的侄子擔任順帝的戍衛,這更引起了順帝的不安。至元六年,順帝在脫脫等人的配合下,乘伯顏領部分部隊外出的機會,宣布免去伯顏的朝官職務,而讓他擔任河南行省左丞相。順帝在詔書中指摘伯顏“不能安分,專權自恣,欺朕年幼,輕視太皇太後及朕弟”。
不過一個月,伯顏就病死在路上。
(《元史·伯顏傳》等)
孫氏父子為元重用
中國古代有很多傑出的工程師、工匠,製作出精妙無比的工藝製品。但是由於中國古代統治階級輕工輕商,他們的事跡和工藝大多沒有記錄下來。在正史中能夠見到的就更少。然而,《元史》中卻給我們記錄了兩位製造鎧甲的專家,他們就是孫威、孫拱父子。
戰爭的武器不外進攻武器和防禦武器兩種,而古代最重要的防禦武器就是鎧甲。所以,有一位優秀的、能夠指揮眾多人製造鎧甲的製甲工匠,無異於今天有一座好的兵工廠。
孫威是金末元初的人,家住渾源(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南)。金末曾經被征參軍,作戰勇敢,以後投奔了蒙古軍。他聰明靈巧,善於製造鎧甲。他曾經獨立設計製造了一具“蹄筋翎根鎧”獻給元太祖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從名稱看,我們可以知道這種鎧甲是用動物蹄子上的筋腱與鳥羽的根部編織而成。因為這兩種東西都非常堅韌。太祖親自射箭試驗,再利害的箭,也無法穿透它。太祖非常高興,當場賜給他一個蒙古人的名字叫也可兀蘭。並任命他為順天、安平、懷州、河南、平陽諸路工匠都總管,總理這些地區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