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傳世故事(5)(2 / 3)

拖雷統軍從鳳翔馳至寶雞,遣使者朔不罕至宋廷,請宋出兵聯合伐金,並為蒙軍借道以襲金軍之背。而朔不罕至宋沔州青野原後,因向宋索要糧草,竟被南宋守將張宣殺死了。拖雷聞訊大怒,立即率3萬鐵騎渡渭水攻破南宋之鳳州,出武休關,攻克興元府、洋州,宋兵民死於戰亂者達數10萬。

至此,拖雷計劃東進襲金,又擔心四川方麵的宋軍進行反撲,襲蒙軍後背,乃分軍一部南攻四川,擊破四川北部城寨140餘個,宋軍突遭蒙古打擊,紛紛遠遁,蒙軍這才在興元、洋州間會合,經繞鳳嶺,出其不意攻取宋之金、房二州,直趨均州。

均州之北,便是金國地界,鄧州、唐州在均州東北方。拖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一舉突破南宋地界,下一步,就要根據既定作戰方略經鄧、唐直趨汴京。金左右宰相完顏合達、移刺蒲阿聞訊大驚,趕忙從潼關抽調大軍南下至鄧州防守,各地亦派軍赴援,諸軍會合於順陽城。

拖雷在今湖北老河口市一帶麾軍急渡漢水,因船少,整整渡了4天,全軍方抵達北岸。合達、蒲阿也引兵來戰,蒙軍稍退,突然不見了蹤影。一連4天,金軍未偵得蒙軍去向,合達、蒲阿認為,蒙軍此時肯定已南渡漢水而歸了。

不久,金哨兵來報,道是蒙軍隱藏到光化對岸的棗林之中。合達、蒲阿遂率軍至棗林的後方,想乘蒙古軍不備而襲之。誰料,拖雷早已偵知金軍企圖,反而忽至金軍陣前而擊之,金軍迎戰間,拖雷卻遣百餘騎截獲了金兵的輜重,合達、薄阿見戰事不利,忙引軍退入鄧州城。

合達、蒲阿既入城,適至蒙古太宗四年正月初一,拖雷不願頓兵於堅城之下,乃令部將劄刺兒率3000騎殿後,自己則率軍繞過鄧州繼續北上,將金二相之十幾萬大軍置於身後而不顧。

由於金軍精銳皆在前線,後方空虛,故拖雷避開鄧州之敵後,頓時如入無人之境,一路勢如破竹,攻破金之泌陽、南陽、方城、襄城等地,徑逼汴京。合達、蒲阿擔心蒙軍乘虛襲破汴京,匆匆率軍出鄧州城追擊蒙軍,與蒙軍殿後部隊激戰,蒙將劄刺兒大敗,金軍遂追擊蒙軍至鈞州。

是時,風雪大作,人馬僵立,兩軍對峙於三峰山,金軍有的已三日沒有進餐,饑寒交迫,皆無鬥誌。窩闊台乘金潼關守軍調走之機,已襲取河中府,立即派大將口溫不花等率萬騎馳援拖雷,拖雷乃麾軍將金軍包圍,故意留通往鈞州之路,而伏軍於前。金軍早已不堪饑寒之苦,乃向鈞州突圍,蒙古伏兵突起,後軍複至,金兵大亂,大部被殲。合達僅率百餘騎突圍逃往鈞州,蒲阿則逃往汴京。

窩闊台此時亦麾軍來與拖雷會合,兩軍同攻鈞州,克之,擒殺完顏合達。窩闊台至拖雷軍營,慰勞之道:“微汝不能致此捷也!”意思是:除了你,誰都不能獲此大捷。拖雷十分謙虛,說:“臣何功之有?此天之威、皇帝之福也!”

拖雷迂道襲金,盡管未能直搗汴京,但已打亂了金廷的防禦部署,使防守潼關之金軍倉猝赴援,疲於奔命,窩闊台則乘機南下,潼關金之守軍投降,合達、蒲阿之軍也被拖雷殲滅,金之汴京門戶大開,金廷再也沒有力量抵抗蒙軍了。

移刺蒲阿逃亡汴京途中,被蒙古騎兵追及,不屈而死。蒙古大軍進圍汴京,金主完顏守緒與蒙古議和不成,隻好棄汴京逃至歸德又棄歸德遷於蔡州。

蒙古窩闊台汗六年,宋理宗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蒙古聯合南宋圍攻蔡州,城破前,金哀宗傳位於完顏承麟,然後自殺。完顏承麟與守城金兵全部戰死,金遂亡。

蒙古迂道滅金之戰,乃中外戰史上罕見的大迂回戰略行動,其氣魄之大,令人歎為觀止。

在此役中,金朝雖亡,猶不失悲壯。而宋朝君臣卻扮演了一個可笑的小醜角色。蒙軍借宋地伐金,宋既不敢拒絕,又無力阻擋,竟使蒙軍如願以償,由此而使蒙古生輕宋之心。最可笑的是,在金將亡之際,宋廷認識不到“唇亡齒寒”這個淺顯的道理,僅以與金國為“世仇”,竟出兵助蒙滅金,此舉過於愚蠢。金亡後,南宋之亡,亦不旋踵矣!

(《元史·睿宗傳》等)

阿合馬興辦冶鑄

中國的采礦、冶煉、鑄造的技術起源很早。新石器晚期的先民,通過采石和燒製陶器而逐漸發現了某些金屬,最早是從銅開始的。中國大約在公元2000年前就已進入了青銅器時代。商末周初,青銅冶鑄達到了一個高峰。春秋時期,出現了冶鐵業,秦漢時期,我國掌握了金、銀、銅、鐵、錫、鉛和汞等七種金屬的冶煉技術。

元朝蒙古統治者,也向漢族人民學會了采礦、冶煉和鑄造技術,並且將采礦和冶煉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在這方麵作出了一定貢獻的,就是元世祖時代主管財賦的宰相阿合馬。

阿合馬是元朝的大奸臣,他“在(相)位日久,益肆貪橫,援引奸黨”,與這些奸黨狼狽為奸,互相勾結,欺上瞞下,強占民田,賄賂公行,殘害忠良,苛薄百姓,甚至活剝人皮……總而言之,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後來,被一個專門行騙的妖僧高和尚勾結一個痛恨阿合馬的叫王著的人,讓人假扮太子,約見阿合馬,用大銅錘砸碎了他的腦袋。當世祖剛聽說有人刺殺了阿合馬的時候,大為憤怒。可是當有人把阿合馬的罪狀告訴了世祖以後,世祖反而認為王著做得對了。以後,世祖還下令在他死後開棺戮屍,放狗吃他屍體上的肉,沒收了他的家產,殺了他的子侄,百姓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