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鐵木真實力的日益壯大令王罕頗為不安。王罕開始收容任用被鐵木真擊敗的蒙古諸部的首領,並在原蒙古劄隻刺部首領劄木合的挑唆下,在禿拉河南岸克烈部營地設宴,以許婚為名,欲召鐵木真前來而謀害之。
鐵木真毫無戒心,僅率十餘騎赴宴。途中,鐵木真得知王罕的真實意圖,隻派不合台、乞刺台二人作為使者前往,自己則策馬回營。
王罕及其子亦勒格鮮昆見陰謀不逞,遂發騎兵追殺鐵木真,鐵木真急召軍隊迎戰,猝不及防,形勢凶險萬分。
鐵木真率部退至斡難河西岸後,乃圖謀報複。七月初,鐵木真的胞弟拙赤合撒兒也被王罕襲敗,逃至此地,鐵木真因與之密設詐降之計,由拙赤合撒兒詐降王罕,使王罕放鬆戒備,然後發兵奇襲之。
拙赤合撒兒乃派二使者合裏兀答兒和察兀爾罕至王罕營中詐降,王罕大喜,特派使者亦禿兒堅與二使者同回拙赤合撒兒營裏,接受其降。
二使者被派往王罕營地不久,鐵木真即率所部兵馬西進,實施其奇襲計劃。途中,恰遇二使者及王罕之使亦禿兒堅,二使者在王罕營中時,已盡窺其虛實,因此充當鐵木真大軍的向導,帶領鐵木真大軍的前鋒主兒扯歹部與阿兒孩部疾趨王罕大營。
王罕的大營是時設在折折運都山西北,在通往東方的各條道路上,王罕均設有哨所及巡邏遊騎。鐵木真的先鋒部隊所到之處,馬上搜捕、殺死王罕的哨兵,連草地上的牧馬人、牧羊人也予以拘捕,為的是不走漏消息。
鐵木真率軍進抵折兒合不赤孩之西,王罕猶未發覺。鐵木真乃分軍數路,乘月夜前進,欲分進包圍王罕之軍。
天亮之時,鐵木真的諸路兵馬已將王罕軍營包圍起來,鐵木真呼喚王罕父子出來答話,王罕父子早已被如神兵天降的蒙古大軍嚇懵了,怎敢出營!鐵木真乃麾軍攻營,王罕之軍拚死抵抗,王罕部將合答黑巴啊禿兒見形勢危殆,忙送王罕父子突圍,自己則率軍死戰,頑抗三晝夜後,才向鐵木真投降。
王罕西逃途中,被乃蠻守兵所殺。王罕之子亦勒格鮮昆逃往西域,不久即為西域哈刺魯部首領黑鄰赤合刺派人殺死,突闕克烈部遂亡。
自斡難河至折折運都山有千裏之遙,鐵木真不畏路途遙遠,先用詐降之計迷惑王罕,然後毅然實施此次千裏奇襲之行動,從而一舉擊滅克烈部,由此亦可見鐵木真決策之果斷、進軍之迅速、謀劃之周到、意誌之堅強。至於王罕,既為鐵木真詐降之計所迷惑,又以為鐵木真斷不會率大軍千裏來襲。王罕以常人之智力來推測非凡卓異之鐵木真,焉得不敗?
《元史·太祖紀》
陽邏堡之戰
公元1259年,蒙哥親自率軍伐宋時病死,蒙哥之弟忽必烈即位。忽必烈汗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建都大都,是為元世祖。
元至元十一年,宋鹹淳十年(1274年),忽必烈發兵20萬南下征宋,任命左丞相伯顏為河南等路行中書省,即征南元帥。九月,伯顏命宋降將劉整率一部進軍淮西淮南,令博羅權進攻揚州,以牽製宋軍。伯顏則親率大軍自襄陽沿漢水挺進鄂州,又分兵進至棗陽之司空山以及荊南一帶,以翼護主力之安全。
伯顏又令宋降將呂文煥率舟師為前鋒,他則與元平章事阿術、大將阿剌罕、張弘範統領大軍水陸並進,往攻郢州。
宋將張世傑駐守郢州,頑強抵抗,伯顏命大軍繞開郢州,鑿開黃家灣水壩,破竹為席,鋪於地上,將舟船拖入漢水,遂襲取宋之沙洋、新城、複州。
伯顏在蔡店召集諸將開會,研究下一步進軍方略,並視察漢口形勢。時宋將夏貴率戰艦萬艘駐紮漢口,在沿江各要害地點,均置兵把守,如都統製王達率兵8000守衛陽邏堡,京湖宣撫使朱禩孫率遊擊軍扼江之中流,元軍被阻,難以前進。
阿術部將馬福獻策,建議大軍避開陽邏堡,自沙蕪口入長江。伯顏派人去沙蕪口偵察,結果發現該地亦有宋兵把守。
情急之下,伯顏麾軍圍漢陽,作出要從漢口渡江的架式,實際上欲將夏貴的精兵吸引過來,然後元軍可以乘虛從沙蕪口渡江。
夏貴見元兵進攻漢陽,果然中計,急調各地精兵赴援。伯顏乃遣阿剌罕率奇兵潛至沙蕪口,乘宋軍守備虛弱一舉襲取之,元軍舟師方得自此處入江。
而陽邏堡乃長江上的要塞,至為堅固。不攻破此堡,元軍舟師難以順流而下。元軍戰艦萬艘相繼而至,蔽於江麵,伯顏遣使至陽邏堡招降,王達拒之,伯顏因命戰艦千艘進攻,連攻三天,陽邏堡巋然不動。
伯顏審時度勢,乃對阿術道:“彼謂我必拔此堡,方能渡江。此堡甚堅,攻之徒勞。汝夜以鐵騎3000泛舟直趨上流,為搗虛之計,明日渡江,襲江南岸,已過則亟遣人報我。”
阿術深以為然,亦道:“攻城下策也。若分軍船之半,循岸西上,泊青山磯下,伺隙而動,可以如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