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文史英華(10)(3 / 3)

《元史·順帝本紀》

【注釋】

①九月:指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十八年九月,即1351年。

②“詔授”句:河東,地名,在今山西境內。宣慰司,即宣慰使司,元代為地方行政機構宣慰司的長官,掌管軍民之政。

③大同路:地名,在今山西境內。

④怯憐口:蒙古語的音譯,意即家中兒郎,指蒙古和元朝皇室、諸王、貴族的私屬人口。

【譯文】

1351年,元順帝下詔授與昔班帖木兒同知河東宣慰司一職,其妻剌八哈敦為雲中郡夫人,兒子觀音奴受贈為同知大同路之職,還表彰他們的整個家族。起初,昔班帖木兒在趙王屬下擔任同知怯憐口總管府一職,他妻子曾作為保姆撫育過趙王,等到滅裏部落叛變之後,要殺趙王,昔班帖木兒和妻子一齊商量,讓他們的兒子觀音奴穿上趙王平時的衣服居住在王宮,半夜裏,他們夫妻護著趙王微服逃走。叛賊到王宮後,就殺掉了觀音奴,趙王得以逃脫。此事被皇帝知道後,就下旨表彰他們的忠誠。

管如德勇敢無畏

管如德,黃州黃陂縣人。……先是,如德嚐被俘虜,思其父,與同輩七人間道南馳,為邏者所獲,械送於郡。如德伺邏者怠,即引械擊死數十人,各破械脫走,間關萬裏達父所。景模①喜曰:“此真吾兒也。”至是,入覯,世祖②笑曰:“是孝於父者,必忠於我矣。”一日,授以強弓二,如德以左手兼握,右手悉引滿之,帝曰:“得無傷汝臂乎?後毋複然!”嚐從獵,遇大溝,馬不可越,如德即解衣浮渡,帝壯之,由是稱為拔都③,賞齎優渥。帝問:“我何以得天下,宋何以亡?”如德對曰:“陛下以福德勝之。襄樊,宋咽喉也,咽喉被塞,不亡何恃!”帝曰:“善。”

《元史·管如德傳》

【注釋】

①景模:指管景模,管如德之父。

②世祖:指忽必烈。

③拔都:意即漢語中“勇士”。

【譯文】

管如德,黃州黃陂縣人。……起初,管如德曾經被俘虜,他非常想念他的父親,便與7位同輩的人一齊從小路向南逃跑,被巡邏的士兵抓獲,用鐐銬鎖起來,準備押送到州郡中去。管如德乘巡邏的人不注意時,馬上拿起鐐銬打死了幾十人,因此他們各自掙脫鐐銬逃走,管如德越過重重關卡不遠萬裏終於到達了父親的治所。管景模大喜說:“這真是我的兒子呀。”到達之後,管如德拜見世祖,世祖笑著說:“凡是孝敬父親的人,一定會忠誠於我呀。”一天,世祖賜給他兩把強弓,管如德用左手將兩把弓一齊握住,用右手將兩支弓的弦都拉滿,世祖說:“沒有弄傷你的手臂吧?以後不要再這樣了!”管如德曾跟隨世祖出外打獵,碰上了一條大溝,馬跳不過去,管如德立即脫下衣服浮在水上渡世祖過溝,世祖稱讚他雄壯,管如德由此而被稱為拔都,所受賞賜十分優厚。世祖曾問管如德:“我憑什麼得到天下,宋朝為什麼會亡國?”管如德回答說:“陛下憑著洪福和威德得到了天下。襄樊,是宋朝的咽喉之地,咽喉被堵塞,怎麼會不滅亡呢!”世祖讚譽說:“回答得好。”

殺虎能手別的因

明年,庚申①,世祖②即位,委任尤專。癸亥止月,召赴行在所。冬十一月,謁見世祖於行在所,世祖賜金符,以別的因為壽、潁二州屯田府達魯花赤③。時二州地多荒蕪,有虎食民妻,其夫來告,別的因默然良久,曰:“此易治耳。”乃立檻設機,縛羔羊檻中以誘虎。夜半,虎果至,機發,虎墮檻中,因取射之,虎遂死。自是虎害頓息。

至元十三年,授明威將軍、信陽府④達魯花赤,佩金符。時信陽亦多虎,別的因至,未久,一日以馬裼置鞍上出獵,命左右燔山,虎出走,別的因以裼擲虎,虎搏裼,據地而吼,別的因旋馬視虎射之,虎立死。

《元史·抄思傳》

【注釋】

①庚申:即1260年。

②世祖:即元世祖忽必烈。

③達魯花赤,蒙古語“鎮守者”的音譯,元朝官名,為所在地方、軍隊和官衙的最大監治長官。蒙古貴族征服許多地方後,無力進行單獨統治,便委托當地統治者治理,派出達魯花赤監臨,並掌握最後裁定權。

④信陽府:府名,在今河南境內。

【譯文】

第二年是庚申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帝位,特地委任了一些大臣。癸亥年正月,召別的因赴行宮。冬十一月,別的因在行宮拜見世祖忽必烈,世祖賞賜給他金符,委任他為壽、穎二州屯田府達魯花赤。當時這兩州大多是荒蕪的地方,有一隻老虎吃掉了民夫的妻子,她的丈夫前來報告,別的因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這極好辦。”因此設立檻籠機關,在檻籠中縛住一隻羊來引誘老虎。半夜裏,老虎果然來了,機關發動,老虎便掉進檻籠機關之中,別的因便取箭射虎,老虎被射死。從此虎害便止息了。

至元十三年,別的因被加授明威將軍、信陽府達魯花赤之職,並佩金符。時值信陽府也有許多老虎,別的因到後,沒過多久,一天把衣服放在馬鞍上出去打獵,他令手下人燒山,老虎逃出來,別的因便把衣服擲向老虎,老虎衝向衣服,在地上怒吼,別的因回馬照著老虎射擊,老虎立刻就被射死了。

他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