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戊辰①七月庚午,泰帝皇帝崩於上都②,倒剌沙③專權自用,逾月不立君,朝野疑懼。時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④留守京師,遂謀舉義。八月甲午黎明,召百官集興聖宮,兵皆露刃,號於眾曰:“武皇有聖子二人,孝友仁文,天下歸心,大統所在,當迎立之,不從者死!”乃縛平章烏伯都剌、伯顏察兒,以及中書左丞朵朵、參知政事王士熙等下於獄。燕鐵木兒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裏固守內廷。於是帝⑤方遠在朔漠,猝未能至,慮生他變,乃迎帝弟懷王於江陵,且宣言己遣使北迎帝,以安眾心。複矯稱帝所遣使者自北方來,雲周王⑥從諸王兵整駕南轅,旦夕即至矣。丁巳,懷王入京師,君臣請正大統,固讓曰:“大兄在北,以長以德,當有天下。必不得已,當明以朕誌播告中外。”九月壬申,懷王即位,是為文宗。改元天曆,詔天下曰:“謹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讓之心。”
時倒剌沙在上都,立泰定皇帝子為皇帝,乃遣兵分道犯大都⑦。而梁王王禪、右丞相答失鐵木兒、禦史大夫紐澤、太尉不花等,兵皆次於榆林⑧,燕鐵木兒與其弟撒敦、子唐其勢等,帥師與戰,屢敗之。上都兵皆潰。十月辛醜,齊王月魯帖木兒、元帥不花鐵木兒以兵圍上都,倒剌沙乃奉皇帝寶出降,兩京道路始通。於是文宗遣哈散及撒迪等相繼來迎,朔漠諸王皆勸帝南還京師,遂發北邊。
《元史·明宗本紀》
【注釋】
①戊辰:指泰定帝也孫鐵木兒致和元年,即公元1328年。
②上都:地名,即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東20公裏閃電河北岸。
③倒剌沙:泰定帝時權臣。
④燕鐵木兒:功臣土土哈之孫,元文宗時權臣,曾密謀毒死明宗,後懼怕事情敗露,病死。
⑤帝:即元明宗。
⑥周王:即元明宗。
⑦大都:地名,即今北京。
⑧榆林:地名,即今陝西榆林。
【譯文】
戊辰年七月庚午日,泰定皇帝死於上都,倒剌沙專權獨斷,橫行無忌,過了一個多月還不擁立新皇帝,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當時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留守京師,決定政變。八月甲午日黎明,燕鐵木兒在興聖宮召集百官,兵器都露了出來。他向眾人號召說:“武宗皇帝有兩位皇子,忠孝仁義,老百姓都歸服他們,他們是皇位的最佳繼承人,應當迎立他們,不同意的就得處死。”於是逮捕了平章烏伯都剌、伯顏察兒,並把中書左丞朵朵、參知政事王士熙押入大牢。燕鐵木兒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裏一齊把守宮廷。這時明宗皇帝遠在北方,匆忙之間不能趕到,考慮到可能會發生其他變故,於是前往湖北江陵迎立明宗皇帝的弟弟懷王(即文宗皇帝),並且宣稱已經派使臣到北方去恭迎明宗皇帝,用以安定人心。接著又假稱明宗派遣的使者從北方趕來,報告周王和諸王及衛士們向南趕來,馬上就會到了。丁巳日,懷王進入京師大都,諸王大臣們請求他登基,懷王推辭說:“我的大哥在北方,憑他的年齡和德行,都應該可以統治天下。現在情勢迫不得已,應當把我的想法告於天下。”九月壬申日,懷王即位,就是文宗,改年號為天曆,詔告天下人說:“我等待著我的大哥回到京師,這樣就可以達成我推辭即位的心願。”
此時倒剌沙在上都,擁立泰定皇帝的兒子為新帝,然後派兵分幾路進犯大都。不久梁王王禪、右丞相答失鐵木兒,禦史大夫紐澤、太尉不花等,率兵都抵達榆林。燕鐵木兒和他的弟弟撒敦、兒子唐其勢等人,率軍同他們作戰,屢次擊敗他們。上都的軍隊都被擊敗了。十月辛醜日,齊王月魯帖木兒,元帥不花鐵木兒率兵包圍了上都,倒剌沙不得不捧出皇帝玉璽出降,大都與上都的道路這才開始暢通。於是文宗又派哈散及撒迪等先後前去迎接明宗皇帝回大都即位,北方的諸王都勸諫明宗南還京師,明宗皇帝於是從北邊開始起程。
耶律楚材理財
太祖之世,歲有事西域,未暇經理中原,官吏多聚斂自私,貲至钜萬,而官無儲偫。近臣別迭等言:“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楚材①曰:“陛下將南伐,軍需宜有所資,誠均定中原地稅、商稅、鹽、酒、鐵冶、山澤之利,歲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餘萬石,足以供給,何謂無補哉?”帝曰:“卿試為朕行之。”乃奏立燕京②等十路征收課稅使,凡長貳悉用士人,如陳時可、趙昉等皆寬厚長者,極天下之選。參佐皆用省部舊人。辛卯秋,帝至雲中,十路鹹進廩籍及金帛陳於廷中,帝笑謂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國用充足,南國之臣,複有如卿者乎?”對曰:“在彼者皆賢於臣,臣不才,故留燕,為陛下用。”帝嘉其謙,賜之酒。即日拜中書令,事無钜細,皆先白之。
《元史·耶律楚材傳》
【注釋】
①楚材:即耶律楚材,字晉卿,遼帝後裔,為元朝初重臣。
②燕京:即今北京。
【譯文】
太祖成吉思汗在位時,每年都忙於征討西域各國,沒時間治理中原地區,地方官吏大多征收錢財填入自己私人腰包,有的官員資財累積達萬萬之多,然而政府儲備不多。近臣別迭等人建議說:“漢人對我們國家沒有用處,可以將他們全部趕走,空出土地來作為牧場。”耶律楚材反對說:“陛下就要南征,軍隊的供給應該有資金財物保證,如果能合理地征收中原一帶的土地稅、商稅、鹽稅、酒稅、鐵冶以及山川河澤的稅利,每年就可得到白銀50萬兩、布帛8萬匹、糧食40多萬石,就足能供給軍需,怎麼說沒有用呢!”太宗說:“你試著為我施行一下這個設想。”於是楚材奏請設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課稅的官員,凡是正職副手一律都選用士人,像陳時可、趙昉等都是寬厚仁慈的長者,遴選天下士人,參謀輔助的都運用以前尚書省的官員。辛卯年秋天,太宗出巡雲中。十路課稅使都呈上戶籍及金銀布帛給太宗察看,太宗笑著對耶律楚材說:“你不離我左右,卻能使國家費用充足,南方的大臣,有像你這樣有才幹的人嗎?”耶律楚材回答說:“那裏的人都比我有能力,我沒有才幹,所以才留在燕京,聽候陛下隨時調用。”太宗誇讚了他的謙恭,賜給他美酒,當天就官拜他為中書令,事情無論大小,都先告訴他,讓他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