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張良弼:元末軍閥,為李思齊親信。“孔興”句:孔興,李思齊親信。脫列伯,李思齊親信。
④鹿台:地名,在今陝西高陵縣西南。
⑤彰德:地名,即今河南安陽。
⑥陝西:即今陝西、甘肅一帶。
⑦“欲用唐肅宗靈武故事”句:安史之亂爆發後,作為皇太子的李亨留守關中,征討叛軍,後在靈武被眾人推舉為皇帝,尊父親李隆基為太上皇,這裏指皇太子欲逼元順帝退位。
⑧孛蘭奚:順帝朝大臣。
⑨奇氏:即元順帝的第二皇後。
⑩帝:指元順帝妥歡帖睦爾。
【譯文】
開始時,李思齊與察罕帖木兒同時起兵鎮壓農民軍,資曆和職位大致相等。等到擴廓帖木兒統領他們的軍隊時,李思齊內心很不平衡。而張良弼首先違抗命令,孔興、脫列伯等人都居功自傲,各懷心思,都要求單獨帶領軍隊,沒人願隸屬他統領。矛盾激化後,雙方很快成了仇敵。擴廓帖木兒於是派關保、虎林赤出兵向西在鹿台攻打張良弼,然而李思齊也與張良弼聯合,兩軍相連,無法攻破。擴廓帖木兒起先奉命南征,不從,反而退居於彰德,並且隻顧出兵攻打陝西李思齊部,對皇上的詔命置之不理,朝廷因此懷疑他企圖不軌。皇太子出奔太原,想要仿效唐肅宗於靈武廢唐玄宗自立為帝的故事,也想逼順帝退位後自立為帝。擴廓帖木兒與孛蘭奚等人都不答應。等擴廓返回京城,皇後奇氏傳旨,命令擴廓帖木兒率重兵擁太子入京城,想脅迫順帝禪讓帝位給太子。擴廓帖木兒得知她的意圖後,等大軍到離京城30裏的地方,就遣散了他的軍隊。由於這個原因皇太子心裏非常怨恨他。及至此時,皇太子多次催促他出兵,平定江淮,擴廓帖木兒先後派兄弟脫因帖木兒及部將完哲、貊高統軍前往山東征討。而西部與李思齊作戰的部隊互有勝負,仍然不能和解。順帝於是又下達詔令命他們和解,擴廓帖木兒反而殺死下達詔書的使者天下奴等人,這樣他便開始飛揚跋扈了。
張士誠之反
當是時,徽州、建德皆已陷①,完者②屢出師不利。士誠③素欲圖完者,而完者時又強娶平章政事慶童女,達識帖木兒④雖主其婚,然亦甚厭之,乃陰與士誠定計除完者。揚言使士誠出兵複建德,完者營在杭城北,不為備,遂被圍,苗軍悉潰,完者與其弟伯顏皆自殺。其後事聞於朝,贈完者潭國忠湣公,伯顏衡國忠烈公。完者既死,士誠兵遂據杭州。十九年,朝廷因授士信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士信乃大發浙西諸郡民築杭城。先是,海漕久不通,朝廷遣使來征糧,士誠運米十餘萬石達京師。方麵之權,悉歸張氏,達識帖睦爾徒存虛名而已。俄而士誠令其部屬自頌功德,必欲求王爵。達識帖睦爾謂左右曰:“我承製居此,徒藉口舌以馭此輩,今張氏複要王爵,朝廷雖微,終不為其所脅,但我今若逆其意,則目前必受害,當忍恥含垢以從之耳。”乃為具文書聞於朝,至再三,不報。士誠遂自立為吳王,即平江⑤治官闕,立官屬。
《元史·達識帖睦爾傳》
【注釋】
①“徽州”句:徽州,今安徽歙縣。建德,今浙江建德。
②完者:元朝大臣,討反賊有功,後遭害身死。
③士誠:即張士誠,元末農民起義首領,泰州白駒場人。
④迭識帖木兒:字九成,元朝大臣,討賊有功。
⑤平江:地名,即今江蘇蘇州。
【譯文】
正當此時,徽州、建德都已經陷落,完者屢次出師作戰,都不能勝利。張士城一直圖謀除掉完者,而完者當時又強行娶平章政事慶童的女兒作妻子,達識帖木兒雖然主持婚事,仍對他很厭惡,於是陰謀與張士誠除掉完者。他們揚言派張士誠出兵收複建德,完者的軍營在杭州城北,沒有防備,因而被張士誠圍困,他統領的苗軍士兵都四散潰逃,完者同他的兄弟伯顏都自殺了。不久朝廷知道了這件事,於是追贈完者諡號為潭國忠湣公,伯顏諡號為衡國忠烈公。完者死後,張士誠的軍隊於是占領了杭州城。順帝十九年,由於朝廷加授張士信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之職,張士信大規模征發浙西各郡的百姓來修築杭州城。起先,海運糧食的航道很久沒有溝通,朝廷派使者前來征收糧食,張士城便運了10萬多石糧食到京城。地方的實權,全部都歸了張士誠,達識帖睦爾隻徒留虛名。不久張士誠命令他的部下讚頌自己的功德,一定想要得到王爵的封賜。達識帖睦爾對手下人說:“我接受上命在此任職,隻是憑著口舌來統治這些人,現在張士誠又想要王位爵號,朝廷雖然衰微,然而還是不會被他所脅迫的,但是我現在如果違背了他的意圖,那麼一定會馬上遭到殺害,還是忍辱含垢聽從吧。”於是為他寫好文書呈報給朝廷,再三上呈,都未被允許。張士誠於是自立為吳王,在平江建造王府官邸,並設立官署。
趙炳慘遭郭琮毒殺
十六年①秋,被旨入見便殿,帝勞之曰:“卿去數載,衰白若此,關中②事煩可知已。”詢及民間利病,炳③悉陳之,因言王薨之後,運使郭琮、郎中郭叔雲竊弄威柄,恣為不法。帝臥聽,遽起曰:“聞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飲以上尊馬湩。……令乘傳偕敕使數人往按琮等。至則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時嗣王之六盤④,徙炳等於平涼北崆峒山⑤,囚閉益嚴。炳子仁榮訴於上,即詔近侍二人馳驛而西,脫炳,且械琮黨偕來。琮等留使者,醉以酒,選遣人毒炳於平涼獄中,其夜星隕,有聲如雷……。帝聞之,撫髀歎曰:“失我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