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答蘭版朱思:地名,大約在今蒙古境內。
【譯文】
開始的時候,烈祖也速該征討塔塔兒部落,抓到了他們部落的首領鐵木真。宣懿太後月倫剛好生下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出生時他手裏握著一塊像紅寶石一樣的血塊。烈祖也速該非常驚異,於是便將抓獲的首領鐵木真的名字作為兒子的名字,以慶賀他的戰功。同族人泰赤烏以前與烈祖也速該相處很和諧,後來由於塔兒不台掌權,就逐漸產生不滿,再後來便斷絕關係了。等到烈祖也速該死去後,鐵木真年紀還小,他的部眾紛紛歸附了泰赤烏。近侍脫端火兒真也將要背叛,太祖鐵木真哭泣著挽留他,脫端說:“深池已經變幹了,堅硬的石頭也破碎了,留下來還有什麼用?”於是率領部眾奔馳而去。宣懿太後對他如此貶低自己的部落非常憤怒,就帶領士兵,親自追趕叛變者,終於追回了一大半人馬。當時太祖鐵木真的部下搠隻另外駐紮在薩裏河。劄木合部落的人禿台察兒駐紮在玉律哥泉,時時來侵犯他們,搶去他們在薩裏河放牧的馬。搠隻於是指揮手下人藏在馬群之中,射殺搶馬的強盜。劄木合由此產生了怨恨,便與泰赤烏的幾個部落勾結,帶領3萬多人前來進犯。太祖鐵木真當時駐軍在答蘭版朱思的郊外,聽到變故,集合起所有的士兵,分成13翼前去迎敵。不久劄木合的大軍趕到,太祖鐵木真與他展開大戰,最後擊敗並趕走了他們。
順帝輕廢高麗王
帝以讒廢高麗王伯顏帖木兒,立塔思帖木兒為王。國人上書言舊王不當廢,新王不當立之故。初,皇後奇氏①宗族在高麗,恃寵驕橫,伯顏帖木兒屢戒飭不悛,高麗王遂盡殺奇氏族。皇後謂太子曰:“爾年已長,何不為我報仇。”時高麗王昆弟有留京師者,乃議立塔思帖木兒為王,而以奇族子三寶奴為元子,以將作同知②崔帖木兒為丞相,以兵萬人送之國,至鴨綠江,為高麗兵所敗,僅餘17騎還京師。
《元史·順帝本紀》
【注釋】
①奇氏:元順帝第二皇後,名完者忽都。
②將作同知:官職名稱。
【譯文】
元順帝聽信讒言廢掉高麗王伯顏帖木兒,立塔思帖木兒為高麗王。國中有人上書闡明不該廢舊王,而立新王的理由。起初,皇後奇氏的宗族在高麗國,憑借著皇後的得寵而驕橫不可一世。伯顏帖木兒多次勸誡他們,他們都不知悔改,高麗王於是將奇氏宗族全部殺掉了。皇後對太子說:“你已經長大了,怎麼不為我報仇呢!”當時高麗王有弟弟留在京師,他上書建議立塔思帖木兒為高麗王,以奇族人的兒子三寶奴為嗣子,委任將作同知崔帖木兒為丞相,並派1萬多軍隊護送他們到高麗國,抵達鴨綠江邊時,被高麗兵打得大敗,僅僅隻剩下17人返回京師。
德輝論興亡
歲丁未,世祖①在潛邸,召見,問曰:“孔子歿已久,今其性安在?”對曰:“聖人與天地終始,無往不在。殿下能行聖人之道,性即在是矣。”又問:“或雲,遼以釋廢,金以儒亡,有諸?”對曰:“遼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親睹,宰執中雖用一二儒臣,餘皆武弁世爵,及論軍國大事,又不使預聞,大抵以儒進者三十之一,國之存亡,自有任其責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因問德輝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盡設施者甚多,將如之何?”德輝指銀槃,喻曰:“創業之主,如製此器,精選白金良匠,規而成之,畀付後人,傳之無窮。當求謹厚者司掌,乃永為寶用。否則不惟缺壞,亦恐有竊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問:“農家作勞,何衣食之不贍?”德輝對曰:“農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從出者也。男耕女織,終歲勤苦,擇其精者輸之官,餘粗惡者將以仰事俯育。而親民之吏複橫斂以盡之,則民鮮有不凍餒者矣。”
《元史·張德輝傳》
【注釋】
①世祖:指忽必烈。
【譯文】
丁未年,世祖忽必烈在親王府召見張德輝,問道:“孔子死去已久,現在他學說的生命力在哪裏?”張德輝回答說:“聖人與天地同始同終,無處不在。殿下隻要能實行聖人的思想主張,那麼就得了聖人思想的生命。”世祖又問:“有人說,遼國是由於崇佛而亡國,金國是由於運用儒術而亡國,有這種事嗎?”張德輝回答說:“遼國的事情我不太清楚,金國的沒落卻是我親眼所見,執掌權力的官員中曾運用了一二個儒臣,但其餘的都是武官和承襲世爵的權貴,及至商議軍國大事,又不讓他們參與了解,朝中官員大抵以儒術進仕的30人中才有一個,國家的廢亡,自然有人應承擔起這個責任,但儒生又有什麼錯誤呢!”世祖認為他說得很對。於是又問張德輝:“祖宗的舊製法規都已存在,然而尚未完全製定完善的法規也很多,我該怎麼辦?”張德輝指著銀盤,打比喻說:“創業的君王,好像製作這件銀器,先要精心挑選白銀和好的工匠,規劃好樣式後再作成,托付給後代,永遠流傳沒有窮盡。應當尋找謹慎溫厚的人來掌管,才可以永遠使用。否則不僅會缺損毀壞,而且恐怕還會有盜賊偷走它呀。”世祖想了很久才說:“這正是我心裏念念不忘的事情呀。”……世祖又問:“農夫耕作勞苦,為什麼衣食還是不充足呀?”張德輝回答說:“農桑是天下的根本,穿衣吃飯都要靠它。男人耕種,女人織布,終年辛勤勞苦,挑選上好的產品上交給官府,剩下粗劣的就用來養活一家老小。然而官吏卻橫征暴斂,將百姓搶掠一空,那麼老百姓又怎能富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