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誠談鈔法
吏部尚書契哲篤、左司都事武祺等,建言更鈔法,以楮幣一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為母,銅錢為子,命廷臣集議。思誠①曰:“中統、至元自有母子②,上料為母,下料為子,譬之蒙古人以漢人子為後,皆人類也,尚終為漢人之子,豈有故紙為父而立銅為子者乎?”一座鹹笑。思誠又曰:“錢鈔用法,見為一致,以虛換實也。分曆代錢、至正錢、中統鈔、至元鈔、交鈔分為五項,慮下民知之,藏其實而棄其虛,恐不利於國家也。”契哲篤曰:“至元鈔多偽,故更之爾。”思誠曰:“至元鈔非偽,人為偽爾。交鈔若出,亦為偽者矣。且至元鈔,猶故戚也,家之童奴且識之;交鈔,猶新戚也,雖不敢不親,人未識也,其偽反滋多爾。況祖宗之成憲,其可輕改哉。”契哲篤曰:“祖宗法弊,亦可改矣。”思誠曰:“汝輩更法,又欲上誣世皇③,是汝與世皇爭高下也。且自世皇以來,諸帝皆諡曰孝,改其成憲,可謂孝乎?”契哲篤曰:“錢鈔兼行何如?”思誠曰:“錢鈔兼行,輕重不倫,何者為母,何者為子,汝不通古今,道聽而塗說,何足行哉。”契哲篤忿曰:“我等策既不可行,公有何策?”思誠曰:“我有三字策曰:行不得!行不得!”
《元史·呂思誠傳》
【注釋】
①思誠:即呂思誠,字仲實,元朝平定州人,先世為金進士,由金入元,中泰定元年進士,為官正直。
②“中統”句:中統,元世祖年號,1260—1264年。至元,世祖年號,1264—1295年。
③世皇:即元世祖忽必烈。
【譯文】
吏部尚書契哲篤、左司都事武祺等,建議改革錢鈔的法令,以一貫文省的紙幣折合1000文銅錢作為母鈔,銅錢作為子鈔,皇帝下詔命令朝中大臣集體討論這個建議。呂思誠說:“中統、至元年間本來有母鈔和子鈔,質料上等的是母鈔,質料次等的是子鈔,如同比蒙古人將漢人的兒子作為後代,都是人的同類,但最後還是成了漢人的兒子,怎麼會有舊紙是父親而立銅錢為兒子的呢?”在座的人都笑起來。呂思誠又說:“銅錢紙鈔的使用法則,作用是一樣的,都是以虛換實罷了。現在曆代的銅錢、至正銅錢、中統鈔、至元鈔、交鈔共有五類,隻是擔心老百姓知道這一點,收藏實物而拋開虛假無用的紙鈔,恐怕將對國家大為不利。”契哲篤說:“至元鈔有很多是假的,所以要更換它。”呂思誠說:“至元鈔不是假的,隻是有人造假罷了。如果交鈔發行使用,人們也會偽造他。況且至元鈔好比是老親戚,家中的小孩奴仆都能識別;交鈔,好象是新結的親戚,雖然不敢不親近,但是人們還並沒有都認識它,那麼偽造的反而更多了。何況祖宗的成規,怎麼可以輕易更改呢。”契哲篤說:“祖宗的舊法已經不適用,也可以改革了。”呂思誠說:“你們這些人更改法令,想變亂世祖的規定,這是你們同世祖爭奪高下之位呀。況且自從世祖皇帝以來,諸位皇帝都被諡號為孝,更改他的成規,能夠說是孝嗎?”契哲篤說:“銅錢紙鈔一齊發行使用怎麼樣?”呂思誠說:“銅錢紙鈔一起使用,誰重要誰次要分不清楚誰為母鈔,誰為子鈔,也不明白,你不精通古今錢鈔,道聽途說提出的建議,怎麼值得施行呢。”契哲篤氣憤地說:“我們的策略既然不能施行,那麼你有什麼計策呢?”呂思誠說:“我有三字策略,那就是:不可行、不可行!”
張雄飛廉潔守法
雄飛①剛直廉慎,始終不易其節。嚐坐省中,詔趣召之,見於便殿,謂雄飛曰:“若卿,可謂真廉者矣。聞卿貧甚,今特賜卿銀二千五百兩、鈔二千五百貫。”雄飛拜謝,將出,又詔加賜金五十兩及金酒器。雄飛受賜,封識藏於家。後阿合馬②之黨以雄飛罷政,詣省乞追奪賜物,裕宗③在東宮聞之,命參政溫迪罕諭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賜張雄飛者,旌其廉也,汝豈不知耶?毋為小人所詐。”塔即古阿散④請檢核前省錢穀,複用阿合馬之黨,竟矯詔追奪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誅,帝慮校核失當,命近臣伯顏閱之。中書左丞耶律老哥勸雄飛詣伯顏自辯,雄飛曰:“上以老臣廉,故賜臣,然臣未嚐敢輕用,而封識以俟者,政虞今日耳,又可自辯乎?”
《元史·張雄飛傳》
【注釋】
①雄飛:即張雄飛,字鵬舉,元朝琅琊臨沂人,由金入元,為元官員。
②阿合馬:元初期大臣,回回人,專權橫暴,貪贓不法,後被誅殺。
③裕宗:即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
④塔即古阿散:世祖時大臣。
【譯文】
張雄飛為官正直廉潔,節操始終不改。有一次在中書省處理公務時,世祖派使者前去詔見他,並在偏殿中接見他,世祖告訴張雄飛說:“隻有你,真正可以稱得上廉潔呀。我聽說你非常清貧,現在特別賞賜給你白銀2500兩,錢鈔2500貫。”張雄飛跪拜謝恩,將要退出時,世祖又詔命加賜黃金50兩及金質酒器。張雄飛接受賞賜後,全部存封作好標記後密藏在家中。後來阿合馬的同黨由於張雄飛被罷職,就到中書省請求收繳追回原來所賞賜的物品,裕宗真金聽說後,命令參知政事溫迪罕詔令丞相安童說:“皇上原先賞賜張雄飛,是為了表彰他的廉潔呀,難道你不知道嗎?不要被小人所欺騙。”塔即古阿散奏請檢查核實前中書省官員的財政情況,再次起用阿合馬的同黨,他們最後竟假傳詔書追繳收回賞賜的財物。塔即古阿散等不久因罪被誅殺,世祖考慮到清查核實可能不當,下令近臣伯顏複查。中書省左丞相耶律老哥勸張雄飛到伯顏那裏為自己辯辭。張雄飛說:“皇上由於老臣廉潔,所以賞賜我,然而我卻未曾敢輕易動用賞賜的財物,而封存後作好標記以等待不測,預料到要發生今天的變故,又有什麼可以為自己辯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