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明朝(2)(1 / 3)

施耐庵著《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作者施耐庵是明初著名的小說家,原籍江蘇興化縣白駒場(今屬大豐縣)。施耐庵元朝末年出生於太湖之濱一個擺渡的艄公家裏。據說他小時候天資聰明,讀書非常用功,是學堂裏學習最好的學生。在學堂規定的各種經書史書之外,施耐庵還看了不少民間的話本、小說。所謂話本就是民間說書藝人根據曆代英雄人物的事跡編寫的說書腳本。書中英雄的豪爽仗義讓施耐庵十分敬佩,他向往著長大以後也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英雄。於是小施耐庵經常在放學後練習武藝。隨著他一天天長大,施耐庵也漸漸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年輕才子。年輕的施耐庵參加了元朝的科舉考試,中了進士,做了錢塘(在今天浙江省)的一個地方官,可是由於蒙古實行對不同民族分級的製度,施耐庵的官當了沒幾天就因對當時的社會狀況不滿,辭官還鄉了。施耐庵回到蘇州後以開學堂教書為生。教書之餘他常常去書場聽說書人講梁山英雄故事,並深為之著迷。一天施耐庵在逛書鋪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本《宋江三十六人讚》,完整地記錄著宋江等36人的名字和綽號。施耐庵如獲至寶,回去後他讀著這本書的時候想,要是寫一本這樣的書一定會大受歡迎的。從此,施耐庵四處收集資料,並著手寫作。關心他的親友知道他在寫這麼一本書都勸他:“曆代以來從沒有為盜賊立傳的書,即使官府不管,寫完了也沒有書肆敢刊發。”但施耐庵不為所動。他關了學堂專心寫書。由於書裏要描寫眾多的人物,怎樣才能使書裏的人物鮮活起來呢?施耐庵剛好認識一位擅長畫人物的畫家,就請他按照宋江等36人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畫了36幅形神兼備的畫。他把這些畫高高地掛在自己家裏的牆上,每天對著畫琢磨,想象這些人物會怎麼說話、做事。想著想著他好像來到這些人物身邊,和他們一起劫富濟貧,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他還經常到街頭熱鬧人多的地方,觀察各種各樣人的言談舉止,在熙熙攘攘的鬧市,宋江、武鬆、魯智深這些英雄生活的市井逐漸清晰起來,武大郎、王婆、潘金蓮、西門慶這些市井中平常人物也一個個鮮活生動起來。正在施耐庵專心寫作的時候,元朝末年的農民起義爆發了,在江南一帶就有朱元璋、張士誠、方國珍等人領導的起義軍。施耐庵早就不滿元朝統治者對漢人的壓迫和倒行逆施的統治,得知起義軍招兵買馬,就加入張士誠的隊伍,成了張士誠帳下的軍師。後來張士誠在和朱元璋爭奪天下的戰爭中失敗,施耐庵返回故鄉重新回到《水滸傳》的寫作中。《水滸傳》是施耐庵在宋元以來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的再創作。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水泊梁山的農民起義是其創作的曆史根據。在戲曲發達的元代,出現了一批水滸戲,人物故事日益豐富起來,水滸英雄也由三十六人增至七十二人,又發展到一百零八人。施耐庵在這一基礎上,廣泛搜集民間傳說,加以連綴改編,寫下了這部不朽巨著《水滸傳》。《水滸傳》一經問世,人們爭相傳閱,愛不釋手。施耐庵創作的《水滸傳》共一百回。全麵反映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鬥爭由產生到發展,最後以失敗告終的全過程。故事的開始是具體描寫各路英雄遭受種種迫害,紛紛被逼,走上梁山聚義的經過;接著寫眾好漢聚眾起義,攻奪城池,與官軍苦鬥的曆程;小說的最後寫起義軍在宋江的影響下,接受朝廷的招安,並被派征戰遼兵。

施耐庵的《水滸傳》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書中的反抗精10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極大地鼓舞了明清時期的農民起義。無數個起義領袖從中獲得巨大的力量,學習到豐富的鬥爭經驗和方法,以至於引起封建統治階級對此書的痛恨,明清兩代都曾將它列為禁書。《水滸傳》中一個個光輝的英雄人物,一直活在人民的心中。無論如何的禁毀,這部作品已在人民群眾中間深深地紮下了根,其巨大的影響是任何一個統治者都抵製不了的。作為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水滸傳》對後世的小說、戲劇、民間文藝也產生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它不僅為後世的文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且,它的創作手法、結局安排、人物塑造、語言運用、細節描繪、場景渲染等方麵均有大量可資借鑒的地方。在曆史的長河中,它無愧於是一顆璀璨的文學明珠,永放異彩。

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有成就的長篇曆史小說,也是我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羅貫中,名本,表字貫中。他聰明機智,富有謀略,胸懷天下,並有一定軍事才能、政治鬥爭經驗。據說,羅貫中曾作過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的幕僚。他生活的元末明初,社會動蕩不安,人民顛沛流離,他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四處漂泊。在義軍領袖張士誠被朱元璋打敗以後,羅貫中就退而從事曆史小說的創作,《三國演義》是他的代表作。早在晉代和南北朝時期,民間就廣泛流傳三國的故事。唐宋時,有許多藝人表演說唱三國故事。元代,三國故事更被大量地搬上舞台,今存最早的一部元代刊印的《全相三國誌平話》是民間傳說中三國故事的寫定本,已初具《三國演義》的規模。書中有大量的不同於正史的附會與傳說,這一未經文人潤色的民間藝人作品,文筆粗糙,敘事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