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安徽鳳陽人,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小時候為地主放過牛。後來他的父、兄等親人相繼死去,他便落發為僧,乞討度日。1352年,郭子興部紅巾軍發動了起義,朱元璋便脫下袈裟,隻身投靠起義軍。由於他膽識過人,很快在戰場上嶄露頭角。1355年,這是朱元璋走向勝利的關鍵一年。他率軍橫渡長江,向經濟富庶的江南發展。由於他的將士多為江北人,依戀故鄉,行軍緩慢,朱元璋為了斷其歸鄉之念,便斬斷船纜,推船入江。將士們見無路可退,奮勇爭先,一舉攻下南京。元朝主將戰死,餘部紛紛投降。朱元璋以南京為基地,製定“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擴大勢力,站穩腳跟,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1366年朱元璋首先攻打華南地區的對手陳友諒,並公開宣布與紅巾軍決裂。他派人假惺惺去迎接紅巾軍的首領小明王韓林兒,趁其不備,將他沉入江底溺死。
1367年,朱元璋消滅了張士誠割據勢力,接著,命令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25萬大軍北伐。過了兩個月,徐達的軍隊旗開得勝,占領了山東。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即位稱皇帝,國號為明,建元“洪武”,他就是明太祖。明軍乘勝進軍,元兵節節敗退。1368年八月,徐達率領大軍直搗大都,元順帝逃往上都。統治中國97年的元王朝終於被推翻。至此,朱元璋統一了中國。創業容易守業難。朱元璋把應天府改稱南京。立其結發妻子馬妃為皇後,長子朱標為皇太子。當年朱元璋41歲。當上皇帝後,朱元璋就想如何才能讓他的子孫永遠當皇帝,讓朱家皇朝,傳之千秋萬世。他的第一個辦法是將兒子封王。朱元璋的後妃們一共給他生了26個兒2子,16個女兒。其中長子朱標封為皇太子,還有一個皇子朱楠,中途夭折,其餘24個皇子,全都封為親王(也叫藩王),讓他們的封地遍及全國,去主宰那裏的一切。比如他將二兒子朱國,朱封到西安(今陝西西安),這裏是古代秦便被封為秦王。三兒子朱棡(gāng)封在太原(今山西太原),這裏曾是古晉國,便封為晉王。四子朱棣封在北平(即元大都),稱為燕王。以此類推,這24王就像一個特大的蜘蛛網,把整個中國都籠罩在朱家的勢力範圍之內。親王府內設置官署,由“相國”主持。還有護衛的軍隊,有著很大的權力,可以控製當地駐軍的調動指揮權。不過當中有一條限製,被分封的各親王不能幹預地方的民政,除王府以外,都歸各級地方官吏治理。第二個辦法是大封功臣。所謂功臣是指跟隨他打天下的文官武將。這些開國元勳多是有才能的人,籠絡住他們,就可以保衛著他的政權。
這些功臣封公的7人,封侯的28人。當初隨朱元璋起兵的二十四將,除已故外,都得到封侯。比如徐達封為魏國公、常遇春封為鄂國公、李善長韓國公、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湯和信國公。朱元璋別出心裁,設立了一個特務機關“錦衣衛”,隨時監視大臣們的行動,向皇帝報告。百密還有一疏,國家那麼大,人員又那麼多,再加上一些貪官汙吏從中挑撥離間,自然會生出事來。而朱元璋隨著年紀的增大,性格也發生變化,原先那種坦誠待人的長處不見了,變得刻薄、猜疑、凶殘、好殺。特別是他看到太子朱標很像他的母親馬皇後,性情樸實,待人寬厚。他怕太子將來駕馭不了那些功臣,從而威脅朱家的皇位,於是朱元璋狠狠心,決定把一些一意孤行、擅權妄法、行動跋扈,能夠影響朱家王朝安全的人全部殺掉。洪武十三年、二十六年,朱元璋兩次借丞相胡惟庸和涼國公藍玉謀反案,殺掉了幾萬人。死於兩案的功臣有李善長、陸仲享、費聚、唐勝宗、張溫、曹震、陳桓等人,甚至連元帥徐達也不例外。朱元璋殺紅了眼,對自己的親戚也不客氣,他的親侄子朱文正被他用亂杖打死,外甥李文忠被他派人毒死。“二十四將”中,除花雲等少數早期戰死的以外,其餘的幾乎都被他殺死,隻有湯和例外,他看徐達、李文忠先後被毒死,急忙跑去見朱元璋,主動交出兵權,回家養老,才得以幸免。真是伴君如伴虎,可憐當年轟轟烈烈的“二十四將”,隻有此人得以善終。
逃脫朱元璋毒手的功臣,還有一個劉基(劉伯溫)。他當年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功勞不在李善長之下。朱元璋原來也想封他為“公”的,但他堅拒不受,請假回原籍去了。因為他聰慧過人,與朱元璋相識十多年,深知朱元璋的為人,所以故意遠離皇帝,以圖免害。皇後馬氏是個忠厚人,聽說朱元璋濫殺無辜,便加以勸阻,但朱元璋不聽。馬皇後鬱鬱不樂後患病拒絕就醫,於洪武十五年去世。太子朱標,性格仁厚,很像他的母親,眼看父皇暴虐,幾次進諫,都被斥退。為了諷諭太子,表明自己的隱衷,朱元璋故意丟一根棘杖在地上,要朱標拿起來,朱標麵有難色,朱元璋語帶雙關地說:“你怕刺不拿,我替你把這些刺拔掉,然後再交給你,你不就敢拿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