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謝石派劉牢之帶領5000精兵,先對洛澗的秦軍發動突然襲擊。秦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晉軍取得了這一仗的勝利後,士氣大振,謝石他們又指揮大軍繼續向壽陽反攻,直抵淝水東岸,把人馬駐紮在八公山邊。這時苻堅已帶了8000秦軍趕到壽陽。他聽說晉軍消滅了他的洛澗守軍,大吃一驚,不由倒吸一口涼氣,打了一個冷戰,有點沉不住氣,先前的驕氣也退了許多。這一天,他登上壽陽城樓去察看對岸的形勢,看見晉軍的陣營威嚴整齊,巡邏的巡邏,操練的操練,顯得訓練有素。苻堅又把目光移向遠處的八公山,突然覺得山上的草木晃動,好像埋伏了無數的晉軍。其實,八公山上並沒有晉兵,隻是苻堅見到晉軍的威整,一時心虛眼花,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晉兵了。苻堅看罷,感歎說:“晉軍確實是很強大啊,怎麼能說他們弱呢?”不久,晉軍渡過淝水,大敗秦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
東晉名相謝安
淝水之戰時,東晉的宰相是謝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是東晉王朝繼王導之後又一個較有作為的大族人物。年輕時,謝安很有名氣,但他拒絕做官,而是隱居東山。這以後,謝安的家勢一度衰落,為了重振家風,他才有出山任官的意向。恰巧此時,征西大將軍桓溫掌握了軍事大權,他要謝安做他的部下,並且多次派人去請他,謝安這才出山擔任了桓溫軍府的司馬(後來人們把謝安重新出來做官這件事稱為“東山再起”)。桓溫死後,東晉王朝把謝安升為宰相,此時他已40多歲了。謝安上任以後,全力安定東晉王朝內部的統治,他一麵尊重早已在長江上遊形成勢力的桓氏家族,一麵又命侄兒謝玄在長江下遊的京口(今江蘇鎮江)招募士兵,加強下遊的軍事力量,以牽製上遊。謝玄所訓練的新兵主要成員是北方流民或流民的後代,被稱為“北府兵”。這支軍隊非常有戰鬥力,成為東晉對北方作戰的一支新生力軍。在謝安當政時,東晉的經濟實力雄厚,朝廷內部相對穩定,軍事力量也比較強大。但這時的東晉,也麵臨北方前秦的威脅。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堅率軍南下攻打東晉,企圖統一全國。麵對前秦強大的軍事力量,東晉朝野上下一片驚慌。
許多百姓準備外逃避難,大臣們也議論紛紛,不知所措。謝安的侄子謝玄從外地急速還朝,向謝安詢問對策。謝安一副平靜的樣子,回答說:“我已經有打算了。”接著就不說話了。謝玄不敢再問,就讓部將張玄前去,重新請求指令。謝安仍然不回答,反而令家人備好車馬,帶領親戚朋友出去賞景,並與謝玄在山間別墅下圍棋取樂。謝安的棋術不如謝玄,可是這天,謝玄由於內心恐懼,在有利的形勢下卻不能獲勝。謝安望著謝玄說:“大將身在陣中,要麵對變亂而不驚,這樣才能打敗敵人。”說罷,謝安又帶領眾人遊山玩水,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府。這時候,謝安才把自己早已想好的作戰計劃,一步一步交代清楚。大家聽了非常高興,也就增強了打敗秦軍的信心。戰爭期間,謝安一直坐鎮建康指揮,鎮定自若。戰爭勝利後,謝玄派人送捷報時,他正在家中與客人下棋,看完捷報後,便隨意地把它放在床上,繼續低頭與客人下棋。客人想了解一下前方戰況,謝安卻輕鬆地說敵人被打敗了。
客人聽了非常高興,急忙出去報告這一好消息。謝安終究按捺不住心裏的喜悅,等送客人走後,他返回屋裏,過門檻時,高興得竟然連腳上穿的木屐的齒被折斷了都沒有發覺。淝水之戰的勝利,為陳郡謝氏家族增添了不少光彩,謝氏家族的聲名大震,使其與王氏家族並駕齊驅。這以後“王、謝”兩族在長江一帶一直居於顯赫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