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5日,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音樂堂開幕,由康生作報告。誰也沒有想到,他一開口就聲嘶力竭地發難,一反他向來鼓吹傳統戲曲劇目的常態,慷慨激昂地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和鬼戲攻擊了一通,還莫名其妙地點名批判了陽翰笙同誌創作的電影《北國江南》,使會場裏充滿了火藥味。開幕演出後不久,又爆發了所謂“林涵表事件”。林涵表是北京的一位戲劇評論作者,因為他在一篇評論上海代表團演出的《智取威虎山》的文章中,說了楊子榮在座山雕麵前顯得匪氣不足的話,被扣上了“攻擊革命現代戲”的嚇人帽子,並遭到圍攻。
上海代表團就是在這樣緊張的空氣中,一邊演出,一邊觀摩討論。6月下旬的一個晚上,《海港早晨》在北京軍區的禮堂裏進行了彩排,請江青來審查,同時也請了北京京劇界的同行、專家和軍區指戰員來觀看,以征求他們的意見。在戲將要開演之前,江青傳話說,她有別的事,不來了,由張春橋審查。
彩排演出氣氛很熱烈,觀摩的同誌多次熱情鼓掌,散場後又說了許多鼓勵的話。李太成同誌問張春橋:“戲怎麼樣?”張春橋回答說:“可以。”以後,江青沒有來看過,也沒有下文。
令人震驚的“中間人物論”
1964年8月上海代表團返回上海,《海港早晨》劇組決定重新到上港三區深入生活,和碼頭工人一起勞動,體驗生活,不少演員搶幹重活、髒活,成了工人們的知心朋友。劇組還在碼頭廣泛聽取意見,以便修改劇本。那時何慢暫時被調去將話劇《南海長城》改編為京劇,到廣東部隊深入生活去了。修改劇本的任務由楊村彬和郭炎生負責。
楊村彬大膽采用電影特寫的手法,在表現劉大江、洪鈴駕駛快艇飛馳在波浪中時,用追光打在“快艇”上,把餘寶昌在岸上觀看的部分隱去。反之,在表現餘寶昌在江岸觀看從而感慨萬千時,即把追光打在江岸,而把“快艇”上的劉大江、洪鈴隱去。這是古典戲曲藝術在表現現代生活時的一種革新,是借鑒電影藝術的手法,擴大戲曲舞台表演空間的一種探索,而且實際的舞台效果很好。這一稿於1964年10月改出,由童芷苓、小王桂卿主演。10月在文藝會堂討論本子時,張春橋肯定了這一稿。但又講了一些意見,再進行修改,12月拿出改本,1965年1月在京劇院響排,張春橋看後說,架子就這個樣,不要大動,幾段唱詞要加工,鉤子不緊。他說:“你們就這樣演。”
於是修改過的京劇《海港早晨》於1965年2月2日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試驗公演。碼頭工人和廣大觀眾再次表示了熱情的歡迎,一致認為它在淮劇的基礎上又有所提高。
可是沒隔多久,張春橋傳下話來,“追船”一場不行,像鬼魂出現;不讓楊村彬繼續當導演,要把他調出來。江青也看了戲,看過以後大發雷霆,指責劇組“戲沒有搞好,又沒有經過我批準,為什麼忙著公演?”劇組的同誌隻好說,公演是經過京劇院黨委同意的(實際上是張春橋同意了的。在創作過程中,有多次經張春橋同意了的事,江青又加以否定,可是張春橋從來沒有挺身而出,承認是他同意了的)。江青說:“你們黨委說這個戲好,可以公演,可見你們黨委的領導思想有問題。”她還痛斥上海市委不重視,抓得不緊。她對這一稿劇本定了三條罪狀:一、搞成了突出“中間人物”的戲;二、戲中《追船》有“鬼魂出現”;三、布景像雞窩,一點都不美,整個戲走了彎路,一點不像淮劇。
江青指責的三大罪狀,其中最大的一條是“突出了中間人物”。因為那個時候,“文藝界”正在批判“中間人物論”。認為中間人物是徘徊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人物,其主要傾向是依附於資產階級的,所以以這些中不溜兒的芸芸眾生當主角,實際上就是以資產階級為主角,無產階級文藝就要改變性質,這與江青們主張的“由無產階級的英雄人物占領舞台”的主張當然是對抗的了。
江青指責《海港早晨》是“中間人物”論,其理由是因為劇本突出了“中間人物”——青年工人餘寶昌,使戲中的兩個尖端人物——金樹英與劉大江,圍著中間人物轉(指金、劉兩人經常在一起分析餘寶昌的思想,給餘寶昌做思想工作)。江青還對把老生演員童祥苓調來飾演餘寶昌大為不滿,指責說:“把唱得好的演員調來演中間人物,簡直是鬼迷心竅了。”石西民、李太成、何慢隻能被迫做檢討。
這次會議以後,楊村彬被調離劇組,童芷苓也被調離(後來知道,楊村彬和童芷苓被撤換,根本不是什麼藝術上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們了解江青在1930年代的底細)。從此京劇《海港早晨》的“童本”曆史宣告結束。
嚇人的“無衝突論”
1965年3月8日,新的《海港早晨》劇組重新組建。編劇組由何慢、鄭拾風、聞捷、郭炎生、李曉民五人組成,導演是章琴,金樹英的扮演者是蔡瑤銑,餘寶昌的扮演者是高韻洪,作曲有於會泳、莊德淳。
3月8日上午,張春橋在康平路召集新創作組的編導和李太成同誌開會。大體是說:一、“客人”很重視《海港早晨》這個劇組,由張春橋來坐鎮。二、京劇《海港早晨》要照著淮劇《海港的早晨》一樣演,“不能走樣”。現在,把淮劇的原作者李曉民調到編劇組,交給他一個任務,就是看改編本有沒有丟掉淮劇的東西,丟掉了要找回來。三、《海港早晨》的主題,要寫國際主義,不要寫成教育青年、培養接班人的戲。四、《海港早晨》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金樹英、劉大江,主要英雄人物金和劉在思想上沒有什麼差別。五、大米散包以後,混進了玻璃纖維這一戲的中心事件,要把矛盾加以“激化”,要把玻璃纖維寫成是有毒的,如果被人吃了,會有生命危險。“追船”一場戲,為了不突出“中間人物”,就把它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