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影片《南海長城》拍攝內幕(2)(1 / 3)

王心剛馬上把自己的想法向廠裏作了彙報,剛剛擔任八一廠一把手的陳亞丁也想早出成績,自然沒有意見。於是,八一廠決定重拍《南海長城》,由李俊導演,並將方案上報國務院文化部以及江青審批。這時,江青在中央的地位比起“文化大革命”初期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南海長城》又是她當初“樣板電影”的“試驗田”,她也不甘心自己的一片“苦心”就這麼不了了之。但她又看不上八一廠的導演,這件事情一直就拖了下來。直到《閃閃的紅星》獲得成功,她才把眼睛盯上了該片的李俊導演。江青這時雖然在文藝界充滿霸氣,但部隊文藝界仍是她難以插手的領地,她再次需要從《南海長城》的拍攝中給自己找到突破口。在江青的支持下,八一廠重拍《南海長城》的請示報告很快批複下來。

八一廠對《南海長城》的重拍高度重視,為了提升新電影劇本的政治性,還特別邀請寫過《紅色娘子軍》的編劇梁信和董曉華負責劇本修改。為了加強攝製組的力量,任命郝光為第二導演。郝光出道比較早,此前已經拍攝過《鄂爾多斯風暴》、《秘密圖紙》等影片。攝影也由廠黨委委員張冬涼擔任,他因拍攝《紅燈記》、《平原作戰》等“樣板戲”而得到過江青表揚。張冬涼自己也有個心願,本來八一廠第一部故事片《閃閃的紅星》由他任攝影,由於他抽調去拍攝“樣板戲”而錯失了機會,這次他想大顯身手。

男主角仍然由王心剛擔任,他為了打好這個翻身仗,吃了很大苦。《南海長城》中的區英才應該是30歲左右的小夥子,長期漂泊海上,皮膚古銅色,肌肉發達,精幹結實。這時王心剛已40多歲,形象上已不再具備“英俊小生”的氣質,身體也有些發福。王心剛為了“翻身”,整天拚命地訓練,每天嚴格控製飲食,舉啞鈴練俯臥撐。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下來,王心剛的肌肉塊起來了,皮膚也黑得像地道的南海漁民了。為了更加突出英雄人物的“高大全”,攝影、化妝還專門在燈光、化妝、拍攝等技術環節上下大工夫,采取一係列措施來彌補王心剛的不足。經過一番苦心經營,王心剛終於使自己的形象和角色盡可能地拉近了距離。當他底氣十足地站在鏡頭前,一個英俊幹練的區英才赫然而立。

1975年10月,新《南海長城》攝製組再次成立。李俊導演到組後,麵臨兩個大問題,一是導演台本,二是女主角的選定。李俊向來有一個創作習慣,拍攝前一定先搞好導演台本。但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電影界有一句很流行的口號,叫“上不上是個立場問題,拍得好不好是水平問題”。也就是說水平低、功夫不到家可以諒解。加上陳亞丁不斷催促,“你先帶攝製組出去,一邊選外景,一邊改劇本。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找我。”李俊沒有辦法,隻能先出發。

劉曉慶縱身一跳,跳出一個“女一號”

攝製組出發前,《南海長城》大部分演員已經敲定下來。黨組織化身的江書記是新《南海長城》中一個戲分比較重的角色,由當年曾經幾上幾下的趙汝平擔任。區英才從小的患難兄弟、被暗藏敵人麻痹而不求上進的靚仔,由八一廠演員霍德集扮演,他曾在《狼牙山五壯士》中扮演英雄胡福才,在《激戰無名川》中扮演為搶修鐵路英勇犧牲的老班長。扮演敵特頭子王中王的則是八一廠反派演員王效忠,“文化大革命”前他就曾在《突破烏江》中扮演敵結巴營長,在《東進序曲》中扮演了被新四軍俘虜的石中柱,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扮演日本特務頭子。而“文化大革命”前懸而未決的女主角阿螺則“退居二線”,由陳祖榮扮演,她演電影不多,“文化大革命”後在影片《乳燕飛》中扮演女教練。此外,八一廠還聘請了一些原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的演員,像扮演阿婆的石韌,飾演赤衛伯的李廷秀等。其中石韌在“文化大革命”以後的話劇舞台上依然非常活躍,除繼續扮演話劇《南海長城》中的阿婆外,還在話劇《十月的勝利》中扮演過江青,得到觀眾的高度好評。劇本修改以後,阿螺已經不是女主角,而她的妹妹、女民兵排長甜女則成了女一號。李俊導演在選擇這個演員時遇到了困難,因為他麵臨著多重選擇。一個是陳亞丁推薦的女演員,氣質不錯,演技也不一般。陳亞丁在拍攝《閃閃的紅星》時就向李俊推薦過演員,李俊曾經委婉回絕過。作為八一廠一把手第二次推薦的演員,李俊總得謹慎處理。再一個就是張勇手推薦的演員劉曉慶,她原來是成都話劇團的話劇演員。當年著名演員張勇手介紹劉曉慶參加一部影片的拍攝,後來沒拍成。張勇手總覺得對不起她,就讓她留在北京等待機會。《南海長城》重修劇本後,張勇手覺得甜女這個人物氣質跟劉曉慶比較接近,就極力推薦她。另外,還有別人推薦的幾位女演員,她們都是素質過硬,有表演實力的演員。李俊選用演員曆來態度鮮明,“看戲不看人”,李俊讓她們一一試戲,最後把目光鎖定在劉曉慶和陳亞丁推薦的女演員身上。李俊發現她們各有所長,一時難以確定。李俊導演最後選擇了一條折中的方案:讓兩個角色候選人都去海南島漁村體驗生活一個月。與此同時,北京再繼續選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