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斌箴
1976年放映的彩色故事片《南海長城》創下了兩個空前絕後的記錄,一是拍攝周期長達12年,二是公開放映周期僅10多天,這樣的“奇跡”在中外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充滿“奇跡”色彩的《南海長城》背後還沉澱了無數曆史秘聞。
羅瑞卿說,江青不對的話就不要聽嘛
20世紀60年代初,天災人禍使中國的國內環境非常困窘,國際局勢對中國也相當不利。此時,盤踞在台灣的蔣介石集團趁火打劫,極力叫囂“反攻大陸”,並頻繁派遣小股特務和武裝人員騷擾祖國大陸的東南沿海地區。為此,中央於1962年6月24日發出了“全國人民必須做好準備,徹底消滅來犯的敵人”的號令。廣大軍民積極響應號召,提高警惕、英勇鬥爭,終於把來犯的敵特逐一全殲。在這個背景下,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劇作家趙寰創作了多幕話劇《南海長城》。劇情講的是1962年國慶節前,大南港民兵連長區英才率民兵抓到化裝的特務,得到敵人的登陸計劃,經過鬥智鬥勇,終於全殲敵人。該劇公演後,受到觀眾一致好評。1964年春,總參謀長羅瑞卿指示總政文化部調《南海長城》劇組進京演出。北京公演後,頓時轟動全國。6月19日晚,毛澤東和江青也觀看了話劇《南海長城》,對該劇給予肯定並與演員合影。
得到主席的讚揚,政治上有了保障,再加上該劇已經積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八一電影製片廠如獲至寶,決定把《南海長城》搬上銀幕。另外,八一廠還通過總政文化部請江青做藝術顧問。江青接受邀請並談了修改意見,還提出把《南海長城》列入“樣板電影”。廠長陳播不敢怠慢,立即物色影片主創人員,並組織人員改寫劇本。八一廠請示江青,讓嚴寄洲擔任導演。嚴寄洲是八一廠著名導演,此前導過《英雄虎膽》、《哥倆好》、《野火春風鬥古城》等優秀影片。江青認為嚴寄洲雖然還達不到一些老導演的藝術水平,但還可以用。
嚴寄洲接受了導演《南海長城》的任務後,專程到廣州與編劇趙寰一起下部隊體驗生活。回北京後,嚴寄洲根據江青的意見,很快寫出分鏡頭劇本,交給八一廠廠長陳播,請他轉給江青“審查”。八九天後,江青打電話找陳播,說劇本看過了,叫他找一些人到中南海豐澤園談談。江青一見大家便興致勃勃地說:“這部戲是毛主席看過的,一定要拍好。”繼而又講了很長時間如何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區英才的話,要形象高大,對劇本修改和劇情的安排都要以此為中心。
劇本二稿完成後,江青還要再開會討論。這一次,連總參謀長羅瑞卿、總政副主任劉誌堅等人也被“請”來了,每人都發了厚厚的分鏡頭劇本。江青看著到會的頭頭腦腦,十分高興,喋喋不休地講了很長時間。會開到半截,江青去臥室吃藥。江青一走,羅總長皺著眉頭對嚴寄洲說:“嚴寄洲呀,你這個本子是怎麼搞的?看也看不懂。”抗日戰爭時期,嚴寄洲就和羅總長熟識,因此說話很隨便,“羅總長,這分鏡頭劇本是供拍攝時用的,你當然看不懂,你隻要把那些術語跳過,單看內容就行了。”顯然,羅瑞卿對“陪綁”深感不滿。臨走,羅瑞卿說:“江青同誌很懂藝術,她來領導你們工作應當很幸福嘞。不過江青同誌呀,你身體不好,有些事你就不用操心,交給我們辦好了。”羅總長的講話,江青還不便頂撞,沒再說什麼。偏偏陳播廠長也跟著羅總長的話表態:“對,對,有些事情江青同誌你就不用管了,我們來辦就是了。”江青一聽臉一沉,衝著陳播說:“怎麼?是你們找我來管的,不要我管,那我就不管算了。”此話一出,弄得大家十分尷尬,會議也就此草草收場。在試拍階段,劇組使用的是阿克發彩色膠片。這種膠片彩色還原層次差,鮮豔有餘,中間色調反映不出來。江青不滿意,要求換成美國的伊斯曼膠片。對此,嚴寄洲導演有些為難,他直言道:“每年各廠隻能分配到一兩部重點片用伊斯曼,我們廠已經沒有了。江青同誌,那你得跟廠裏講,我沒有辦法。”江青一揮手:“那好吧,膠片問題你別管了。”第二天,羅瑞卿打來電話,“怎麼回事嘛,江青打來電話,膠片又怎麼了?”嚴寄洲趕忙把江青對膠片不滿意的情況說了一遍。羅瑞卿說:“那好吧,我跟總後說一下,以後這些事你就不用找江青了嘛,找我好了。江青她懂藝術,你要好好聽。不過不對的話就不要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