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影片《南海長城》拍攝內幕(1)(3 / 3)

男主角算是解決了,可是女主角阿螺怎麼辦?嚴寄洲問了一句:“那阿螺呢?”江青反問道:“你看兩人誰合適?”嚴寄洲說:“從目前這兩個人來說麼,王蓓比較合適。”江青想了想,又說:“那好吧,王蓓就王蓓了。”其實,江青沒有死心,她還在對女主角耿耿於懷。1966年2月,江青在上海召開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的時候,要求觀看《南海長城》樣片,並召見部分劇組人員。江青劈頭就說:“從現在的樣片看,差距還很大,扮演阿螺的王蓓不行,小家碧玉,要換。”嚴寄洲勉強說:“王蓓不合適,可是演阿螺的女演員實在難找呀。”這時,時任上海市委文教副書記的張春橋插了一句,“你們這些當導演的,滿腦子隻有白楊、秦怡。”嚴寄洲當時還不知道他是誰,便說:“我從來沒有請白楊、秦怡拍過戲。”此時,江青也不知道哪裏來的一股子邪勁,三腳兩步走到嚴寄洲麵前,把雙腿一並,說:“我代表全國的青年演員求求你們啦!培養培養她們吧!我向你鞠躬。”說著她表演似地對著導演深深鞠了一個90度的躬。嚴寄洲一時傻了眼,現場一片尷尬。

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嚴寄洲被關進“牛棚”,《南海長城》的拍攝工作也停了下來。

王心剛想借《南海長城》打個翻身仗

《南海長城》是江青搞“樣板電影”的試驗田,下馬後,八一廠曾多次提出接著拍,但江青覺得八一廠沒好導演,就不死不活地拖了下來。1966年,江青將《南海長城》的劇本交給上海的張春橋,布置上海京劇院改成“樣板戲”京劇《磐石灣》。這是繼第一批八個“樣板戲”後的第二批“樣板戲”,由上影廠謝晉擔任導演。“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八一廠“這潭死水”被江青折騰得一團糟,導演不是關“黑樓”就是進“牛棚”,便沒有人再提《南海長城》重拍的事了。

到了1972年,各大電影廠開始恢複拍攝故事片。1974年,八一廠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閃閃的紅星》。《閃閃的紅星》一上映,立刻轟動全國,紅遍大江南北。與此相反,北影的第一部故事片《偵察兵》,卻被江青大罵為“鴨鴉烏”,觀眾也非常不滿。王心剛是《偵察兵》的主演,“文化大革命”中首次露麵便砸了大明星牌子。時任八一廠黨委委員的王心剛不甘失意,決定打好“翻身仗”。王心剛首先想到了重拍《南海長城》,他覺得《南海長城》一直是江青重點關注的影片,“樣板戲”《磐石灣》也已經全國上映,政治上可以說絕對保險。自己又是原來的男主角,重新出演區英才是輕車熟路,藝術上應該沒有問題。王心剛感到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看來就差一位好導演。王心剛想到了李俊導演,李俊原來導演過《回民支隊》、《農奴》,功力深厚,現在因為拍攝《閃閃的紅星》更是名聲大震,而且江青也拍手叫好。於是,王心剛找到了李俊導演。李俊向來不太會拒絕人,又是別人親自找上門來,便一口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