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卷十六(十六則)(2)(3 / 3)

【譯文】

《酉陽雜俎·天咫篇》記載月亮星辰的數則神話故事。“天咫”命名之含義,取自《國語》楚靈王說“是知天咫,安知民則”之說。其記月中蟾桂,是采用佛教的說法,說須彌山南麵有閻扶樹,月經過此樹時,樹影進入月亮之中。也有人說月中蟾桂,是陸地的影子,空白的地方是水的影子。我記得蘇東坡在其《鑒空閣》詩中寫道:“明月本自明,無心孰為境。掛空如水鑒,寫此山河影。我觀大瀛海,巨浸與天永。九州居其間,無異蛇盤鏡。空水兩地質,相照但耿耿。妄雲桂兔蟆,俗說皆可屏。”正是采用這一說法。其詩在他的集中,稱為《和黃秀才》。不久前,我到南海(今廣東番禺)遊覽,返回時,把船停在金利山下,登崇福寺觀覽,有一閣淩空架在江流之上,標為“鑒空”,並且看到蘇軾的這首詩刻在上麵,大概是當時蘇軾登臨賦詩的地方。

唐二帝好名

【原文】

唐貞觀中,忽有白鵲營巢於寢殿前槐樹上,其巢合歡如腰鼓。左右拜舞稱賀,太宗曰:“我常笑隋場帝好祥瑞,瑞在得賢,此何足賀?”乃命毀其巢,放鵲於野外。明皇初即位,以風俗奢靡,製乘輿服禦金銀器玩,令有司銷毀,以供軍國之用。其珠玉錦繡焚於殿前,天下毋得複采織,罷兩京織錦坊。予謂二帝,皆唐之明主,所言所行,足以垂訓於後,然大要出於好名。鵲巢之異,左右從而獻諛,叱而去之可也,何必毀其巢?珠玉錦繡,勿珍而尚之可也,何必焚之殿前,明以示外,使家至戶曉哉!治道貴於執中,是二者懼不可以為法。其後楊貴妃有寵,織繡之工,專供妃院者七百人,中外爭獻器服珍玩。嶺南經略使張九皋、廣陵長史王翼,以所獻精靡,九皋加三品,翼入為戶部侍郎,天下從風而靡,明皇之始終,一何不同如此哉!

【譯文】

唐太宗貞觀中,一日忽有白鵲築巢於寢殿前的槐樹上,其巢合歡而成腰鼓之狀。左右大臣拜舞稱賀,唐太宗說:“我常嘲笑隋煬帝迷信祥瑞之兆,真正的祥瑞是獲得賢才,這種事有什麼值得祝賀的?”命令把巢毀掉,將鵲放到野外去了。唐明皇初即位,以為風俗奢靡,凡是用金銀製造或裝飾的馬車、服飾以及各種器玩,下令有司銷毀,以供軍國之用。其珠玉錦繡焚燒於殿前,天下不得再織絲綢,關閉兩京的織錦坊。我說這二位皇帝,都是唐朝的英明君主,所言所行,足以垂訓於後世。然從這兩件事看,其目的是要獲取名聲。鵲巢之異,左右從而獻諛,斥退他們就可以了,何必要毀掉鵲巢呢?珠玉錦繡,不珍視推崇就可以了,何必焚燒於殿前,使外麵家喻戶曉呢?治理國家貴在允執其中,不做過頭事,這二件事不足為後人效法。其後楊貴妃有寵,專門供給後妃院錦秀的織工就有七百人,中外爭相敬獻器服珍玩。嶺南經略使張九皋,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史王翼,以所貢獻的物品精致,張九皋官加三品,王翼入朝擔任戶部侍郎,於是天下風靡。唐明皇的前後表現何至於如此不同呢?

周禮非周公書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