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目標激勵法。目標是企業及其成員一切活動的總方向。企業目標有物質性目標,如產量、品種、質量、利潤等,也有精神性的目標,如企業信譽、形象、文化,職工個人心理方麵的滿足。
②環境激勵法。據調查發現,一個人人相互尊重、人際關係融洽的工作環境,能夠激勵職工安心工作,積極進取。
③領導行為激勵法。根據有關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報酬引誘及社會壓力下的工作表現,僅能發揮個人工作能力的60%,其餘的40%有賴於領導者去激發。
④榜樣典型激勵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有了榜樣,職工就會學有方向,趕有目標,從榜樣成功的事業中得到激勵。
⑤獎勵懲罰激勵法。獎勵和懲罰得當,有利於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批評或懲罰是一種負強化的激勵。
(第五章)
一、選擇題
1.D2.C3.A4.A5.AD6.CDE
二、簡答題
1.答:控製是監視組織各方麵的活動,保證組織計劃按計劃進行並糾正各種重要偏差的過程。
2.答:計劃和控製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也是管理的兩項相關職能。
一方麵,有目標和計劃而沒有控製,人們可能知道自己幹了什麼,而無法知道自己幹得怎樣,存在哪些問題,哪些方麵需要改進。另一方麵,有控製而沒有目標和計劃,人們將不會知道要控製什麼,也不會知道怎麼控製。
計劃和控製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控製工作還包含著在必要時修改計劃標準。在現實中,組織的運行往往是“非零”起步的,這樣,上一個階段控製的結果就可能導致組織確立新的目標、提出新的計劃,並在組織結構、人員配備和領導等方麵做出相應的改變。因此說,控製可以說既是一個管理工作過程的終結,又是一個新的管理工作過程的開始。
而且計劃與控製工作還常常相互交織聯係在一起,管理工作本質上就是有計劃、組織、領導、控製等職能有機聯係而構成的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
3.答:(1)限製偏差的累積。有效的管理控製係統應當能夠及時地獲取偏差信息,及時地采取矯正偏差措施,以防止偏差的累積而影響到組織目標的順利實現。
(2)適應環境的變化。任何組織都需要構建有效的控製係統,幫助管理人員預測和把握內外環境的變化,並對這些變化帶來的機會和威脅做出正確、有力的反應,以將組織調整到適應的狀態。
控製工作的意義就體現在,它通過發揮“糾偏”和“調適”兩方麵的功能,促使組織更有效的實現其根本目標。
4.答:(1)目的性:控製工作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的特征,換言之,管理控製並不是管理者主觀任意的行為,它總是受到一定的目標指引,服務於達成組織特定目標的需要。
(2)整體性: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從控製的主體來看,完成計劃和實現目標是組織全體成員的共同的責任,這是現代組織中推行民主化管理思想的重要方麵;另一方麵,從控製的對象來看,管理控製覆蓋組織活動的各個方麵。
(3)動態性:由於組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隨時都在發生變化,從而決定了控製標準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變,管理控製應具有動態的特征,這樣可以保證和提高控製工作的有效性與靈活性。
(4)人性:管理控製本質上是由人來執行的,而且主要是對人的行為的一種控製,因此管理控製不可忽視其中的人性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