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課上,秦老師一臉嚴肅地喊了施南的名字。施南瘦瘦高高,像根木棍似的,在大庭廣眾之下非常害羞,然而私底下卻總是滔滔不絕油嘴滑舌。他惶惑地站起來,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天條。
秦老師說:“你的生物寒假作業怎麼整本都做完了?不是說了隻要做前8章嗎?後麵的還沒學你就會做,那是不是不用我來講課了?”
朱木同低聲笑道:“早就說了生物作業不能超額完成,偏偏有人要以身試法。”
施南無言以對。一種可能的原因是他對生物抱有極大熱情,自學了大量內容,一鼓作氣做完了整本寒假作業,這種事發生的概率約為十分之一;還有一種可能性,其概率為十分之九——既然那本作業是附有參考答案的,那他幹了什麼也就不難想像。
秦老師讓他坐下了,說:“這個學期我們先把必修1學完,也就是學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這部分很重要,也比較難,非常愛考實驗題和計算題,需要多加練習。學完必修1以後,我們跳過必修2,先學必修3。必修2裏麵減數分裂、基因重組那些東西太難了,把你們都難哭了也不好,所以留到高二再學。”
大家笑了一聲。居然還能把大夥難哭了,老師這是在製造恐怖氣氛啊。
“好,回到正題。我們說大多數酶的本質就是蛋白質,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根據酶的名字就能猜出酶的作用,比如過氧化氫酶是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胃蛋白酶是在胃裏麵催化蛋白質分解的。總有學生來問我,既然酶本身就是蛋白質,那麼蛋白酶會不會自己把自己分解了?”
趙嵐嘀咕著:“對啊,我正好想問這個問題,蛋白酶催化作用那麼強,一不小心真就走火入魔,讓自己也解體了。”
秦老師說:“一般情況下不會,這裏的作用機理比較複雜,總之就是它自己催化自己分解的難度比較大。關於酶本質的探索曆程,課本上也有專門介紹,你們看,曆代科學家經過很多爭論和實驗,最終才發現酶的本質是蛋白質。”
趙嵐看著課本上的一張插圖,一位科學家站在一堆酒桶中間,凝視著左手握著的那杯酒,右手還摸著自己的下巴,像是在思考人生。其實他思考的是為何釀出來的酒會變酸。
秦老師說:“但是,大家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所以酶也可能是RNA。”
大家都忍不住笑,趙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他仔仔細細地瞧著生物課本,書上的的確確寫的是“奧特曼”三個字,英文名S.Altman。這位科學家的名字太威武了,他肯定是肩負著拯救地球的使命降臨到這個世界的。
要說科學的界限並沒有那麼明晰,切赫和奧特曼一個是生物學教授,一個是化學教授,他倆發現RNA有生物催化作用,這也算是生物學研究,最後得到的卻是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
好久沒上心理課了,在新學期大家第一次來到心理教室時,心理老師極其熱情地給大家拜晚年,盡管現在元宵節都過了。上課後,她說:“大家新年好!我一見到你們就感覺我又年輕了幾歲啊。我想隨便問幾個同學,在新學期有什麼期望?”
他走到朱遇英身邊,笑眯眯地問:“你有什麼期望?”
“呃,我希望我學習進步。另外我也很希望我們21班不會被拆。”
“哦——好的。我再來問一個人。”她走到了王雨露身邊。
王雨露說:“我也很希望我們21班不會被拆。”
這樣不好吧,怎麼能抄襲別人的答案呢。老師又問了衛明坦,他說:“我希望我們每天都能快樂,21班永不分散,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地走完高中三年。”
心理老師歎道:“哇,你們班好團結啊,大家都希望班級不被拆散!”那當然,如果有人說自己希望21班被拆,全班人必定群起而攻之。
今天老師在講“氣質”。她笑著問大家:“你們班最有氣質的人是誰啊?”
****瑗、衛明坦、吳付三人特別默契,一齊喊道:“趙嵐!”
這真是說笑了。趙嵐可以算是氣質最古怪的人。當然,心理學中的“氣質”並非通常所說的“氣質”。老師讓趙嵐走到教室中央,而後問他:“你看到黑板上的幾個問題了嗎?那是之前其他班玩遊戲的時候問的,現在就請你逐條回答。第一題,你覺得你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