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謝謝。”他看著這張工整清晰的表格,心裏有些不平靜。如果讓他自己來做,那表格邊框八成都是歪歪扭扭,醜不堪言,怎麼可能這樣清楚美觀,美得就像她自己一樣。他突然對她產生了一種依賴感,好溫暖的感覺。趙嵐收起了清潔表,把化學作業的最後一道題做完。
晚上趙嵐回到寢室時,錢德生、孫泊澤、李潛旬以各自的節奏唱著《清明雨上》。這次他們升級了,還用了手機放歌,把音量開到最大。這氣氛還真是……惆悵。趙嵐聽著他們縱情地唱著,覺得挺愜意——不用去觸碰那些沉重的話題,隻要讓心靈遊蕩在歌聲裏。
“我在人間彷徨,尋不到你的天堂。東瓶西鏡放恨不能遺忘……”這一句是他們唱得最賣力的地方,好像他們的整個世界都被丟到這一句裏了。每次趙嵐聽到“我在人間彷徨”這一句就覺得很震撼。
10點半,熄燈,上床。
孫泊澤說:“蔣河讓我們背元素周期表,但是我初中的時候完全沒背過。”
錢德生驚訝地問:“什麼?初中的時候不是要求背前20號元素嗎?”
孫泊澤:“我都沒背。”
周宇正:“哇,孫哥太牛了。”
孫泊澤:“我想想前20號元素是什麼。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鈉……”
大家笑起來。李潛旬:“這一句最好背了,‘那美女歸您’,歸你了難道你還不要!”
大家又笑起來。周宇正:“說的也是,鈉鎂鋁矽磷,這麼好記。”
孫泊澤:“蔣河沒說什麼時候檢查吧?”
周宇正:“是的,沒說要檢查這個。”
孫泊澤:“那我也不急著背。”
錢德生厲聲說道:“孫哥,送你一句話:要想進武大,就要好好學習!”
6個人都沉默了一會兒。武大是位列全國前十名的高校,許多學子向往的地方。錢德生這話是良心話,是警鍾。孫泊澤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之後,大家各自睡去。
周五早上,起床號仍舊在6點半響起,雷打不動。李潛旬還是用他的“蝦蟆跳”跳下床。大家忙著穿好衣服,刷牙洗臉。隻有負責今天做清潔的周宇正不緊不慢,留戀在床上,笑看另幾個人忙成一團。等其他人都趕赴操場去做操了,他才悠然自得地下了床。
前兩節課是語文,沈老師讓第一排的同學把大家默寫的《沁園春·長沙》發了下來。趙嵐這時才發現他把“問蒼茫大地”的“蒼”寫成了“滄”,沈老師用紅筆圈出了他的“滄”,在最下方標明分數,95。趙嵐心想,每錯一個字就扣5分,那錯了20個字以上的話分數豈不是負數了。
沈老師說:“這次班上有17位同學滿分,大多數同學都是有一兩個字寫錯了,自己對照課本看看吧。我帶的兩個班裏有少數幾個同學是很明顯沒背熟,錯得太多,我跟他們說,你們幫我來批改大家默寫的詩,每個人改幾十份,那一下子就滾瓜爛熟了,每個字該怎麼寫肯定也會弄得清清楚楚。”
這兩節課沈老師講完了第一單元的詩歌,開始進入第二單元,文言文。“我們首先學習《燭之武退秦師》,先說說文學常識。大家要了解幾個‘第一’。這篇《燭之武退秦師》出自《左傳》,它是我國第一部敘述詳盡的編年史。我們馬上還要學一篇課文,《鴻門宴》,它出自《史記》。《史記》是第一部什麼?”沈老師邊說邊在黑板上寫下要點。
有的同學答道:“紀傳體通史。”
“對。那《漢書》呢?”
“紀傳體斷代史。”
沈老師說:“好的。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什麼?”
大家不太了解。課本上還有一篇課文《荊軻刺秦王》,它出自《戰國策》,於是有人說:“是《戰國策》嗎?”
沈老師說:“不是,答案是《國語》。”
文學常識是考試範圍之一,每上一課老師都有所介紹。趙嵐對這些挺感興趣,聽老師講文學常識,就好像是和曆史上的許多名人打了聲招呼。之後,沈老師開始逐句講解課文,她把關鍵詞句寫在黑板上。
“‘臣之壯也’,這裏的‘之’是什麼意思?”
文言裏的“之”的含義可謂千變萬化,它簡直就是文言文裏最玄妙的一個字。同學們遲疑了一會兒。沈老師說:“這裏的‘之’是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臣之壯也’,我年輕啊!這裏的‘壯’就是一個謂語。”
好神奇,形容詞也能變成謂語!趙嵐真是長見識了,他在課本上把這裏圈了出來,做好筆記。
講到燭之武說服秦伯的這一段,沈老師說:“有個成語叫‘秦晉之好’,指的是兩家聯姻。秦國和晉國本來關係很好,他們聯手去攻打鄭國。結果燭之武到秦國國君這裏來說了一番話,就讓秦國放棄了原計劃,甚至派兵去守衛鄭國。由此可見,燭之武多麼有智慧!我們現在就來看看,他究竟是怎麼說的。”
“你們看,燭之武一開口就能牢牢抓住秦伯的注意力。‘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如果滅亡鄭國對您有益處,我怎麼敢麻煩您的侍從呢?
“他這是換位思考,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所以秦伯願意聽他講。秦伯當然希望去做對秦國有利的事情,而燭之武現在就分析清楚了到底攻打鄭國對秦國有沒有利。他分析的結論就是弊大於利,於是秦伯就被打動了。秦國和晉國是鐵杆聯盟啊,燭之武一番話就把他們離間了,可見溝通的藝術是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