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嵐一邊對照著《名師一號》這本教輔書上的譯文和講解,一邊聽沈老師講課。《名師一號》上有一段評語熱情讚頌了燭之武的臨危受命、奮不顧身、有勇有謀,他看了之後心裏頓生感慨。
雨果在《悲慘世界》裏說:墨水的洗刷,倒還原了人的清白。然而,當燭之武的故事被用油墨印刷在課本上,當同學們充分關注到每個字詞本身的含義時,那段故事本身的血雨腥風、驚心動魄卻被淡化,他們已經不太容易感受到這是一段多麼激動人心的經曆,燭之武當時的忐忑、深思、無畏、拚搏,種種微妙的心理擾動,已然湮沒在文字之下。
最後,沈老師布置了周末的作業:“《名師一號》上第一單元的內容要全部做完。我們每兩周寫一次周記,主題自選。每周還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具體篇目是《語文讀本》中的指定篇目。由於我們下個星期五的兩節語文課要當堂寫一篇作文,所以這次的周記就不寫了,但是讀書筆記要寫,閱讀篇目是《懷李叔同先生》。讀書筆記的格式是這樣的,分成四個部分:字詞積累,背景介紹,佳句分析,讀後感悟……”
沈老師講了讀書筆記的要求,像在講奧運會流程一樣,挺繁瑣的,他們又要大張旗鼓地咬文嚼字了。
“至於要寫多少字,不做規定,隻能說像後麵牆上寫的,態度決定高度。”
後麵牆上那個宣傳語真是很醒目,一進教室就難免會被這一行大紅字吸引眼球。
上午10點25分,廣播操結束後,馮總派幾個人把數學試卷發了下來。
“哇,試卷已經改完了!”
“你真厲害,這麼高的分。”
“這個題不是選C嗎?”
“是選D。”
大家議論不斷。趙嵐拿到了自己的試卷,82分。他稍有點吃驚,昨天明明覺得還不錯的,這個分數一點都不漂亮。錯了一道選擇題、一道填空題,還有一道大題因為解答過程不規範被扣了6分。
馮總說:“有些同學可能比較粗心,以後要仔細一點。像施元成同學,入學考試數學考了130多分(當時滿分是150分),這次也隻有79分,小題錯得比較多。周波同學需要表揚,每次數學作業都做得很認真,這次他得了滿分100分。我隻講幾個錯得多的題,回家以後試卷上的錯題要認真訂正在錯題本上。”
趙嵐有點受挫感。他還有道填空題不會做,而班上竟然有得滿分的同學,這說明他不夠強——他突然就像個男人一樣有血性了。這還隻是一次小考,以後可得多加努力。
數學課結束後,蔣老師讓幾個學生把化學讀本發了下來。今天發放的東西還真不少,坐在第一排的同學們的確辛苦。趙嵐看著蔣老師在自己書上寫的“B+”,挺不服氣。他是認認真真完成作業的,好歹也該給個A-嘛,怎麼能淪落成以B開頭的等級,簡直是在欺壓像他這樣勤勤懇懇的勞動人民!不過,他瞧了一眼自己那略顯淩亂的筆跡,又瞅了一眼前麵的鄭思雅和王雨露的工工整整的作業,不免慚愧起來。
聽化學課和數學課已經變成了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老師始終以開火車的節奏講課,還不時地點人發言,趙嵐感覺自己就是被火車拖著往前跑,不給自己裝個強力發動機那是跟不上的。相比之下,物理老師和生物老師要溫和一些。
上午的課一結束,大家就有了解脫感。下午的體育課上,老師把大家帶到體育館,練習廣播體操。周末已然逼近,這些人一個個都心花怒放。
這位體育老師的年齡和尤老師相仿,也是50歲左右,她比尤老師顯得更穩重些——尤老師還當自己是青年教師呢,童心不老。
“這個操的最後一節,你們不要像跳芭蕾舞那樣,讓胳膊顯得很柔軟,軟綿綿的。應該要像機器人一樣把胳膊伸直,直直地抬起來,再直直地放下。”
大家認真練習了幾遍,老師比較滿意,便提前下課。
同學們陸續回到教室,各科課代表在黑板上寫下作業。周波笑著跟同桌說:“把數學《學案》帶回家,周末做點有味道的題咧。”果然是好學生!這本數學《學案》裏的題目有些難度,選擇題、填空題需要運用靈巧的數學思維,解答題也是不拘一格,真是用來給聰明人做的題。馮總沒有硬性規定大家把《學案》上的所有內容都完成,但每隔一段時間會檢查一次。
衛東嘀咕著:“哎,英語還要寫周記,要寫什麼好呢。”
趙嵐也在想英語周記要寫什麼。既然之前楊老師推薦了“書蟲”係列的英文讀物,那不妨直接寫幾篇讀後感,這多麼有格調啊,讓他的英語周記本散發出濃厚的文藝氣息。他決定這周末先讀一讀簡化版的“OliverTwist”(《霧都孤兒》),畢竟作者狄更斯是大文豪。回家後,他在網上搜到了電子圖書,首先認識了一個單詞,orphan(孤兒)。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