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跟同誌們一起去參觀考察或學習了許多社會上的企業,包括鄉鎮企業、三資企業,很受啟發。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科技是基礎,但是市場開拓與經營管理、生產組織也起相當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現在我們都怨社會上不重視科技的作用,我在這裏想強調一點,要重視社會上已經出現的許多適應市場機製、有市場開拓能力的企業家,許多有很好投資機製的生產組織者,要有選擇主動地與他們結合起來,必要的時候還要向他們讓利。隻有互相認識到對方的優勢,結合起來,才能夠在市場上形成更大的競爭能力。
第三,堅定不移地走一級學科按係辦學,在二級學科上建所的基本模式,同時采取各種方式促進校內的跨學科聯合和校內外科技合作。
基礎是在二級學科上建所,實行學術帶頭人負責製,校、係兩級應該還權於所,在科研立項、科研人員的力量調配、內部經濟分配政策等方麵,應該讓所長行使自己的權利。在遴選所長、發揮所長作用方麵也要嚴格要求。隻有這樣才能形成相對穩定的結構,比較合理的梯隊,才能形成校內比較鞏固的基地。應用研究要基地化,其實不僅限於應用研究,教育、科研都要有校內鞏固的高水準的基地,才能有後勁,才能有競爭能力。基地裏必須有層次結構合理的梯隊,而且要穩定。
美國、日本、歐洲其他發達國家科學研究管理組織的體係,各有自己的特色,但基本一條是不變的,在所內或室內實行穩定的所長負責製,下麵又有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層次結構,組成一個穩固的梯隊。而且學術帶頭人有職有權,能夠組織實施學科的規劃和發展,學科與學科之間在校、係的規劃下形成競爭的機製,學校與係再有重點的投入和政策方麵的保證。我覺得這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經過二三百年的發展的人類共同的成果。小平同誌講,要學習與借鑒國外的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內有益的經驗,我覺得理所當然包括科研體製管理、教育體製管理方麵的,這條有共性。要說我們有特點的話,再加上一條在學科內抓好支部建設,起好戰鬥堡壘作用,能夠保證支持學科帶頭人行使作用。
學校現在的思路就是抓住上遊,放開下遊,教育科研跟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實行一元化領導。要使得下遊支撐上遊,上遊推動下遊延伸,到適當的時候下遊就從學科中分離出來,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成為正式的企業了,學科同它的關係可能隻有股份關係。當然這個體製在執行中,各係的曆史情況有不同,學術帶頭人的素質也有不同,學科的性質也有差異,不可以一刀切。可以有先有後,有快有慢,規模也可以有大有小,有一些基礎教研室,還是以教學為主的,也要保留教研室的模式。即使是轉成研究所、室體製的,學校的科研工作還是教育的基本支持條件,要同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要在係的統一領導下承擔起教育任務來。它同時要掛教研室的牌子,也要承擔教育任務,這一點不能動搖。否則,這個研究所就沒有必要辦在浙江大學內部,可以辦到社會上去,或者辦到企業裏去。希望通過不斷的強調,不斷的實踐,在今後三五年逐步轉入到這個軌道,學校在組織體製方麵從教育為主轉化為教育科研並重,“兩個中心”院校的組織體製的轉軌就大體完成了。
在體製方麵,現在還存在許多內部的弊端,特別是校、係兩級機關主要是學校機關管理職能與係、所的運行方麵存在一些矛盾。有的同誌談到辦事難,但還談到有的時候就辦到不願意再跑了,把項目幹脆就放棄掉算了。當然我的理解並不是完全講學校內部,也包括國家機關部門,也有這個情況。這的確是傳統模式束縛生產力的地方。校內原來的管理體製、管理習慣是從傳統的、統一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或者是傳統的教育、科研管理模式沿襲下來的。這幾年有許多改進,但是還不能說已經轉入到新的運行機製軌道。科研部門、人事部門等學校許多機關可能還管著許多不應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田紀雲同誌在中央黨校講話,總結農村工作經驗,認為農村這幾年之所以發展,就是因為給了農民自主權、自由權,沒有其他的。農村經濟發展了,國家就安定了,農村就走上富裕道路。糧食自給,副食品自給,票證逐步取消,從農副產品短缺到現在農副產品比較充裕,一直到發展了鄉鎮企業,部分農村開始走上小康。國家沒有投什麼資,無非給了自主權、經營權,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我覺得他這個話很有道理,的確如此。過去我們錯就錯在不相信群眾,不相信農民,以為我們自己就是為農民著想,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過去講“以糧為綱”,看到種西瓜不行要拔掉,規定隻能夠種糧食。
引申到學校內部,在管理上要重新思考。所以下半年校機關的改革任務要簡政放權,到現在為止學校已經精簡了10%的機關人員,定額都已經落實了,但機關改革不僅僅是人員精簡,更重要的是要還權於基層,要放權。機關應該管的事情,提高服務水平,不應該管、也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堅決不要去管。實際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場革命,解放生產力。校級每個部處都要思考這個問題,哪些權屬於多管閑事了,放下去。我也要講講成果轉讓方麵的。科研處過去對成果轉讓很重視,要維護學校科技人員的利益,但是1000多個項目,如果科研處成果科來把關的話,實在是把不勝把。是不是該把這個權放給研究所、科技人員,相信他會維護自己的利益。科技處進行指導,或者是定期地開一些講習班,開一些交流會,做好服務工作。要多渠道促進成果轉讓,工業總公司可以組織,服務公司可以組織,高科技公司也可以組織,放權給基層。過去訂科研合同,曾經隻有一個公章,現在合同章還是一個,但是研究所、室都發了章。當時也爭論不休,說是研究所、室章究竟是按照處級的章,還是按照科級的章,處級的章有40mm,科級的章38mm,刻處級的章可能要審批。後來討論下來就小於40mm大於38mm,上麵去批了,直接發給研究所,就可以簽協議意向書了,好開介紹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