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的任務與目標
在當前的形勢下,學校麵臨的任務是什麼?我覺得學校的任務還是要成為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成為國家科學研究,包括創新、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成為國家高新科技產業的重要輻射源之一。浙大應該成為全國名列前茅的理工科大學,成為教育、科研的中心,爭取到本世紀末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在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在高新科技產業對社會的貢獻方麵都穩定地全麵地居於全國的前三名。
我想,過去提出的這個目標,現在回過頭去看,或者展望將來,是應該達到的,也必須要去爭取達到,經過努力也可以達到。現在學校有許多指標已經進入了前三名,當然是不穩定的,也並不全麵。還有一些方麵相對比較弱,應該既看到成績,增加凝聚力,鼓起勇氣,同時也要看到弱點。我覺得就科研的層次、數量而言,跟學校擁有的潛力還是不相稱的,這裏也有一個要繼續發展成果,促進科技向生產力轉移的問題。學校每年有許多成果,積壓在本子上很多,真正變成大產業,變成對國家、浙江省有貢獻的並不太多。雖然去年國家自然科學獎實現了零的突破,但真正在基礎研究方麵有重大創新還是不夠的。在科學技術進步獎方麵,在新高科技產業形成拳頭方麵,還是薄弱的。我們不能沾沾自喜,與所擁有的潛力以及國家的期望,國家對浙江大學曆年來人、財、物方麵的投入來比較,還是需要進一步努力的,要明確所肩負的責任。另外一方麵,浙大承擔著高級人才立足於國內培養的重任,要為國家輸送更多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以及承擔起更多的繼續工程教育任務,為提高國家、民族的勞動者素質,為高新科技產業培養幹部貢獻力量。
二、科研工作要抓什麼重點
當前科研工作要抓什麼重點?我認為主要要抓兩頭:
第一,要抓好創新、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要實行定向化。定向化觀念主要是在由學術帶頭人、各位專家提出的、真正是創新的、有重大前景的基礎研究領域裏麵,要有選擇地堅持不懈地支持。當然基礎研究領域是有風險的,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基礎研究是探索未知的,過程可能幾年,也可能要九、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浙江大學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過去這方麵還做得不夠,所以今後在資金支持方麵,在重點基礎研究的人力保證方麵,在待遇保證方麵都要進一步加強。
第二,要抓科技轉化為生產力。
把已經有的成果,或者把今後的科研成果,有機製、有渠道、有動力加速轉化為生產力,形成高新科技產業。這是中央所提出的號召,也是國家與民族振興的希望所在,我們責無旁貸。這點過去主要是由於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在科研領域中的影響,束縛了手腳,過去科研就是立項———完成———鑒定———報獎四部曲。據我了解,市場經濟國家沒有成果鑒定,它的成果誰去鑒定,就在社會上去鑒定。基礎研究要看是不是大家公認的對客觀世界新的認識,應用和開發研究要看人家產業部門接不接收,有專利的要看有沒有企業購買。我國經濟正在加快從傳統的計劃經濟轉軌成為計劃與市場結合,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改革。科研體製目標也要主動地轉,不要把思想束縛在爭取一個成果獎就行了。應該拿成果到市場上、到社會上去鑒定。我相信國家的成果評獎三大獎還會相當長時間維持下來,更多的要有市場評價,要有實際的評價。當然基礎研究有另外的標準,要有國際上公認是否有創新。國際研究更要求是國際上的首創性,光國內的首創性意義還不是太大。應用基礎研究國內的首創性有意義,真正的基礎研究就是要世界第一,第二就沒有多大意義。
實際上現在無論是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當抓住兩頭。在上遊、基礎研究方麵,要抓國際領先,真正是創新的、高水平的。在應用和開發研究、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這一頭,我們要抓有重大應用背景、有重大經濟效益的、有重大社會效益的成果。在抓下遊的工作當中,要麵向市場,麵向社會。在促進科研往生產力轉移方麵,要進一步拓寬思路,觀念上進行轉變。現在包括我本人在內,過去都習慣於研究、論文、成果、獲獎這一套模式,今後要從這一套模式轉換為麵向市場,麵向產業,要從相信自己轉換為更要相信社會上企業的工業開發能力和市場開發能力。科研成果要成為商品,要適應市場,不是單純科研人員單獨可以完成的,還需要市場開拓能力和經銷能力,需要生產、組織經營人員的配合才能完成。而且他們的勞動恐怕不亞於科技人員的勞動。希望社會尊重科技人員的勞動,同樣科技人員也要科學地評價市場開拓者和生產組織經營者的勞動的問題。隻有互相尊重了,也認識他們的價值,才能有膽量,有主動精神把科研成果推向社會上比較適合的合作夥伴。有許多教授覺得自己這個東西很好,囿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做,一年做來做去也就是五六套、十來套,也不做廣告,也沒有很好的社會服務,沒有經營銷售的策略,最後事過境遷,被人家淘汰。如果把成果與社會運行機製比較好的三資企業、鄉鎮企業結合起來,利用他們的市場開拓能力,一下子幾十個、上百個推銷員出去推銷,把信息反饋回來,要改的話再改,同時組織起科學生產管理係統,產品就擴大了、發展了,成績也提高了,成果真正轉化為生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