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辦學條件,除了改善基礎辦學條件,加強學科建設外,當前特別重要的是改善中青年教職工的住房條件,改善他們住房緊張的困難狀況。安居才能樂業。同時應盡可能保證教學、科研及管理骨幹教職工的經濟收入維持在當地社會平均經濟收入的中上水平,以利於穩定和調動教師幹部的積極性,為造就一支質量高、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隊伍創造前提條件。
五、理順校內管理體製,深化改革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我校要在繼續試行校長負責製試點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完善以各級黨組織為核心的政治體製;加強黨支部建設,建立健全校、係、所和部處(室)務會議製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建立“教、管、育、導”有機結合,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體製,把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嚴格管理、教書育人、積極疏導有機結合起來,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大力倡導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
要逐步增強基層的活力和動力。我校在綜合改革中實行的按係辦學的辦法,是行之有效的,它打破了專業之間的分割,拓寬了專業學科基礎,更適應於現代科技和商品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二級學科建立研究所、室的教學科研體製,改變了過去係所合一、集中管理、統得過多過死的模式,使研究所、室投入實運轉,生產力得到很大解放,使二級學科真正成為以學術領導人為首的教學科研實體,成為學校教育、科研中心的基礎。學校科研經費經過多渠道的爭取,大幅度地上升。1991年完成科研項目65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國家發明獎3項,發表論文居國內同類大學第二位。改革成果表明,充分發揮研究所、室的活力,科學研究和高級人才培養過程緊密結合,是完成高級人才立足於國內培養的任務,促進教學科研緊密結合的有效途徑。
在充分發揮基層改革積極性的同時,要逐步理順管理體製,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運行機製。學校機關必須分清責權,精簡機構,精兵簡政,嚴格定編考核,放權於基層,提高效益,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學校“兩個中心,一個根本”任務的完成盡職盡力。不要去管那些不應管也管不了的事,把工作重點真正轉移到管好規劃和政策、教師和幹部骨幹隊伍建設、質量保證和評估考核、審計監察等方麵上來,並為基層提供優質高效的生活和教學、科研後勤服務。
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處於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是我國實現“三步走”戰略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高等學校、尤其是重點高校,必須在全國上下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力爭經濟更好更快地上新台階的大環境中,抓住有利時機,與全國人民一道鼓實勁,辦實事,深化改革,迎接挑戰,為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大學積累新經驗,做出新貢獻。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曆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