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抓住機遇,更新觀念(2 / 3)

一是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學校自身所處地位,重點高校應當及時調整辦學層次結構,從培養本科生為主轉移到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並重的戰略軌道上來。同時調整本科和研究生培養的學科結構和內部層次結構,在控製學校總體規模前提下,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博士生教育,使重點高校辦學層次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成為高級人才立足於國內培養的重要基地,促進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浙大目前在校博士生已發展到 325 人,是1986年的3暢3倍,研究生已成為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要生力軍。

二是要根據世界科技發展和四化建設需要及時調整學科專業及課程結構,加速傳統學科更新改造和新興學科的建設布局,合理配置理工、文管學科門類,使重點高校建設與人才培養適應科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我校去年合並了光儀係、科儀係,組建光電與科儀係,集中發揮光機電算學科綜合優勢。今年又調整了化工係、化學係學科結構,新組建高分子科學與工程係,加強新興學科建設;調整強化建築工程學院內部結構和運行機製,形成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和土木工程的教學、科研、設計、工程一體化。最近又加緊拓寬工商管理學院的學科領域,在已有的企業、科技、國民經濟管理基礎上,增設外貿、金融、商檢等專業方向。學校設立了學科建設基金和科技貸款貼息基金,專門用於支持重點學科和新興學科的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孕育高新科技產業。

四、轉換機製,增強辦學活力與動力

建立與完善考核獎懲與按勞分配的激勵機製、擇優選聘的競爭機製,“五定一評”的自我約束機製,是調動廣大師生員工改革積極性、增強辦學活力和動力的有效途徑。我校自1989年以來實施“五定一評”製度(定任務、定編製、定崗位、定經費、定教學科研用房、考核評估),作為深化人事製度改革,建立完善自我約束機製的重要內容。強化完善年度工作考核製度,對各係、部門和教職工實行分類分級考核,考核結果與職務晉升、工資晉級、崗位業績津貼緊密掛鉤。同時不斷完善和深化校內分配製度改革,理順分配關係,已逐步實施了校內工齡津貼、現職津貼和業績津貼,增強按勞分配的激勵機製,不斷提高群體素質。

建立擇優選聘的競爭機製,在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和聘任中以“按需設崗、按崗定編、公開公平、擇優聘用”原則進行,對晉升高職實行量化考核評審,保證了質與量。我校1991年起已全麵推行這種做法。同時改革公費醫療保險和建立退休保險製度。對考試考查、畢業設計試行相對評分、合理淘汰製,實行記實考評,獎優汰劣。學生分配就業試行以學校為中心,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雙向選擇,優選優派,對留校畢業生選留采取流動編製辦法,公開招聘,擇優選留。對幹部實行定崗考核聘任相結合的辦法。對中青年學術骨幹進行遴選,建立業務檔案和技術職務晉升特別評審製度。校辦科技產業實行企業化管理,實行企業與事業編製分離,保證事業編製緊縮、人員精幹,把校辦企業推向市場,按國家企業法規定,逐步施行工資與利潤掛鉤和利潤遞增包幹製,試行職工參股,校內聯營和社會聯營、合資等形式,建立科技產業經營性機製。

辦學條件的改善是保證辦學質量提高的物質基礎,是造就良好育人環境的重要條件,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並不斷增加投入。在國家逐步增加對高等教育投入的基礎上,學校要樹立一靠國家,二靠自己,三靠社會各方籌資投入,多渠道籌措資金的觀念。學校要積極依靠自身力量(對社會教育服務、發展科技產業等)爭取經費,並通過試行財務複式預算、建立財務公司,利用科技信貸、集資融通資金方式,增強機動財力;同時廣泛加強與海內外社會各界的聯係,爭取捐贈與集資。校內要建立健全校、係、所三級理財,宏觀控製,微觀放活,集成三方投入,多渠道集資的財政良性循環控製,保證學校事業正常發展,增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