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流言作為畸形的輿論傳播(3)(3 / 3)

流言的傳播也有一定的正功能。其一,當新聞媒介和組織渠道提供的信息量不足,或者這種傳播缺乏可信性和可靠性,或者不關注公眾所關心的熱點問題,那麼此時的流言可以起到拾遺補缺、豐富信息傳播的作用。其二,流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一些人的心理需要,尤其當一些人處於不安、驚恐、懼怕、嫉妒、空想、煩躁等一係列心理狀態時,流言可以對這些心理狀態起到撫摸、安慰、消解、轉移的作用。其三,流言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起到加強團體力量,達到組織目的的功用。例如我國古代的農民起義就常利用流言激起群眾憤怒情緒,使群眾齊心協力,奮起抗爭。古代歐洲十字軍東征時,往往就依靠流言將異教徒的“殘暴行為”散布到各地,致使各地的教徒自動聚集起來,從而維持了長時間的遠征。但是,流言的正功能與其破壞性的負功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不論是從流言的本身性質來看,還是從它對社會乃至對個人的危害看,流言都是不可取的,應該加以揭露和防範。

流言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個人、對群體和對社會三個方麵的危害。

指向個人的流言能殺人。中國有句古話:“千夫所指,無病而死”,就是說流言可以殺人。流言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俗話說,人言可畏,舌頭根子壓死人。特別是針對名人的流言已成為小報爭相報道的“新聞”。從上個世紀30年代著名電影演員阮玲玉寫下“人言可畏”後喝毒自殺,到香港八卦雜誌《東周刊》刊登劉嘉玲遭強拍的半裸照片事件,再到社會中的普通個體,或多或少都受到過流言中傷而備受困擾。電影演員斯琴高娃因成功地塑造了電影《駱駝祥子》中“虎妞”這一角色,榮膺金雞獎和百花獎之後,遭到了流言的圍攻,人格受到莫大侮辱。斯琴高娃曾憤然寫道:“總有些謠言在耳邊回蕩,你不解釋,人們會說:‘哦,顯然是確有其事,要不她怎麼會默認了。’你解釋,那麼隻好把你的工作全停下。有時,我真想賭氣地說再拍一部電影就退出電影界。去幹什麼?我有時想回到草原去牧羊,或者到工廠去當一名工人。但我實在下不了決心……要放棄我的電影事業,我寧願自殺”(見《影星的世界》)。可見,這類無孔不入,無時不在的流言有多大的危害。

對於針對群體的流言,危害也是很大的。首先,它會使群體的聲譽、威信受到損害。美國亞利桑那州某地進步派和傳統派進行權力鬥爭時,都運用流言這種武器:傳統派散布對方是“共產主義者團體”的流言,進步派卻反擊說,傳統派是向統治者賣身求榮的患得患失的吹鼓手集團。雙方通過相互攻擊來達到各自的政治目的。 其次,流言會減弱群體內部的凝聚力、阻礙群體功能的發揮,影響群體目標的實現,甚至使群體解散。最後,流言會使群體成員陷於極度恐慌並帶來災難性後果。1743年,巴伐雷軍團在無力攻擊奧地利炮台的情況下連夜撤退,途中忽聽隊伍背後一聲巨響,流言說奧地利軍隊追過來了,且後衛部隊已被擊敗,此時又有人喊叫“奧地利軍隊已經包圍了我們的右翼部隊。”大家倉皇逃命。到第二天集合時,1萬多人的軍隊隻剩下少數的軍官和騎兵和大約200名步兵。可見,流言對群體的危害程度之大。

針對社會的流言,無論是在傳統社會,還是在現代社會,對社會環境、秩序和生活的破壞程度都是很高的。1938年10月30日,萬聖節的前一天,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根據英國科幻小說家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星際戰爭》改編的廣播劇《火星人入侵地球》在電台播出引起美國社會大恐慌。在我國“文化大革命”期間,流言泛濫成災,導致人人自危,正常的社會秩序陷入癱瘓。“非典”時期,由於誤傳,廣州以及周邊地區的白醋、板藍根等抗病毒的藥品被炒賣到10倍以上的價格,並且出現脫銷的情形。這些流言使社會機能失效,社會秩序大亂,嚴重影響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