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流言作為畸形的輿論傳播(1)(3 / 3)

羅斯諾和費恩說:“流言是一種以未經證實的信息為中心構成的交流。”彼德森和蓋斯特也認為,“流言是一種在人們之間私下流傳的,對公眾感興趣的事物、事件或問題的未經證實的闡述或詮釋。”未經證實就意味著其來源不明、真假不明。所以人們傾向於把流言當做一種虛假的信息。的確,在現實生活裏,幾乎每個人都為流言擴散之快、滲透力之強而感到無比驚奇,但沒有一個人會為它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精確性而喝彩。流言是對曖昧狀況的似乎符合情理的解釋。在“非典”肆虐期間,很多地方流傳放鞭炮、掛艾葉、喝綠豆湯就可以有效防治“非典”,從表麵上看,中國自古認為放鞭炮可以驅邪,而艾葉和綠豆又是解毒之物,然而,這正是流言製造者、散布者利用人們的認知缺陷和恐慌心理所作出的看似合理的解釋。因為其來源很難查證,而缺乏相關知識的人也不能對其真實性進行很好的判斷,這就導致了這些流言的大麵積傳播。

3.訛傳性

流言無根,沒人知道它的起點,同樣也很難推知它的終點。流言是一個添枝加葉、以耳代目、以訛傳訛、愈傳愈假、愈傳愈奇的惡性循環過程。在SARS傳播期間,湖南省衡陽縣流傳關市鎮源江村農民賀滌成家裏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小孩生下來就會說話,並告訴大家在當天也就是農曆立夏這天早晨6點之前熬一些綠豆湯,喝下去就可以防治“非典”。說完這幾句話,小孩就死了。等到問訊趕來調查的鎮幹部和縣電視台同誌來到農民賀滌成家後,發現事實的真相讓人啼笑皆非——原來是賀的母親在5日晚上12點左右接到了外嫁到隔壁金蘭鎮的孫女的電話,其孫女在電話裏說,聽說外地流傳著一個神秘嬰兒的故事,要家裏“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聞聽此事的賀滌成趕忙半夜上門告訴了自己的幾個族親。而這些族親們又一傳十,十傳百地進一步將此事擴散開來。最終,以訛傳訛地變為賀家生了一個神奇的女嬰……

4.擴散性

流言的傳播是以一傳十、十傳百的形態、呈幾何級數迅速擴散、傳播開來的。羅斯諾和費恩曾說過:“流言的傳播與人類複雜的神經元網絡在神經係統內部傳遞信息的原理基本相似。”一旦刺激集中在神經幹,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傳到末梢神經的末端。但流言並不是像神經興奮傳導那樣屬於單向性,它實際上是雙向性和擴張性的,其信息溝通往往伴隨著信息交換和信息誇張。至於流言的擴散速度,雖比不上電化學變化的速度,但它也是快得驚人的。就拿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遇刺的情況來說,近90%的美國人在事發後45分鍾內就已知曉,而且大多數人並不是通過新聞媒介而是通過人際傳播得知的。流言的擴散不像滴在紙上的墨汁或油點慢慢地向周圍滲透、擴展,它是一顆突然落地的炸彈,隨著一聲巨響彈片飛快地灑向四麵八方。

5.情緒性

流言的編造、傳遞和擴散不是靠邏輯分析和理性勸服,而是靠情緒的渲染和煽動。如果說人類的潛在情緒是一座防衛森嚴的火藥庫,那麼具有相同情緒性的流言就是飛進火藥庫裏的火花,它會在極短的時間裏爆發出巨大的能量。費斯廷格和卡特賴特曾有相近的看法,他們認為,情緒性欲求和價值是使流言迅速擴散的一種催化劑。對於接受者來說,悲觀者樂於接受焦慮的流言,樂觀者樂於接受希望的流言,情緒波動者對引起不安的流言較為敏感,心存不滿者對分裂性流言較有興趣。但正如英國作家H.H.芒羅所說:我們每個人“對於別人散播有關自己的不良流言,總是深惡痛絕,而對於人們散播有關別人的流言,卻總是欣喜萬分”。人真是一個受情緒支配的社會動物。對於傳播者來說,他們也都樂意編造、傳播和利用同他們情緒性欲求相投合、相接近的流言。前些年在一些國家喧囂一時的“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可以說就是情緒性流言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