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緩解自身情緒帶來的壓力(1)(1 / 3)

對於每個人來說,壓力是避免不了的,但情緒和態度是可以改變的。一個人的情緒可能是正麵的,也可能是負麵的,情緒帶來的壓力是強調特殊情緒,若能“自製”,負麵的情緒就會被壓抑。壓力是客觀存在的,壓力對我們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隻有以積極的心態麵對壓力,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化壓力為動力,才能真正減輕壓力,最終戰勝一切壓力和困難。

自我調節自私心理

行為表現

有些人往往把自己的東西看得緊,看得重,不管別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損害,嫉妒心很強,當周圍人的本事比自己強時,或取得了好成績時,他們就會感到難受而老想方設法詆毀、誣陷、為難比他們強的人。這種人心胸狹隘、斤斤計較、缺乏同情心和愛心。

生活案例

張某,45歲,某廠技術員。他年輕時在北大荒做過知青,吃過苦,受過窮,後來回城以後,對什麼都在乎,都看得很重。買菜時,一分兩分錢也要爭半天,買完菜恨不得多抓兩把走才心安理得。單位的經濟效益還不錯,分了兩室一廳的房子,妻子女兒也都不錯,按說張某該知足了,可不知怎麼,他心理就是不平衡。看著單位那些小青年,乳臭未幹,位子卻比他爬得高,什麼科長、處長,隻有他什麼也不是。眼睜睜看著人家公費旅遊,用公款高標準裝飾住房,安裝電話,心裏很窩火。

還有張某那些老同學,以前學習成績都不如他,現在幹起了個體戶,銀行的存折就有一大疊,一頓飯的酒錢都比他一個月的工資高幾倍,老婆、孩子也都穿金帶銀,趾高氣揚的,張某看著心裏就冒火,就難受,恨不得這些人哪天遇上車禍,或者是火災,那才大快人心呢。張某想自己現在沒什麼大本事,就會一手絕活。但他不會輕易將技術授予他人,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張某整天想著就是將技術帶進墳墓,也不傳給他人。

現在張某的愛人說他有毛病,不能宰相肚裏撐船,可他卻想憑什麼那些人過得快樂,自己卻如此窮樣兒,老差那麼長一截子。有時候張某甚至想買瓶硫酸把那些瞧不上眼的人都毀了,那才叫舒坦呢。想著這些事兒啊,他心裏難受,心頭的火苗子直往上竄。許多人都認為張某自私,他的妻子也這樣評價他,甚至因此與他離了婚。張某覺得任何人都不了解他。張某和妻子離婚後,感到很痛苦,他想不通好好的兩個人,幹嗎毫無理由地一定要分開。

心理診治

一位名人說過:“自己腦子裏隻裝滿了自己,這種人正是那種最空虛的人。”自私是一種人類本能欲望的演變。人的需求有很多,生理上的、物質上的、心理上的,滿足這些需求需要很多東西的支持,而對這些東西的渴望就是人的欲望。不想把這些東西和別人分享,隻想自己一個人擁有,滿足個人的私欲,就導致了自私心理的產生。自私的人隻是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和他人隻想索取,不想回報。他們經常會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想法。大多數人都有自私心理,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心理現象。但是如果過分自私,到了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可以放棄集體和他人利益的程度,就是一種危害社會的不良心理病態了,應該及時糾正。自私心理也是導致出現一係列不良心理,如貪婪、虛榮、嫉妒、吝嗇的根源所在。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張某的病態屬於心理中的自私心理。由於社會的分配不平均,覺得委屈,導致自私心理的產生。首先表現在不講公德,把自己的東西看得緊,看得重,不管別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損害,買小菜的舉動就表現出斤斤計較,總覺得自己吃了虧,所以“買完菜還要多抓兩把走,才心安理得”。其次就是嫉妒心理。當然,公款吃喝消費是不對,但也不能因他人的本事比自己強,取得了好成績,甚至在職位上超過了自己而老是想多方設法詆毀、誣蔑他人,難為他人。另外,在技術方麵的壟斷和拒絕傳授任何人也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因此,可以確診患者的病態確屬於心理中的自私心理。自私作為一種病態的社會心理,可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予以克服。自私的調適有如下方法:

1.自我約束和控製

由於自私常常是一種比較下意識的心理行為,所以要做到自我約束,最好的辦法是參照社會公德和行為規範把自己的行為用自省法得以規範。具體做法是,當自己有不好的想法和念頭的時候,先把它說出來或者是寫出來,然後看看是不是正常的行為規範,是否對他人不利,是否屬於自私自利的行為,然後反省自己的過錯,並努力改正這種不好的想法或做法,多向大公無私的人學習。

2.不要隻利己,要學會利他

自私的人隻會一味地損人利己,不會損已利人。要擺脫這種不良的心理和行為,就要首先從利人做起。不需要你損己,隻要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多為別人做一些好事就可以了。可以多關心和幫助他人,從中找到幫助他人的快樂,慢慢克服自私的心理。如果自私心理過於嚴重,不容易擺脫,可以先從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幫家人分擔家務,給老人讓座,幫助小朋友等,從而逐漸地打開心胸,讓自己變得樂於幫助他人,最終擺脫自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