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生,40歲,公務員。都說男人四十一枝花,可他從來就沒有“花”的感覺,反而裏裏外外都麵臨壓力。家裏的房貸還有六年才能還清,孩子剛上初中,哪裏都要花錢。在單位裏,新進來的碩士生、本科生,有學曆又有精力,晉升的機會擺明都都比梁先生大。每天從單位回家,他什麼都不想做,最想賴在床上看報紙。妻子也天天對他說某某又升職了,某某又買了一套房子,某某又買了車子……為了不讓妻子嘮叨,他還得幫忙做點家務,安慰妻子的情緒。每天吃過晚飯躺在床上,看一會兒電視,他就想睡覺了,也根本沒有什麼興趣過夫妻生活。現在更是做什麼也提不起勁來,見人就煩。
心理診治
“隻有死亡才能完全擺脫心理壓力的困擾。”心理學家如是說。無論人生如何一帆風順,總會有令人緊張、感到壓力的時刻降臨,尤其那些事業成功人士。誤會、爭執都可能增加心理負擔。隻有適時減壓,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
首先,要向自己灌輸一個意念,即失敗、潦倒和情緒低落並非因“背運”造成。我們需要及時找出造成心緒不寧的原因,改變一下生活方式。過去,人們一直推崇這樣的觀點:為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拋開心煩的事情不去想它。當然,這些都是有益的,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專家經過深入研究得出結論,試圖通過自身的情緒調整,迅速擺脫壓力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進行許多有意識的心理調節。於是,一門研究如何擺脫壓力困擾的科學應運而生。
美國專家提供了幾個減輕心理壓力的建議:
(1)必須思考清楚,對於你和家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並盡一切努力去實現它。在這方麵所取得的最微不足道的成績也會令你心情舒暢。
(2)如果麵對困難,你感到孤立無援,那你應該尋求朋友和親人的安慰。與朋友的一次很短的電話交談遠勝於服用一支鎮靜劑。
(3)消除壓力產生的根源。如果你意識到,與同事的衝突和工作中的難題令你沮喪萬分,不妨努力與大家搞好關係,精誠合作。
(4)每天我們都會碰上無所事事的時候:排隊、坐車或是等人。一旦麵臨心理壓力,上述情況都會加重緊張情緒。此時一定要從煩惱中抽身而出,想點別的事情。
(5)審視自己的居住環境,在裝修時盡量避免紅色和黃色。紅色易使人興奮,刺激延續緊張狀態的激素分泌。孩子則喜歡在黃色基調的房間裏吵鬧。顏色柔和的臥具(如淡藍色)最易穩定情緒。
(6)同好友討論自己遇到的難題。不要吝惜與知心朋友促膝長談的時間。傾訴苦惱後,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7)學會傾聽。任何時候都不能自認為已經完全領會了對方的意圖。唯有仔細傾聽才不會產生疑問,從而遠離諸多的不快與衝突。
(8)如果心情煩惱是因為時間不夠造成,不妨放下手頭的事情,合理安排一下工作計劃。哪怕是每天清晨早起15分鍾也行。
(9)試著為你的生活添加一些笑聲與幽默。全家人一起欣賞令人捧腹的喜劇電影是個不壞的主意。
(10)音樂是非常有效的心理療法。多聽音樂有助於培養開朗的性格。
(11)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戰勝心理壓力的基礎。
家庭是一個獨特的親密關係組合,家庭成員往往依賴家庭來滿足許多層麵的需求。然而,隨著社會形態的變遷,家庭的形式也跟著有所變化,現代家庭麵對著許許多多的壓力,而成員們也被迫去承受這些壓力,例如:職業婦女難以兼顧家庭與工作、財務壓力、小孩的成長與改變、照顧罹患慢性病的家人。另外不可忽視的,家庭壓力往往是長期的壓力,對於成員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長遠的影響。以下分享幾種方式來減輕家庭的壓力。
(1)主動尋求家人的協助:照顧者應主動尋求其他家人的協助,增加自己在公事和私事之餘能有多一些時間與家人相處。
(2)換個角度看事物:將家庭的改變視為有趣、刺激而具有挑戰性的部分。
(3)重視相處時間的品質:相處時,最好是互相交談,而非隻是看電視,增加情感互動與意見交流。
(4)積極傾聽:為了減少成員間的衝突,在溝通時,試著去了解對方的意思並體會他的感覺。先按捺住想發言的感覺,認真、耐心地聆聽。
(5)享受家庭生活的時光:子女希望父母一同玩耍或說話時,父母試著盡量去陪同。把握子女在每個成長階段的相處機會,當這個階段過去以後,就不會有失落的感覺。
(6)尋求適當的休息機會:照顧年邁父母或長期照顧臥病在床者,應適時地尋求可替換的幫手,讓自己有短暫的休息機會。
小貼士
能減輕心理壓力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