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雖不是壓力的直接來源,但起著催化作用。好的家庭是每個人努力工作的堅強後盾,但不少人一回到家便把工作中的憤懣和煩躁宣泄出來,也有不少人以愛為名義埋怨家人這不行那不好。每個人對家庭的需要都是不可替代的,每個人都應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將工作中的不良情緒與自己的現實生活“隔離”開。
過度關心家人反而造成負擔
行為表現
有時候過度的關心是種負擔,它會讓人無力辨別“體諒”和“憐憫”的區別,甚至會讓人對這種無緣無故的同情和憐憫感到痛恨。過多的關心會讓對方產生負擔。夫妻雙方應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應該有誰駕馭誰的表現,讓對方在你太多的關心下無法呼吸。
生活案例
李先生和吳女士是結婚多年的夫妻,但是他們的夫妻關係卻很不樂觀。吳女士過多的關心讓李先生覺得是種負擔,管他吃喝不說,還管他回家和工作。吳女士總是驕傲地對同伴說:“我管著這兩孩子,累死了。”可是李先生越來越不服管了,總是吵吵鬧鬧,倆人關係也因此越來越緊張。
每次李先生出差,動身的前一天晚上,吳女士會問他準備何時啟程,又問他的飛機何時起飛。接著,她在腦子裏進行了一番盤算,胸有成竹地警告李先生:“你沒有留出足夠多的時間,不能及時坐上飛機”。吳女士認為是在關心他,而李先生感覺到的卻是自尊受到了侵犯。李先生在世界各地授課,迄今為止,乘坐飛機出行已經十幾年,從來沒有錯過航班,哪裏用得著別人提醒。次日早晨,在李先生出發之前,妻子不厭其煩,又問了他一大堆問題,諸如:“你帶上機票了嗎?”“錢包在身上嗎?”“你的錢夠用嗎?”“你襪子夠穿嗎?”“你知道在哪裏轉機嗎?”吳女士覺得這是愛他的表示,而李先生卻認為她對自己缺乏信任,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因此感到惱火。他經常對妻子做出暗示,不希望她以這樣的方式傳遞她的愛,婆婆媽媽地指點對方。他對彼此的感情充滿了疑惑。
心理診治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家庭生活是一座圍城,天天過著上班、吃飯、睡覺的平淡的程序化的生活,像白開水,淡而無味。結果導致婚姻關係破裂呈愈演愈烈之勢,原本相愛的夫妻成了陌路人,上演著一幕幕悲劇。但是建立一個家庭不容易,我們要善待它、嗬護它,對它負責,不要輕言放棄。婚姻中的兩個人應該深入地交流,把自己的不滿告訴對方,比如告訴妻子不應該凡事操心,不要像母親那樣,為對方提供過於細微而繁瑣的照顧和保護。
每個人渴望的愛與對方的信任是分不開的。所以,不要對他(她)說:“我都跟你說過了,你不該……”諸如此類的話。要相信,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夫妻應該正確把握彼此在婚姻中的角色。良性的婚姻是一種人性的互助關係,而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因此要忌有爭做家庭老大的不良心態。夫妻關係出現裂痕的原因,既有來自夫妻倆人關係本身層次的問題,也有來自夫妻各自家庭背景、民族與文化差異等各個方麵的問題。夫妻雙方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性格特征,彼此應該互相諒解和寬容。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將家庭建成幸福的港灣,無疑將對千千萬萬夫妻的身心健康、工作與事業發展以及社會的安定都有重大的意義,而這無疑需要千千萬萬的夫妻共同的努力。在婚姻生活中,對方總想把自己的愛全部地奉獻給對方,但這種奉獻有時變成了毫無芥蒂的管束,結果使得太多的人在過度的關心中飽受煎熬。家是累了可以在此休息、療傷的地方,多一些尊重、包容,少一些指責,多一些鼓勵,讓緊張疲憊的身心在這裏得以放鬆。
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和安於平實的生活態度都是價值觀,關鍵是你自己想選擇什麼。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不同,就會有對生活方式的多種選擇。做妻子的有時想不斷追求更高更好,而做丈夫的有時卻滿足於已經得到的平實生活。不斷追求更好品質的生活、追求更成功的事業,成為社會主流的價值觀,這種觀念深刻影響和左右著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男主外女主內,傳統的夫妻生活模式遭遇挑戰,關鍵是夫妻之間要學會尋找一種新的平衡。我們的文化強調“男主外,女主內”,男人更應該比女人進取。一個社會中,當某種價值觀占據過於主流和強大的位置時,必然對相當多的社會成員造成傷害,因為它壓製了其他的價值選擇。對於個體的每個人來說,做自己想做的人,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妻子從不斷追求更高中找到生命的快樂,丈夫從平常的點點滴滴中找到生活的樂趣,他們都按著自己的需要自由地發展,並且尊重另一半的意願,這才是真正的平衡。夫妻如果存在著發展的差異,完全不必驚慌,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才會有真正的和諧。兩個陌生男女之間存在著發展的差異是無所謂的,女人可以強,男人可以弱,男女的森林,隻有高低不同才會風光搖曳。問題是我們麵對這樣一種危險:夫妻間的差異,自由發展下去的結果,很可能是越走越遠。兩口子在一起過日子,你往東,我往西,生活方式的巨大差異將帶來情感上的衝突,夫妻間的矛盾將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