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節日期間到處走親訪友,一般都是坐下來看電視、玩麻將,事後可以適當運動一下,到公園走走或打打羽毛球,都不錯,一則幫助腸胃消化,調整胃口,二則可以出出汗,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最後,上班族一定要心理放鬆,規劃一下節後工作,多做深呼吸,想到“在這個年代,有事做才是好事,沒事做才會有壓力”,避免出現上班恐懼症。
小貼士
“年關”難過,莫攀比
過年本來是最開心的事,小孩有壓歲錢,大人有年終獎,還有各種聚會、宴請,親戚朋友歡聚一堂。但在喜慶的節日氣氛中,有的人可能因為升遷、收入等方麵的原因而發狂、鬱悶、沒胃口或失眠,再加上冬天本來就是抑鬱症高發季節,多種因素纏在一起,更要當心“過年抑鬱症”。
抑鬱多為缺錢。美國心理學會曾調查了一千多人後,發現許多人在節日期間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61%的受訪者把缺錢列為節日抑鬱症的首要原因,其後是送禮壓力、沒有時間及信用卡債務等。與35歲以上的人相比,年輕人更擔心缺錢和送禮這兩項。20%的人擔心“節日抑鬱症”影響健康。為對付節日抑鬱症,36%的人選擇喝酒或大吃,45%的人選擇鍛煉,還有人選擇按摩和瑜伽。美國心理學會專家說,人們喜歡以他們熟悉的方式來緩解壓力,但有些並不健康,如酗酒或暴飲暴食等。
防止抑鬱的關鍵是要學會寬容。美國這個調查結果跟中國春節情況類似。過年是我們中國人一年消費的最高峰,特別對成年人來說,上有長輩要孝敬,下有小輩要給禮物,還要走親訪友,錢像流水一樣嘩嘩流出去。同學、朋友聚會時,看到別人升官的升官、發財的發財,難免有心理落差,從而影響情緒。那麼,怎樣預防節日抑鬱症呢?
1.要量入為出,勤儉過節
春節每個人都有不同過法,有的人飛去日本、韓國滑雪嬉戲,有的則因為能給父母添套新衣而雀躍。我們要明白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再盡力去做,千萬別老是想些不切實際的事情。如沒有足夠的錢,就可逛逛商場,感受一下節日氣氛;可以陪父母聊聊天,感受親情;也可和朋友郊遊,看看臘梅和梅花,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啊。
2.製訂目標要現實
計劃過於完美,一旦實現不了,就易沮喪、焦慮。如原來預備好大年初三請親戚聚餐,那就應提前預約,到時如邀請的人到得不齊,也別太介意。萬事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要學會用一顆寬容心來對待。
3.規劃未來會讓你更積極
每逢歲末年初,有人喜歡撫今追昔,遙憶當年好時光,但切不可沉湎於此。凡事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千萬別一味地懊惱、感傷、自尋煩惱,一年之計在於春,還是計劃美好的未來要緊。另外,春節期間作息時間要合理,別暴飲暴食,日夜顛倒,否則就算假期不生病,上班後還是會不適應的。
學會欣賞朋友
行為表現
人都有一種積極向上,追求美好的欲望,當這種欲望得到滿足和實現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占有欲和排他性;當這種欲望未能實現而別人比自己先實現這種欲望時,便產生一種為自己達不到而憎恨別人的激烈情緒。由於在同一個環境中,你上我也得上。而先上的人往往被嫉妒,未上或後上者不服氣,這樣往往會會導致眾叛親離。
生活案例
王晶,25歲,剛大學畢業,上班沒多久。她很內向,怕與人交往,與人打交道時總是提心吊膽。現在王晶和同事關係也不好,總覺得人與人很生分、疏遠,容不得他人開自己的玩笑。王晶說話有時讓人感覺話中刺,實際上是王晶不知道說什麼好,如果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總是耿耿於懷好幾天,常記起一些芝麻小事。
麵對好友,王晶又充滿了嫉妒,聽到別人讚賞她,王晶就不舒服。在她有困難時王晶幸災樂禍,但同時王晶又很依賴她,她這樣讓朋友都遠離她了。王晶希望把所有的事都做得讓別人無可挑剔、十全十美,但是讓王晶失望的是沒有一件事讓她感到一種成功的喜悅。生活上的不順心總是影響到工作,所有的不順心又讓王晶更自卑、更內向。內心的壓抑、焦慮讓王晶一事無成,王晶不知怎樣讓自己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怎樣選擇自己的道路,她總是看到自己的缺點,她希望能早日擺脫自卑的陰影,找回友誼。
心理診治
案例中主人公產生的各種消極情緒都來源於對自我的認識。而在心境不佳的時候,外界的事物並沒有蒙上黑色,隻是她嚴重歪曲了外界事物,這可能是她精神上受折磨的結果。要消除心情抑鬱,首先要從心理上克服認知障礙。
1.克服認知障礙,調整自己的心態
(1)別求盡善盡美。事事不要追求完美無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被人罵了一句,覺得損害了自己的形象,轉而又埋怨自己不好,認為自己無能,處處都倒黴。其實,這是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