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正在搬家。
B.大家正要前往救助掉落洞穴中的夥伴。
C.發現好吃的食物,大家正要去搬運。
D.正要去襲擊侵入它們勢力範圍的敵人。
答案:
選A:選擇螞蟻搬家的你,是一個比任何人都具有社交性的類型,對於初次見麵的人也不膽怯。因為你笑容滿麵的言行舉止,所以朋友很多,隻是你對待友人似乎有種無法展現出真心的傾向。正因如此,即使比較談得來的朋友,也無法變得很親密,不知不覺中反而變得很疏遠。此外,對誰又都以笑臉相待,所以小心會被誤解為八麵玲瓏的人哦。
選B:你可以說是一個不善於交際的人。心中雖然想要有更多的朋友,可是一旦與陌生人見麵,就會不知不覺地緊張,似乎常常無法將自己的優點展現出來,結果就無法融入眾人之中。你是否每天都在寂寞中度過呢?之後是否又會認為朋友隻要一、兩個就好呢?
選C:你的社交能力可以說是高水平。你有一點厚臉皮,不管對誰都會主動向他搭訕,但是也都能正確地選擇話題。即使是難以取悅的人,你也可以在短時間內跟他稱兄道弟。因此,當你陷入麻煩時,你很有信心地認為你的朋友會助你一臂之力,並且有助於你將來的出路。雖然維持人際關係花費你很多的時間,但卻可以讓你得到更多的好處。
選D:你並不是沒有社交能力,隻是你有一個弱點,就是太過於相信別人給你留的第一印象。對於初次見麵的人,憑著第一印象就決定喜歡與否:喜歡的人就會對他十分親切;不喜歡的人就會無意識地用冷冰冰的態度相對。如此一來,你是否就和本來可以成為真正親密朋友的人對立了呢?
朋友聚會時別攀比
行為表現
過節放假本來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大家可以通過聚會聯絡感情,但有的人卻因為過節而煩惱、苦悶,大家天馬行空地侃談,一旦摻雜了攀比的成分就變了味。一些近況不佳的人情緒往往會因此起波動,產生自卑的情緒。
生活案例
李女士,今年38歲,在某企業做會計,她在單位上班已經十多年,平時感覺待遇還不差。自從今年過節放假期間,她去參加同學會以後,就產生了自卑的情緒。她覺得參加同學會大家都過得挺好,至少都比自己過得好,好多人都有房有車,而自己每天卻像機器人一樣地上班、下班、回家,三點一線,還得還房貸,這七八年了也沒變過。
這不,眼下過年放假,親朋好友肯定要聚會,她的年終獎就算白拿了,要是不去的話,麵子和人情上又說不過去,這種有苦難言的滋味更讓李女士感覺自己過得很憋悶,不如別人。
心理診治
節日心理病患者,主要都是因為節假日頻繁交往,遇到一些人或事從而引起心理失衡或恐慌造成。這些情況都需要自我調節,一方麵是心理上的,正確認識“人情”,量力而行,同時也正確認識自己,不要拿自己欠缺的地方和別人表麵上不錯的方麵比較,要知道“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隻是別人通常將光鮮的一麵表現給大家看罷了。
歡度佳節,同學朋友歡聚一堂,溝通感情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如果你能提前根據聚會人群找到幾個自己擅長的話題,不但可以巧妙地化解尷尬,在談話中也就能做到遊刃有餘了。很多時候自嘲一番,就可以順利地扭轉尷尬的場麵,順利轉移熱點話題,甚至成為聚會的主角哦!
“今年小輝買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阿誌買了一輛別克車;聽說你今年跳槽了,去哪裏高就,是否升官發財啦?”或許朋友並非真的想攀比,而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恭維對方或表達客套,但往往讓處境不佳者感到尷尬。實際上,你完全可以自嘲一把,“一般般啦,正等著諸位老朋友都混好了拉我一把呢!”此時的模糊回答,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
當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存在攀比的心態,希望通過問及別人的近況,來證實自己的實力和優越現狀。如果不幸遭遇這樣的朋友,而自己近況不佳,不妨輕鬆地一筆帶過:“我還是老樣子,來年繼續努力唄!倒是聽說你最近晉升了?還不快跟大家分享分享這好消息。”這樣一來,就等於把球踢給了對方,大家的關注點也就轉移到了對方身上,你也就化解了尷尬,當然說不定也正中對方下懷,讓他好好炫耀一番!
聚會中總有一些話題讓旁聽者很不舒服,此時你一定要瞅準時機引導話題。當然,轉移話題最好在談話比較平靜的時段切入,比如說:“您家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吧?你們覺得小孩子幾歲學鋼琴比較合適啊?”然後再拋出幾個有關家教的問題或觀點,大家的關注點就被引到家教上了。需要注意的是,拋出的這個話題必須是大家都關注的,也有熱情討論的,這樣你反而可能成為主角。
你應該提前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避免患上“節後心理綜合症”。
首先是結束熬夜的生活,有意識地早睡早起,吃飯定時,將作息盡量調整成平日工作時的時間;其次是飲食上注意清淡,大魚大肉過多,容易引起神經性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