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緩解來自瑣事的壓力(3)(1 / 2)

1.心理原因。沒有或無法同最親近的人共度假日,所帶來的孤獨感最容易讓人在假日裏感到傷感,當看到周圍的人都歡聚一堂時,情形會變得更糟;另一種情況則正好相反,即家庭成員之間願望上的衝突使對假日失望,比如說,希望和朋友外出旅遊,而自己父母卻堅持要兒女守在他們身邊,做晚輩的隻好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看著一年中難得的假日白白溜走。這些因素會導致假日期間心情抑鬱,極易引發“假日綜合征”。

2.經濟原因。假日會給所有的人帶來額外的經濟負擔。外出旅遊、互贈禮品、聚會聚餐、購物熱潮……沒有哪一樣不會讓人們花比平常多得多的錢。假日當中的入不敷出和假日之後的捉襟見肘也是令許多人感到煩惱和沮喪的原因之一。

3.生理原因。長時間逛街購物、頻繁參加社交聚會和作息不規律造成的疲勞,會讓你在假日後的數天內感到情緒低落、精力不濟。假日裏煙酒無度,暴飲暴食造成的腸胃和體重負擔也會讓你對緊張的工作一時間難以重新勝任。

節後上班時少想節日裏的事情。上班恐懼症患者中年輕的白領占了很大比例,主要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以及人際交往困難等因素造成的,由於他們對長假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值,一旦狀態不好,麵對大量的工作便會產生這種厭煩工作的情緒。專家提醒,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懂得勞逸結合,工作時不要再繼續討論節日裏的活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此外,業餘時間自己的應酬交際活動也應逐漸減少,可飲茶或喝點咖啡戰勝疲憊。如果個人態度積極,一般經過一周左右的調整時間即可恢複。

其次是培養自己的承受力。不要強求將工作在最好的狀態下完成,即便心情不好,也要盡力完成工作,否則長期積累下來壓力則更大。另外,也可將自己最擔心的結果設想出來,培養自己的承受力。

建議上班族在平時學會合理安排生活,培養多種興趣。人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常會胡思亂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節日生活。適度緊張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實,而充實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鬱心理。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的情緒,並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

建議上班族要抓緊時間自我調節,補充睡眠,合理飲食,也可以想想節後的工作安排和今年自己的工作目標。上班後,一旦出現某些症狀也不要著急,白天工作時可以喝點茶、咖啡提神,中午小憩一會兒,晚上爭取早睡。一般來講,一兩周後就可以恢複。

小貼士

提防五種節日病症的光臨

假期對於一些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群而言,會有一種失落感。尤其是一些在外企、私企工作的白領,突然閑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抑鬱、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反應。心理學上將其稱之為“節日心理綜合征”或“節日心理失調症”。

1.節日心理失調症

從心理學角度上看,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人的大腦中樞會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如果人們一下子從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停下來,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消失,會使人們麵對寬鬆環境時反而感到不適應。而這種心理失調症,人們應該學會自我調適,通過旅遊、聽音樂、讀書等休閑方式,給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個真正的假。

2.上班恐懼症

假期閑慣了,上班前也會出現不適應,這種心理反應被稱作“上班恐懼症”。與節日心理失調症正好相反,有人在假期中暫時告別繁忙的工作,身心充分放鬆,然而假期過完,上班後卻顯得煩躁不安,無心工作,甚至失眠、胃口不佳。這是因為習慣了輕鬆狀態,一旦轉入緊張的工作,會表現出不適應。有這種情況的人應該從心理上接受上班這一事實,做好自我調適,盡快進入工作狀態。

3.節日思鄉抑鬱症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春節裏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很多人因為工作、身體甚至車票的原因回不了家,由此而在節日期間看到別人家庭團圓或者自己放假又無所事事時,會感覺被拋棄,產生失落感,尤其是思念親人的一種低落的情緒會引發“隱性抑鬱症”。而在節假日裏不能與家人團聚的人,首先要接受現實,此次不能回家並不代表以後都不能回家,以後還是有時間彌補的。為讓自己的情緒注意力轉移,在春節的長假裏外出旅遊、聽聽音樂、找同事、朋友聊天都是很好的調節方式,也可以給家裏人打電話了解家裏的情況,使自己安心。

4.旅遊精神綜合征

有些人外出旅遊時,會出現失眠、胸悶、精神緊張等症狀;有些人會因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輪船而突然產生嚴重的精神障礙。心理學上將之稱為“旅遊精神綜合征”。產生這種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是,有些人外出旅遊時身心過度疲勞,所處環境不適應。因此,出遊者應注意外出時的自我保護與調適,比如不要把旅遊行程安排得過滿;注意及時休息,及時補充體能;易失眠者應該在睡前喝些牛奶等;充分利用旅館的條件多洗熱水澡;長時間乘坐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時,應每隔一兩個小時就在車廂裏或甲板上來回走動,活動筋骨、做深呼吸。另外,出遊時可隨身帶些鎮定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