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將幼主石重貴救起來的,是侍禦官彭義。過了好一會兒,幼主才漸漸蘇醒過來。彭義流著眼淚上奏說:“陛下,不如聽從李嵩的建議,馬上派遣使者去見契丹主,向他乞降吧。”幼主無奈之下,隻好派李嵩帶著表章,徑直前往契丹主的大營。
李嵩見到契丹主後,上奏道:“孫男石重貴災禍臨頭,神誌迷惑,國運已盡,天命難違,如今情願乞降,隻求保全百姓的性命。現在特地奉上表章給大皇帝您,希望您早日整頓車駕,孫男臣將在道路旁伏地等候您的到來。還望您能明察。”
契丹主看完表章後,勃然大怒,罵道:“晉主背信棄義,違背盟約,我一定要將他斬殺,才能消我心頭之恨。”隨即下令將李嵩關押在營中。契丹主退入帳後,述律太後見他如此憤怒,便勸說道:“如今就算把幼主殺了,您也無法成為中原的君主。倒不如準許他歸降,然後我們回兵回國。”契丹主仔細思量,覺得太後說得有理,於是釋放了李嵩,並讓晉主準備前來投降。
李嵩回到幼主身邊,將契丹主的話如實奏報。晉主沒有辦法,隻好率領群臣出城迎接契丹主進城。契丹主騎馬登上大殿,幼主率領群臣拜倒在台階之下。契丹主命令手下將石重貴的龍袍脫去,隻讓他穿著素服,然後把他打發到封禪寺,聽候處置。接著,契丹主又命人拿下景延廣,他怒目圓睜,指著景延廣罵道:“導致兩國關係不和的罪魁禍首,就是你!”隨後下令用檻車將景延廣囚禁起來。景延廣不堪受辱,在夜間用手插入咽喉自盡了。
契丹主又想殺掉桑維翰,但念及他是個忠臣,便派人將他葬在了城東。再說晉幼主和太後被囚禁在寺廟裏,餓了好幾天。太後派人向僧人求些食物,僧人說:“遼兵在四周看守得很嚴,他們要害你們母子,我實在不敢給你們食物。”不久,有使者來報,契丹主降封晉主為負義侯,讓他和太後一起遷居到黃龍府,並且要他們即日啟程。晉主在位五年,從高祖石敬瑭到他這裏,一共兩位皇帝,晉國曆經十二年就滅亡了。
按照史臣的評論:“齊王石重貴不聽從桑維翰的忠心勸諫,卻輕信景延廣的狂妄策略,在國內不整治政務,對外又挑釁強大的契丹。自從陽城一戰取得勝利後,就以為國家局勢安穩,不會再有憂患,於是變得更加驕奢淫逸。四方進貢的財物,都歸入了內府,他還大肆修建宮殿,裝飾後宮,賞賜給伶人歌伎的財物,數量眾多,毫無節製。他還重用馮玉,馮玉仗著權勢玩弄權術,收受賄賂的人絡繹不絕,朝政因此日益敗壞。在國家遭受旱災、蝗災、水災,國勢危如累卵的時候,他還派遣使者搜刮百姓的糧食和錢財。等到契丹入侵,國內人心惶惶,他卻依然在禦苑中調弄鶯鳥,還排斥、阻止他人的進言。最終導致哭聲震天,屍橫遍野,君主束手就擒,大臣們無計可施,紛紛被誅殺。追究起來,這難道不是他咎由自取嗎?”
麗泉讀了這段曆史後,寫詩感歎道:“稱臣割地並非是天命所歸,晉祖當年的行為就種下了禍根。桑維翰主張用謙遜的言辭求和卻被景延廣阻止,最終導致身死國滅,實在是令人悲哀啊。”
當時,東方各地盜賊蜂擁而起,相互爭鬥,局勢一片混亂。契丹主於是召集晉朝的百官,對他們說:“沒想到中原的人如此難以控製!如今天氣炎熱,我們不如帶兵北歸,之後再想其他的良策來守住這個地方。”於是,他任命蕭翰為節度使,留守洛陽。當天就拔營起寨,準備返回。晉朝的文武官員,跟隨他一起走的有數千人,他們還把府庫中的金銀財寶全部裝車運走。遠遠近近看到這一幕的人,無不傷心落淚。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