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立齊王重貴為帝(1 / 1)

這一天,晉王在正殿駕崩。馮道和景延廣二人輔佐朝政,當即擁立齊王石重貴為皇帝,改年號為開運。太子石重睿則留在宮中撫養。新君即位後,追諡晉王為高祖皇帝,尊稱張氏為皇太後,並將高祖皇帝安葬在顯陵。此時,劉知遠前往晉陽出任鎮守之職。

當初晉高祖剛剛登上皇位,他是由契丹扶持而立的,因此對契丹極為恭敬,事事小心侍奉。等到少主石重貴即位後,景延廣與眾人商議道:“如今高祖皇帝已經駕崩,我們向契丹報喪時,就不要再稱臣了。”眾人都表示讚同。契丹主聽聞此事後,勃然大怒。沒過幾個月,景延廣又囚禁了契丹的使者,不過使者不久後逃脫,回去向契丹主報告說:“先帝是北朝所立,所以才向您稱臣並呈上表章。如今的新君是中原自己擁立的,與我們國家沒有關係,我們認為隻需要以鄰國的身份友好相處就足夠了。如果您發怒,我們也已做好了戰鬥的準備,還有十萬把磨得鋒利的刀劍嚴陣以待。桑維翰多次勸諫我們要用謙遜的言辭向您謝罪,但每次都被景延廣阻止。”

契丹主聽了這番話後,立刻點齊三軍,渡過黃河,入侵晉國。契丹主說:“我所擔心的是,劉知遠現在屯兵鎮守太原,恐怕他會出兵截斷我們的後路。”於是,他另外派遣禦弟偉王為元帥,李得、樊彪為先鋒,率領五萬兵馬,先去攻打太原。自己則親自帶領大將趙延壽、楊光遠,統率十五萬兵馬,向洛陽進發。

偉王率領的人馬抵達太原後,安營紮寨。劉知遠得知消息後,郭威進言說:“這肯定是契丹主興兵入侵中原,他擔心我們的軍隊截斷他的後路,所以先派兵馬攻打太原。末將願意前去迎戰!”郭威披掛整齊,騎上戰馬,出營與樊彪交戰。幾個回合下來,樊彪被郭威用長矛刺死,晉軍趁機斬殺了大半敵軍。敗逃的士兵回到營中,向偉王報告:“樊彪被郭威刺死了。”偉王大驚失色,李得趕忙叩頭說:“小將願意前往,一定擒住那賊人。”於是,李得出馬到陣前挑戰。劉知遠得知後,命令史弘肇前去迎戰。同時,郭威率領一支兵馬從西路前往遼軍元帥的總營放火。

李得與史弘肇交戰,剛一交手,李得就被史弘肇一刀劈落馬下。遼軍頓時大敗,紛紛逃奔回營,卻發現營內已經燃起了大火。偉王見勢不妙,獨自一人騎馬逃命。郭威領兵從營後殺出,慌亂之中,偉王被郭威一矛刺死,遼軍死傷大半。郭威與史弘肇收兵回營,拜見劉知遠,並派人去打探契丹軍隊的消息。

再說契丹主率領的軍隊正在行進,突然有人來報,說偉王的軍隊已被劉知遠的部下全部殲滅。契丹主大驚失色,說道:“劉知遠必定會乘勝追擊,這樣一來,我就沒有立足之地了。”趙延壽趕忙進言:“我主不必憂慮,可以再派遣耿雍屯兵在柳河川把守,以防備太原的軍隊出擊。”契丹主聽從了他的建議,派遣耿雍前往柳河川駐紮防守,自己則領兵抵達貝州,將城池團團圍住。

貝州守將吳巒領兵出城迎戰,與楊光遠交戰。僅僅三個回合,吳巒就感到力不從心,轉身往回跑。楊光遠乘勢追擊,殺入城中。吳巒自知難以逃脫,便投井自盡。契丹主進城後,安排好駐紮事宜。第二天,契丹軍隊來到濟陽安營紮寨。

自從幼主石重貴即位以來,他不理朝政,每天與景延廣在後苑飲酒作樂。一天,他們正在飲酒時,突然有人來報,說契丹主領兵入侵,已經攻破了貝州,不久就要兵臨京城了。幼主大驚失色。景延廣上奏說:“陛下不必驚慌,隻需派遣大將杜威領兵前去迎敵即可。”

杜威接受命令,與副將李穀、張英一起,率領十萬兵馬來到濟陽安營。李穀獻計說:“我們可以讓眾軍砍伐樹木,放入水中做成橋,以便渡河。我帶領一支兵馬繞到敵軍營後,放火為號,這樣一定能大功告成。”然而,杜威沒有聽從李穀的計策,而是領兵出營挑戰。

趙延朗一馬當先,與晉軍副將張英交鋒,趙延壽也揮舞著大刀加入戰鬥,李穀則舉槍與他們展開拚鬥。正在激戰之時,突然一陣大風刮來,將晉軍的旗號吹倒,眾軍被風沙迷得睜不開眼。趙延壽趁著風勢殺來,李穀的戰馬突然失蹄,他被趙延朗擒獲。趙延壽一鞭將張英打死,杜威見勢不妙,自縛投降,然後收拾起軍隊離開了。

契丹主饒恕了李穀的性命,沒有將他殺害。隨後,他傳令大軍直殺到長安,在離城三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有人向幼主報告,說杜威投降了敵人,晉軍大敗,全軍覆沒。幼主嚇得魂飛魄散。右丞相李嵩上奏說:“契丹主所痛恨的人是景延廣,我們可以將景延廣斬首,把他的首級獻給契丹主,然後再向契丹稱臣,這樣或許可以保住社稷。”幼主沒有聽從這個建議,他回到宮中,想要尋個自盡的地方,於是放了一把火,點燃了翠雲樓。幼主往火中一跳,就在這時,有一個人將他救了起來。至於他的性命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