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何春林的故事【5】(1 / 2)

--------------------------------------------------------------------------------

博友老小子昨天在評論中這樣說:

留在我腦海裏那個年代的記憶是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畢竟我年齡小幾歲,61年我出生,到66年也還不大懂事,現在還真後悔,我也和你學生一樣年齡的話,可以來個全國免費旅遊啊。

確實,那時學生外出大串聯,真就是可以隨心所欲的全國性的免費大旅遊。無論從接待規模之高、持續時間之久、參與人數之多的哪一方麵來說,在人類曆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五一、十一黃金周的盛況遠不能與之相比。

那時,我帶領語文組的老師十數人去BJ準備再從BJ到西南去。住在內務部接待站,一日三歺都由解放軍照顧。白天去北大、清華看大字報,晩上逛王府井、天安門廣場。那時BJ是真正的不夜城,即便是深夜,天安門廣場依然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當時的《參考消息》上就刊登過外電報道,說外國的青年對中國學生的免費大旅遊羨慕得要命。

我們一行沒去成西南,因為到了BJ站,整個站前廣場己沒有站腳之地。進了站台,所有停在那裏的每一列車箱都被串聯的師生擠得嚴嚴實實。我們終於擠了進去,但不知列車何時開、開到何處去。終於開車了,這才發現這趟車是發往東北方向的。在車箱內實在讓人喘不過氣來,到了TJ我們不得不下了車。

我相信,經曆過那個年代的每一個人都不能不對*留下深刻的記憶,但是每個人留下的記憶絕對不會是相同的。不同處境的人對*會有絕不相同的感受:有的人會深惡痛絕,有的人會津津樂道,有的人會難以忘懷,有的人會五味雜陳…。

那個年代己成為曆史,但那段曆史絕不是現今青年人所認知的那麼簡單。

他老人家的功過也絕不是一兩個決義就能概括得了的。

唉!這都是題外話,不說也罷。下麵接著講故事。

--------------------------------------------------------------------------------

第一章何春林的故事【5】

--------------------------------------------------------------------------------

上回說到,我與鄧老師剛說幾句話,就闖進兩個凶神惡煞的人。他們說我的學生窩藏有******的畫像,而且這像還是何春林親手畫的。這怎麼可能呢?

一個剛上初一、十幾歲的孩子,根本沒有受過專門的繪畫培訓,他怎麼能畫出******的肖像來呢?我讓來人說詳細。

來人說,他父親曾洋洋得意地與同事說過,他兒子畫的******就別提多像了。但至今,他態度惡劣,拒不交出。

事關重大,何春林又外出串聯去了。這可怎麼辦?

我問:“他父親還有什麼問題?”

“光這一個問題還不夠嚴重嗎?”

到了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時,軍宣隊、工宣隊己進駐學校一年了。學生複課了,但每天除了念語錄,便是軍訓。繼而上山下鄉運動開始了。

按照上級的部署:我校二年級學生到WA縣插隊落戶,一年級的學生則去HLJ生產建設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