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逍遙城裏出嫁了兩位公主,滿城張燈結彩好不熱鬧。美之笑著被抬入卓家,終於成為了卓江南的合法妻子。新婚之夜,卓江南喝了許多酒,但令美之高興的是,他並沒有讓她獨守空房,這算得上是一個圓滿的新婚之夜。
幾天後,美之與卓江南起床後給卓璽敬了茶後就返回宮中向逍遙王與千代王後敬了茶,之後,美之就與宮中女眷留在靜安宮閑談,卓江南則去蘭澤宮找翹楚敘舊。
千代王後笑道:“美兒,看你今天氣色不錯,想必昨晚休息得不錯。剛開始那卓家公子還百般不願意與你成親,這男人啊,都是嘴上說說,親自送上門的姑娘哪有不願意的。”美之聽了一臉嬌羞地笑,隻是紅著臉不說話。她的隨嫁侍女葡萄笑著說:“別看卓公子平時吊兒郎當的,可是對公主還是很溫柔體貼的,昨晚他喝了許多酒,可對公主還是~”還沒等她說完,美之又羞又怒道:“葡萄!住嘴!”眾人看美之害羞了,都不停地笑,卓妃也笑著說:“我那弟弟啊,其實心眼兒並不壞,他和公主成了婚今後必定會收了心,俗話說男人隻要成了家也就會立業,等過個一年半載的,公主再生了孩子,這往後倆人的好日子就開始了。”說完對美之笑道:“公主,以後我們卓家就靠你啦!”一席話說得美之更不好意思了。美之道:“瞧你們,我剛出嫁你們就都來打趣我,不想理你們了。”
千代王後道:“好啦好啦,美兒,你既已嫁與卓家,為人妻子就要懂禮數,不能再像在宮中那麼任性,好好調養身體,你公公年事已高,你應早日為卓家添個一男半女才是。”美之聽了笑著答應道:“女兒謹記母後教誨!”
卻說惠忠在城外想要劫走惠之未遂,心中憋著一腔怒火,他氣呼呼地回到逍遙宮,想要找逍遙王討個說法。逍遙王聽人稟報說惠將軍突然回城,逍遙王哪裏料到她回城,正疑惑間,卻看惠忠一人衝上朝堂。逍遙王道:“惠將軍為何 突然回城呢!”
惠忠道:“王上,為何六公主成婚這麼大的事您不告訴我一聲?我在燕子關駐守這麼多年,鮮少有機會回城,惠忠一生未娶,早已將長公主與六公主視為己出,長公主遠嫁之時我未能知曉,可為何六公主出嫁也不告訴我?往小裏說我是六公主的親舅舅,往大了說,我與王上並肩作戰共同打天下,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我還聽說六公主是代替五公主遠嫁川巴,六公主才十四歲,王上竟也忍心嗎?”
逍遙王聽了道:“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五公主與卓家公子已有婚約在身,怎可再嫁他人?況那川巴王子對惠兒也甚是喜愛,惠兒本人也並不反對遠嫁,如此一來,也能增加兩國人民友誼,何樂而不為呢!”
惠忠聽了更加來氣,他繼續說道:“惠兒天真無邪,從來不會拒絕王上任何要求,她們母女三人在宮中處處忍讓,先是長公主遠嫁海日,落得個母子分離的下場,現又是六公主遠嫁川巴,不知又會是何等結果。王上現在隻會以和親來維護兩國友好嗎?當時叱吒疆場、威風凜凜的逍遙王哪裏去了?如若兩國開戰我惠忠定會第一個挺身而出。”
逍遙王聽了惠忠的話十分氣惱,大喝道:“惠忠,你放肆!你現在是在責備本王無能嗎?你以為本王願意將女兒一個個遠嫁嗎?你隻會逞匹夫之勇,你去打仗不要緊,難道要讓全逍遙城的百姓和你一起吃苦嗎?”
惠忠道:“您一再容忍,就連長公主的兒子都不能要回來,昔日逍遙城的輝煌都將要不複存在,南戎北狄虎視眈眈,您就算是再有兩個公主也不夠嫁的,自古以來,政治都是男人們的事,女人是無法解決的。”
逍遙王像是受到了極大侮辱,他對惠忠大聲道:“你放肆!別以為你是開國功臣就可以如此無禮,看在你是惠兒舅舅的份上,本王不與你計較,你現在速速回到燕子關,沒有本王指令不得回城!”
惠忠道:“您可記得當年我將家妹嫁與王上時自己曾說過的話?要說這後宮裏跟隨你時間最長的女人可是家妹語兮,她陪你出生入死,到頭來還是輸給一個千代國公主。我可以回到燕子關,但請王上記住,你我三十年的兄弟情義就此結束,今後請看在老夫為逍遙國幾經生死的份上,善待家妹和良兒!”說完頭也不回地走出了朝堂。
本來逍遙王被惠忠當眾羞辱還覺得氣憤萬分,但又聽惠忠提起往事,又覺得心中對惠妃充滿了愧疚。要說這後宮女子最愛他的非惠妃莫屬,逍遙王與惠氏兄妹相識於三十年前,那時候都是十八九歲的青年,一起乞討生存,惠妃溫柔賢惠,比逍遙王小四歲,那是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王者苛政會有人揭竿而起,於是這個重任就壓在了萬俟逍遙的肩上,惠語兮雖不會舞刀弄槍,但她會縫縫補補,會洗衣做飯。於是五年後,惠忠幫萬俟逍遙打下了天下,萬俟逍遙自稱逍遙王,正要封惠語兮為後之時,千代國國王千代英雄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將女兒千代窈兒嫁與她,並答應送五座城池作為陪嫁,但前提是必須封千代窈兒為後。當時的逍遙王猶豫了,麵對如此好的條件他內心動搖了,他想要五座城池和千代國的支持,但又不想辜負了與她一路走來的愛人。聰明賢惠的惠語兮早已看穿他的心思,又不想阻擋他的前途,於是主動告訴萬俟逍遙自己可以不必做後,隻要留在他身邊即可。惠忠哪裏肯依,這天下有他一半功勞,自己可以不做王,但自己的妹妹必須做王後,惠語兮了解兄長一片苦心,於是為了愛,她必須努力說服兄長,於是,成為逍遙王眾多妃子其中的一員。三十年來,她為逍遙王生育了良之和惠之,得到眾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