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護心陽度夏日
門前的金銀花如藤似蔓的在立夏後壯大著盛開著,真不愧是那忍冬的花兒忍冬的名。綠油油的橢園葉叢中一簇簇白花黃花,沐浴著驕陽,飄散著縷縷清苦的芳香。生生應了古人的那句名言:“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裏那段明媚且炎熱的時光呢。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禮記·月令》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的就是這時節,青蛙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忙著翻鬆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日日攀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裏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長大了。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開了。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我國古來就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那陣勢可不小呢!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易經》開篇就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我們養生的意識被“天人相應”的教誨激勵,夏季是養護心陽的好時機!中醫理論認為,夏季炎熱,五行屬火,與人體五髒中的心相對應。夏季心陽最旺,學著“養心”,一定要循“天人相應”。
夏三月裏,怎麼做才是養護心陽?怎麼做才是守護住了“財富”?需好好研究一下。
立夏以後,人們總會感覺周身不適,心煩意亂,刻意想那“心靜自然涼”也沒用,頭痛、失眠、煩躁、心慌不適、食欲不振都來了。血壓升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情況並不少見。一位老朋友來谘詢,他說天天看電視裏的養生節目,我想訂個“養心陽方案”,來征求你的意見。我說在立夏之初先要調整好自我,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你現在這種狀態就很好。夏季養生要重視靜養,切忌大喜大怒。老朋友說,自從家搬到新區後,一下子親近了自然,親近了花草樹木,心情暢快了,血壓也降下來了,心電圖提示的心肌缺血也改善了。我說看到你在院子裏種的花草、青菜、瓜果,還有一窩小仔雞、一缸金魚,多好的一條生物鏈。悠閑自得、心情舒暢,有利於心陽的舒展。人生正如大自然的四季變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天之序”,順其自然就有養生的精彩,生命的華章。
睡眠不好的人怕過夏天,總覺得身體的投資消耗太大,睡眠更不好掌握了,整個夏季裏變得心神不寧。《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髒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心為陽髒而主陽氣,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周流全身,維持生命活動,使之生生不息。上麵的“養心陽方案”提到的是重視靜養,戒怒戒躁;這裏要說的是晚睡早起,睡好午覺。為什麼呢?“天人合一”呀!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相對的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飽滿的精神狀態及充沛的精力,還要靠適當的午睡來補充。
夏日裏講究飲食清淡,喝粥為佳。那碧綠的荷葉粥讓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揉進那月色的荷葉粥一定能滋養身心,月光是一味養心安神的中藥呢!那赤小豆粥、扁豆粥、銀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安度盛夏的好食品。
炎炎夏季,汗出太過會耗傷正氣,適度運動很重要。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太極劍,都是合適的。心通於夏氣,是說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安度夏日,要學會養護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