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2 / 3)

拍打著籃球走路,叫“運球”,誰發明的語言,太形象了。記得當年,雙手運球在籃球比賽中是犯規的。二次拿球也犯規,們叫“落地抃(沾染)屎”,比如元寶愛“瞅冷火”將球從人家手裏拍落,說:“落地抃屎!”馬上撿起球就去發球。現在看NBA,世界頂尖的高手也會犯下“走步”那樣的低級錯誤,們CCTV的解說員拖長音調說:“啊哈——走步啦。”語氣有一些很微妙的內涵,其中比如“會不會打球啊”之類。但記得小時籃球裁判說的是“走路”。比如“帶球走路”,比如“抱球走路”。尤其“抱球走路”,嗄呦寨見得最多,好些剛學上場的人,不耐煩運球,抱著它快慌慌跑到籃下,直接投籃。真讓人開心。“打手犯規”,“推人犯規”,是最不好判的了,那時沒有即時回放係統,打著手沒有,推了人沒有,往往爭議很大,吵得破布氣氣臭。但一般來說,隻要是劉校長當裁判,雙方都沒的話說。

劉校長的叫笛吹得斬釘截鐵,手勢做得果斷有力。“車”的一聲,就像踩了一腳急刹,又像孫悟空使個“定身法”,場上頓時靜止,所有的目光,包括觀眾的,都齊刷刷急看校長咋判。若是“打手犯規”,校長力橫左臂,右掌並直,一下,兩下,往左腕上拍了兩下,讓人感覺他右臂像彈簧一樣。若“推人犯規”呢,他兩隻小臂緊貼兩肋往前推出,兩掌極力上揚,像個氣功大師。

特別具有動感和表演性質的是“走路”的手勢。裁判肯定和球在一條線上運動,帶球的人往前衝,校長他也是往前衝,突然,“車!”校長的“叫蛐蛐”厲聲響起,運動員緊急刹車,扭頭朝校長一看,隻見他奔跑的動作也隨自己的叫笛聲突然凝固,一隻腳朝前跨出,一隻腳後跟翹起,兩手早有預謀,一個拳頭伸在另一條小臂的內臂前麵,一個拳頭伸在另一條小臂的外臂後麵,嘴裏咬著“叫蛐蛐”,側臉看著犯規的球員,全身上下包括眼珠都是定格的,一個非常嚴肅而又動感十足的造型,像一尊雕塑擺在那裏。確信所有的人都在看他了,校長先生這才掄動兩根粗壯的小臂,用力搖滾兩個拳頭,就像地球圍繞太陽轉。然後,腳下解凍了,咚咚咚咚跑到發球位置,右掌往地上一指:就像一刀戳在那裏,發球的人甚至看得見刀印印,緊跑過來,準確無誤地站在印印裏,發球。

校長執法,有如包公斷案,“叭”的一聲,先將“驚堂木”往案上一拍,全堂整肅,這才宣判。威嚴得不容置喙。當然,劉校長和包大人一樣,都是秉公執法,所以他的手勢也不亞於就是法律,幾乎一判定案,從來沒有被人上訴到上級法庭。至於有幾個頗不稱職的裁判,叫蛐蛐吹得軟神無氣,手勢做得軟趴耷兮,先就注定運動員跑不起來,他又該吹的不吹不該吹的吹,這一場比賽何來精彩,脾氣好的觀眾看得哈欠連天,脾氣不好的觀眾真想扇他幾大耳巴。

球場是紅沙地,顏色跟澳網球場差不多。元寶帶球過人時,喜歡突然一個“急刹”,追他的人衝朝前了,他卻像溜冰一樣在細紅沙子上“漂”出兩三尺遠,停下。們稱他“滑沙牌的小轎車”。熱天打球,們多數時候打赤腳,細沙子摩得腳板癢酥酥的。

籃板渾身都是青樹的木料,除卻那個鐵籃圈不是。每年六一那場正式邀請賽,劉校長都要買兩個或紅或白或藍的新籃網掛在籃圈上,比賽因此而顯得更正規一些。但不幾天兩個籃網就又破得絲絲縷縷,因為有跳高健將喜歡跳起來抓扯它們。我也反反複複地在籃下跳過,但總隔它“天時磨遠”(非常遙遠)。元寶和毛毛一是個子高二是彈跳好,跳起來偶爾可以觸碰到籃網的須須。坡頭上有個瘦高個,奮力一跳可以抓住籃圈,兩個籃圈都往下“掉歪”正是他表演跳高的結果,可惜他沒被中國籃球隊發現,也沒被田徑隊發現。劉校長要他賠他籃圈吧,看他穿得破襟爛衫,隻能責怪一通驅逐了,說以後別讓我再在籃板腳看見你。

籃杆被爬樹高手爬得玉滑滑,像抹了油一樣,我想要爬上去萬不能。但再滑他們照樣爬得上去,別人在下麵投球,他站在上麵坐在上麵搖晃籃板,果真搖得別人投不進籃,可得意了。結果籃板也被他們搖歪了。劉校長見了,對打球的說:“幫我一籃球搕他下來!”有人果真一籃球搕去,他死死摟住籃肩,有驚無險地說:“嘿嘿,沒打著吧!”但劉校長撈起竹竿來捅,他趕緊一丈步跳下來逃了。校長想擲標槍,真怕殺穿那小子,又隻能咬牙切齒望他背影罵道:“跑得倒比疙螺都綿!”

妹子們喜歡拋一根棕索掛在籃梁上,係個圈,坐在圓圈裏蕩秋千。“咿呀,咿呀……”籃杆的榫頭被榫眼咬得直唱歌。天長日久,籃梁上勒出一道裉裉來,而籃杆栽在土裏那一截,則搖出兩個碓窩。

妹子們也要打籃球,即便不會打,也吵著要跟們“打背”。參加“打背”的,每人一連投三次球,罰球線上投一個,投進得三分,進來一點投一個,投進得兩分,籃腳投一個,投進得一分,得分最多的人打其他人的背。妹子們氣力小,籃球單手投不上籃,必須兩手抬著它,用盡吃奶的力氣奮力一拋,才勉強拋到籃板上去。們嘲笑她們這種投籃的姿勢叫“老奶簸”。但其實我們也喜歡用“老奶簸”的姿勢投籃,因為命中的幾率比單手投籃大。

投一輪下來,誰的得分最高,誰就投球打板定位。打板,籃球從籃板上彈回地上,落點就是被打背的人的“蹲位”,該打的人有幾個就定幾個點。可以搶點,你認為哪個落點被打的可能性較小,你就快跑去占據哪個點吧,隻要你先跑到,那個點就是你的。有一回我“打點”的時候,一不小心將球投進籃筐,垂直地落在籃腳,薛小萬眼疾腿快,一個箭步躥上去占了落點,笑得合不攏嘴:“哈哈!這一回打不到我了!”

原來:挨打的人背朝籃板蹲在“蹲位”上,打背的人將球投到籃板上彈回來打他們,他們是不許反臉看球來路的,更不許躲閃。在籃板腳自然不可能挨打。有時一球打在兩個人的背上,有時一球隻打中一個,有時一個也打不著。依分看打,打背的人得分減掉被打背的人得分,就是各人挨打的次數。比如打背的人得五分我得一分,那麼他該打我四次。隻要打中,繼續打,必須有四次不中我才能起身站到一邊,看那還未逃過劫數的人繼續挨打。

五人一邊叫打全場,二三四人不打全場們叫“摑半場”。

兩個人也可以打球。

一種玩法叫“拱珠”。像“打背”一樣先定位投球,然後,分少的一個手腳著地,將球從中線用下巴拱到兩根籃杆之間,若用足球來說,堪稱最慢的頭球破空門,拱得下巴上全是紅泥巴麵麵。

一種是兩人球賽,規矩基本上跟十人賽是一樣的,隻一樣不同,那就是進球後不是由對手發球,而是進球的人發球。單打我一般是不發球的,告訴對手說:“比了!”也就是,不必發球,而是直接在三分線外投籃了。“比”,瞄準的意思。“比了”的風險較大,一旦一投不中,籃板球肯定被對手撿了。但我個子矮小。防守叫“尕人”,他們太“尕”得凶得很,我怕球被他們搶去,不如“比了”碰碰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