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走出搖籃(終結章)(2 / 3)

因此如果衛星處於低軌近地軌道,如果不采用火箭進行軌道保持,通常幾就會掉下來。

但是在這個高度,地球的引力已經變得很。

當型助推火箭關機後,地麵指揮部再次下達指令,啟動了電推火箭。

電推火箭采用的是電離推動,不需要燃料介質。

隻是它的推力較,如果在地麵就啟動電推,根本無法推動飛行器。

然而在這個引力微弱的太空,電推卻能發揮大作用,推動著飛行器繞地球飛行同時,對軌道進行微調,經多次變軌,逐步抵達遠地軌道。

經過半月的調整,測試飛行器成功抵達預定軌道,開始繞著地球運行。

成功了!雖然還沒達到三萬六千公裏的遠地軌道,但這也意味著采用電磁軌道以替代一級火箭,采用型助推火箭到達近地軌道,再用電推升上更高軌道的設想是正確的。

這一實驗,為降低發射成本,頻繁發射奠定了基礎!指揮大廳中華製造與國內的專家們都站了起來,用力地鼓著掌,臉上喜悅無限,興奮不已。

這次實驗的成功,為未來航普及化,打開了一扇大門。

中華製造與國內專家再接再厲,在對這條實驗電磁軌道進行分析總結之後,選擇了海拔六千米的青藏高原,重新修建了一條長達十公裏的大功率電磁軌道。

新的大功率電磁軌道,最大彈射載荷達到了五噸,確確實實具備了實用價值。

而且新的逐級加速方案,讓重力加速度增加變得更加緩和,飛行器內精密儀器因衝擊受損的情況降到了最低。

更重要的,是更長的加速,讓未接受專門訓練的普通人,也足以承受。

這一點至關重要!經過一年的建設,青藏高原電磁軌道建設完成。

在隨後的測試中,成功將一枚五噸重的空心鐵球,發射到了八十公裏的近地空間,驗證了這套設備的可靠性。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內,這條電磁軌道先後將七艘圓柱形太空艙發射到了近地空間,再利用其自帶的電推火箭,成功到達45公裏的預定高度。

通過地麵遙控,七艘太空艙順利完成對接,組成了一個重達5噸的試驗型型空間站。

空間站的發射成功,震驚了全世界。

連續多日,不斷有不明國籍的飛機試圖侵入徳汶領空進行偵查,試探徳汶防空薄弱點,均被眼係統及時發現,在其侵入領空前即發出警告,予以驅逐。

011年月起,對方開始改變策略,派出EA—6B咆哮者、P—等電子戰機、偵查機靠近徳汶外海,迅速進入又快速離開,逼迫雷達開機,以收集雷達特征。

並多次實施大功率信號幹擾、釋放假信號等,以確認徳汶電子設備信號,驗證攻擊效果。

針對對方的做法,徳汶空軍根據雷達探測的信號,出動了兩架守衛者1型隱身戰機,預先埋伏在P—飛行線路上。

當其侵入領空的一瞬間,立即發動了導彈攻擊,將其擊落。

此舉引起了國際大嘩。

南方澳洲站出來,強烈指責徳汶擊落其在國際空域正常飛行的偵察機,威脅要實施報複。

而徳汶方麵則拿出監聽的偵察機與指揮部通話訊息,以及其墜海的位置,強烈抗議澳洲悍然入侵領空。

雙方就此展開了激烈的口水戰。

這一做法,雖是突發狀況,卻是徳汶方麵有意為之。

畢竟要想全麵開展太空探索及移民,必然觸動西方敏感的神經。

而要想打造一個和平環境,就必須讓其他人看到自己的強大實力,放棄敵對姿態。

要讓外人承認己方強大,光靠嘴是沒用的,隻能亮劍。

隻有雙方擺開架勢,真槍實彈地打上一場,才能用真實戰績,服他人認可其強國地位。

選擇澳洲作為對手,一是對方就在身邊,二來則是對方實力較弱,三來更是因為不需要直接對上米國,事態規模容易控製,導致不斷升級,為事後和平留下較大緩和空間。

5月,阿拉弗拉海空戰爆發。

空戰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貌似強大一方的澳洲空軍在戰鬥中沒有獲得一點機會,其在E—D預警機支援下出動的F18F超級大黃蜂戰機,尚未靠近徳汶島,便在在阿拉弗拉海上被徹底打爆了——六架超級大黃蜂在沒看到對手的情況下,就全部被遠程重型空空導彈擊落,墜入大海。

戰鬥結果讓全球震驚,第一次正視了徳汶這個國家的戰鬥力,並對隱形戰機的強大實力所震撼。

空戰的失利並未讓澳洲認輸。

惱羞成怒的澳洲,歇斯底裏地宣布要報複,雖然不敢再派出空軍突襲,卻從本土發射了數十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對徳汶首都進行打擊。

可惜他還是低估了徳汶的實力。

當巡航導彈剛一升空,即被徳汶發現,隨即十餘架執行空中警戒任務的保衛者1型隱形戰機立即出動,主動上前,在徳汶與澳洲中線的海上與巡航導彈碰麵。

之後,隱形戰機利用速度優勢,折過身,以緊隨攻擊的方式,用機載航炮輕鬆將巡航導彈一一擊落。

本輪攻擊,未對徳汶造成絲毫損傷。

翌日,徳汶出動了三十架守衛者,在五架大型預警機的支援下,從澳洲防空區外發射重型空射導彈、反輻射導彈,將兩座海岸雷達、數個導彈發射基地摧毀。

徳汶的反擊精準而凶悍,徹底打消了澳洲的囂張氣焰。

此後雙方不斷出招,但徳汶都沉著應對,將對方的攻擊隨手化解。

而己方的每一次反擊,都打到了對方的七寸之上,使對方的防空、雷達體係遭到了重大損失,不斷削弱。

在這一戰鬥中,徳汶利用嚴密的眼警戒係統,和強大的戰機,始終牢牢控製了兩國之間的空域,導致澳洲的戰機、導彈無法升空,戰艦無法出海。

戰爭持續了兩個月,澳洲先後損失了二十餘架戰機、兩架轟炸機、五座北部海岸雷達站、數個導彈發射基地、三輛移動導彈發射車、兩艘海岸巡邏艇、一艘柯林斯級潛艇,士兵傷亡超過三位數,武器設施損失達數十億美元。

尤其是戰爭的失利,導致澳洲經濟恐慌性出逃,直接或間接損失更是高達上千億美元。

戰爭持續至此,澳洲靠自己已經打不下去了。

而米方出於要應對全球危機的平衡,也不願直接與徳汶開戰。

於是在多方斡旋下,徳汶與澳洲開始談判解決雙方爭端,就戰後雙方的海域劃分、經濟交往、外交、人員往來等一係列問題,展開了全麵談判。

談判進行了八個月,期間多次出現反複。

在米國支援下,出巨資購買了大批新銳武器的澳洲,多次在談判中發出武力威脅,表示將讓戰爭長期下去。